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的石柱有什么作用? 这些石柱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蓟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据古代资料显示,尧舜禹时期的诽谤木是木制的,这种木制柱头立在露天,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淋,很容易损坏。于是,至汉代时,木柱逐渐被石头柱子所代替,但是它的形状还是维持着木柱子的式样,细长的柱身,柱头上有一块横板,这就成了华表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形式。

与此同时,汉代以后,华表本身的造型也日臻精美。例如,顶端加了云板、承露盘、犼,柱身加上蟠龙等纹饰。

其中,华表上的“承露盘”纹饰据说和汉武帝有关。

汉武帝在世时,曾命人在汉朝宫殿的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

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后来这种形式却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便是华表上后来形成的“承露盘”。

由于华表上的纹饰越来越多,它的形象越来越美,于是,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后来,人们在宫殿、桥梁、陵墓、城垣的前面都矗立上了这种建筑。

又因为这种建筑,由于上面有一个的“承露盘”的装饰,柱头上又还有一块横板,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束花朵一样,为此,人们称它为“华表。”

但是,又由于它后来广泛使用于宫殿、桥梁、陵墓等地,为此,人们又称它为神道柱,擎天柱、万云柱、石望柱、表、标、碣等。

在我国后来保存最完整的一套神道柱为“秦君神道柱”,此石柱出土于石景山区永定河故道,共有两件,建造于105年。

秦君神道石柱柱顶佚失,柱身及柱础完整。两件规格相同,通高2.25米,四方形柱额长0.48米,宽0.43米。柱身雕通长直线竖纹,柱上部雕两只螭虎盘于柱侧承托柱额。

额上为汉隶竖刻3行,第一行和第三行每行4个字,第二行3个字,内容相同,为“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

根据秦君神道柱可以看出,汉代的神道柱有3部分:一是下部基座,即柱础;二是中部柱身,柱身上部有长方形石额刻字,额下有的饰以浮雕;三是柱顶部圆形上盖,盖上往往立有雕刻成动物或人物形状的墓镇。

除了汉代保留下来的秦君神道柱,在唐高祖李渊献陵和高宗李治乾陵前,也有几对雕刻工艺精巧,造型美观的华表柱。

其中,献陵的华表位于内城南门外100米处,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

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纹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狻猊,形体高大,用写实的手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

同时,华表基座细节部分虽然残破,但依然看得出当年的精美华丽。

乾陵内最为著名的华表位于陵墓前东西两乳峰之间,下临一色富平墨玉石铺就的石阶路,华表后面是百余件巨型石雕群,华表骤然挺立于前,标志着乾陵司马道从这里起步。

这对华表高8米,直径1.12米,由双层方形基座、覆盖莲住座,八菱形柱身,昂喷莲顶座及圆石5部分组成,柱身上下交接处雕有莲瓣,中间刻有蔓草,石榴花纹,柱顶桃形。

柱身各面采用石刻画中的减底笔法,刻着象征吉祥的海石榴纹,其余三面,因风雨侵蚀,上面的花纹已无法辨认。

据说,柱座和柱顶之所以要雕刻成莲瓣形,是因为唐代以佛教为国教,而在佛教中莲是佛门善的象征,又因莲于怜皆因,所以在佛教信徒中,莲象征着佛以慈悲为怀,肩负普度众生的宏任。

华表的顶端球形圆石,则是天降甘露的象征。这块圆石,从造型上来看也恰似一颗硕大的盈盈露珠,被一朵莲花高高托起,它既是源于远古,用来指示陵墓位置的显著标志物,又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陵墓装饰物。

这两根华表性体之高,居所有石雕之手,各用一块天衣无缝的巨石雕琢而成,浑然一体,给陵园平添了几许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在乾陵,除了司马道前面的这两根外,其陪葬墓三王、两太子、四公主墓前也分别有两根华表,而八朝臣墓前则未见设立,这说明:乾陵华表除了以上两种意义外,还有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古籍中,我们还知道,在汉代时,人们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

这样一来,从汉代起,华表由早期的诽谤木逐渐发展成为桥头和墓地等设置的小型装饰建筑品,它一方面仍有标志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演变成了一种“华饰屋之外表”的装饰物了。

汉代承露台

汉代华表铜人承露台

唐太祖献陵前的华表



石柱有什么用途?~

天安门石柱的秘密被曝光,装饰只是表象,在古代它还有其它用途

拴牲口的

天安门的两根白色石柱,现已伫立了500年,它们到底有什么功能?
答:这两根柱子叫做华表。这两根柱子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政府单位的意见收集箱或者是投诉箱,作用主要有两个,第1个作用就是收集意见,在当时这两根柱子主要就是收集老百姓的建议,老百姓可以将的一些意见或者想法甚至是对于帝皇的不满写上去,这个可能仅仅只是在刚开始这根柱子出现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作用,...

天安门前的柱子是什么
答: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

华表柱是干什么用的?
答: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说:“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衡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工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肠路也/崔豹所言华表木的形状与现存的天安门前的华表大致相同。只是华表的‘谤木’作用早已消失,上面不...

汉莫拉比法典石柱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答:汉莫拉比法典石柱的发现即《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同时,它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

天安门的两根白色石柱已伫立了500年,到底有什么功能?
答:而且因为它之前是木头自然耐久性不足,后来就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成了石柱,然而它的功能也只是象征性的摆在那里。 在柱子的顶端蹲着一只神兽,他的头是朝着天的,仰头对着苍天怒吼,因此小神兽的名字叫做望天吼,它的作用呢,就是用来观察天子的动向,而且他们的方向是不同的,如果神兽是朝着紫禁城的...

汉漠拉比法典为什么要刻在石柱上?
答: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石柱的上面部分是浮雕,刻着坐着的太阳神和站在太阳神面前的汉谟拉比,寓意汉谟拉比的权利是太阳神给予的,这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而在浮雕下面的就是法典的内容。《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

华表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答:早在尧、舜时期便已有之,传说帝尧时代,尧为征集民众意见而设立,古籍中有“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木也”,也就是在木头柱上安放一块横木,设置在交通要道上,意思是让老百姓将意见书写在诽谤木上,体现君王纳谏的诚意。汉代时,华表多为木制,顶上立有白鹤,到了明代逐渐用石柱