如何看待上海小学生家长在微信群竞选家委会时比拼履历? 小学生教育,微信家长群有木有?

作者&投稿:毕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海小学生家长在微信群竞选家委会时比拼履历,对于这个问题:

第一,首先我们要弄懂一个概念,那就是家委会

这里的家委会应该是"家长委员会"的简称。

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教育。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了解了家委会的定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家长们为什么要如此竞争履历。

第二,"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学生家长的共同愿望。

而家委会正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在校环境,所以每一个家长都想参与进来,这当然是好事。

第三,由于僧多粥少,势必就会形成竞争。

不可能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可以参与到家委会当中,僧多粥少,必然要竞争。在大家还不能互相了解的情况下,履历也许就成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一张名片。所以大家纷纷抛出自己的履历,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问题。并且我们也应该为家长们积极参与家委会而感到高兴,这足以说明了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四,牛履历不代表懂教育。

履历只代表了你的过去,代表了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懂教育。

高学历、牛履历的父母未必就懂得如何科学的教育子女,也未必就懂得孩子的心理。而家委会真正需要的人选是那些深谙孩子心理,同时又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一定了解的家长,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并且要有充足的时间来为大家服务。只有这样的家长才能担负起家委会所赋予他的责任。

总之,家长们为了竞选家委会在微信群比拼履历,只能说精神可嘉,但结果未必就是最理想的。希望能有更好的方式来选出真正适合家委会的人选。

我是香草珠儿,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对于上海小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竞选家委会晒履历,也来晒晒自己的想法:

首先,家长们积极参与家委会的竞选,凸显了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对孩子们浓浓的关爱。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眼里,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摆在了首位,父母们愿意付出一生的心血去帮扶孩子成长。

古代有孟母三迁,现代有家长晒履历拼进家委会,时代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在家长们看来,如果能够顺利进入家委会,就拥有了与学校、老师沟通交流的捷径,拉近了与老师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好地去关照自己的孩子,获得更优秀的学习资源。

然而,家委会的名额有限,家长们肯定会摩拳擦掌,施展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自然会把自己的高学历当作资本来晒。毕竟高学历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加上在大公司里任职,信息多,人脉广,能力强,当然要用这样的资本去竞聘家委会。

其次,有一些家长因为看到群里面的家长学历太高,便选择退出该群,个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一个良好环境成长的孩子自然不会差,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孩子能够与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共同学习而感到万分荣幸。

高学历高职位的父母其实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从小意识到要获得成功,获得高收入高地位,就得靠自己去打拼和努力。

有如此多优秀的家长愿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例如有位家长就谈到自己在演讲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为孩子们的演讲活动提供帮助。这让我想到以前一个同学的妈妈,因为她是幼儿园的老师,就长期帮助我们编排儿童节的舞蹈,还无私地教我们跳舞。

父母不要因为别人比自己更牛逼,就选择退群逃避,而应该与这些牛人站在一起,把他们当作我们的榜样,促进我们不停地充电进取。

最后,我们父母要意识到家委会只是起到辅助老师管理班级的作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不能完全依赖于家长,还是要依靠孩子自我学习。孩子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游向属于他们的湛蓝大海,我们父母只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庇护伞。学校就是一个浓缩的小型社会,让孩子自己学着去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精诚合作,在未来才能创出更精彩的一片天。

爱上绘本,爱上绘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快乐玩绘本



这个事情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看,第一个是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对于权利的追捧,第二个可以从家长的角度去看,第三个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最后一个我们站在学校的立场来分析这个事情。当然就去个人而言,其实不赞成这种形式的竞选的。毕竟最后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共同的诉求都是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但是显然这种形式本身不会有特别好的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榜样。首先我们这个社会官本位的思想还是挺重的。在大众的意识里,谁的资历背景更好,谁就应该掌握主要的资源,成为圈子的领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我们暂且不去深入的讨论。所以到了竞选孩子的家委会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当然这种风气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去杜绝。对于家长来说,都想成为这个圈子的核心,一方面手里有权利,可以更多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则是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所以当前我们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人们普遍望子成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甚至在上学之后,依然希望可以参与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上来。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福利。对孩子而言这里有一点攀比的因素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家长成为了一个小圈子的领袖。对他们而言,也可以成为同学之间相互吹捧的资源。这一点我认为是很不好的。尤其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心态,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对所以我们需要深刻去反思这件事情。站在学校的立场来看的话。首先学校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得到成长。同时也深知仅凭学校的努力,力量毕竟有限,所以希望在教育这些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让家长适当的参与,双方共同把孩子的教育最好。出发点固然好,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了一点问题,变成了家长之间资源的比拼。我想这也不是学校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到了最后,我们还是希望学校和家长都能深刻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家长这样比拼履历,我非常能理解他们的心理,主要是出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出于对自我认同的需要。

现在的人,在现代社会竞争很激烈,在工作上拼死拼活获得职场上的胜利很不容易。如果竞争失利,他们会更希望从其他渠道来获得一些满足感,来满足从职场上没有得到的满足感;如果他们努力,在职场上获得了满足感,自我膨胀,欲壑难填,还会有一部分人还想再得到更多,也会希望从其他方面上也能获得满足。

另外一点心理,就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在家长群中的威望,也能让孩子在学校里,在同学之间,也能感觉更自信一些。这种就是出于父母对孩子全然的照顾与扶持。所以他们会尽量去展示自己,让别人觉得自己牛,孩子也牛,从气势上就能艳压群芳。

做这些其实成本都并不高,只需要在群里码字就可以。况且在整理这些语言的过程中,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自我满足的过程。

当然其实整件事情背后最大的赢家还是学校和老师。因为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把家长拉到了自己这边,这样以后如果处理什么矛盾的时候,就会有这些人先挡在中间作为缓冲。另一方面,学校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家长的背景,从而为以后开展其他业务累积人脉,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既满足了家长的自尊,满足了他们的虚荣,也为学校的管理和之后的进一步拓展都做了很好的铺垫,是一个很聪明的方法。

看上去热闹,浮华,但其实对于我们运营社群,做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是Yo道理/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欢迎关注微信公号:Yo道理



家长群竞选家委会,晒晒履历本来也无可厚非,物竞天择,让更有能力的人担任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热议的其实是另外一个深层次的现象,即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无论是在北上广深,还是其他的二线城市,这些当年拼尽全力才有今天地位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人鄙夷看不起,希望孩子比自己还要杰出和脱颖而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生命如此艰难,人艰不拆啊!

在上海,高中四大名校,有至少70%的学生是来自占绝对少数的民办初中,清北复交也是四大名校占绝对优势,这是不争的现实。

名义上XX附小,XX附中,实则是内部特供。领导孩子先进,有钱人跟风进去了。微信群里牛的不是那些博士高管,真正牛的那些人非常低调,不动声色的。

像浦外附小里面的家长大多是有公办学区房才考的,还包括很多条子生,大多数家庭经济实力实力不菲。

现在不是流行“一流民办,二流学区”的说法吗?价格昂贵不看学区的民办,正在把外来精英和本地草根区分开。学区房可以用来投资,过几年可以卖掉狠捞一把的,上得起真金白银的私立才算是红牛吧。魔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是不是早就是私立的天下了?从幼儿园就开始双语教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思维,兴趣,才艺和创造力,公立幼儿园是什么样子自己心里难道没有数吗?

某家庭对口的是浦东一梯队小学,却毅然决然放弃了,上了一年20万学费的双语国际学校,其原因是公立小学一个班50个孩子,家长担心这么多孩子的学校能好到哪里去。

对于没有条件上好学校的孩子,叔叔只能安慰你说,“乖,摸摸头!”



小学生有微信的好处~

小学生之间聊微信还是相对安全的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聊天强化汉语拼音的运用,打汉字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孩子12岁之前眼睛还没发育好,容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如果小学生和陌生人聊微信或者qq,就会有很大危险,因为他们不能判断对方的意图,轻则泄露信息,重则骗出来。。。

微信家长群,一般是邀请加入,你最好问当地的家长群。。教育有局域性

上海两小学生打闹引发爸爸约架,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答:网上曝光了几张微信聊天记录,大致的意思就是,两个三年级的男生在学校产生摩擦。然后,这两位学生的爸爸就在家长微信群里发生口角,谁也不服谁,还约架。两位家长真的在学校门口约架,其中一位学生的父亲受伤了,进了医院。其实,这两个家长约架之前,人家两个小朋友已经和好了,而大人们却还在较真。如...

你如何看待老师利用家长微信群组织投票这种现象?
答:经常看到身边非常多的学校老师组织家长在微信上给孩子进行投票,比如萌娃大赛,最美小天使,什么的各类微信投票…那么先来看看,投票的背后是什么:一些商家给自己公众号涨粉的一种商业手段。任何以涨粉为目的投票,都是耍流氓。自媒体平台请保留好你的底线,不要为了涨粉不择手段,这不是真正的情感营销!...

奇葩说新题目:"家长要不要在微信群跟风吹捧",你站哪方观点?
答:一、家长到底要不要在微信群跟风吹捧呢?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家长,手机上基本上都会加一些学校或者班级里边的群,这些群里边儿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发一些和学生学习情况有关系的信息,但是时间一长,群里边儿什么内容都有点赞,转发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家长们对于这种现象也是非常的...

班级的家长微信群中有一个家长言论过激怼老师和其他家长,这件事你怎么...
答: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的发展是和其他的小伙伴有着很大关系的,如果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和其他的孩子好好相处的话,那么孩子的学习也有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总的来讲,无论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家长在群里面与其他的老师和其他的学生发生了这样的争执,对于学生来讲影响非常的不好,所以说家长应该尽可能...

家长在微信群里抱怨,你怎么办?
答:作为班主任,遇到家长在微信群里抱怨的情况,我会保持冷静,采取如下措施妥善处理:首先,我会马上跟家长私聊了解情况,看是因为孩子学习情况还是因为我的教学问题,不要直接微信群批评家长,以免损害家长的面子。其次,根据家长情况及时妥善处理,消除家长的误解。如果是因为孩子成绩下滑,我会细心将孩子在学校...

家长群为什么会变成“马屁群”?
答:但明明大家都烦,为啥有些家长还要点赞,甚至据说让没点赞的家长“压力山大”,不得不跟上?说到底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在学校,都希望老师能照顾好,所以不错过任何一个讨好老师的机会。而别人讨好了,自己更不敢落下,因此才有人说家长群变成“名利场”,变成“马屁群”。往细里说,小学生受老师的...

家长在家长群都干些啥
答:“我觉得关心固然很好,但这种心切给我的压力其实非常大。”来自浙江的学生董诗雨说。她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妈妈会在家长微信群的“怂恿”下,给自己报了一个课外班。“家长群里特别热衷于讨论家教,讨论的次数多了,连我妈妈都开始关心这个事情。于是在众多家长的洗脑下,她也认输,为我报了一个班。”...

家长在微信群里说的不当的话要怎么办
答:5、视其情况严重程度可以禁止其发言、并采取截屏等措施,保留证据。二、班主任作为班级群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群学习和沟通的主要作用,平时要有积极的图文发布,有正能量的宣传,要实时更新群公告,引领家长,避免家长发布无关或者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勤沟通,保障家长心里的问题在很小的时候...

该怎么看待班主任组建的班级孩子家长微信群?
答:这是一个家长老师交流的平台,实践中有的家长把孩子拉进群,我强烈反对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跟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不同的,有时候家长们交流一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心得体会,孩子提前知道了,会有防备心理,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懂得事情多了,也开始进入叛逆期了,有时候家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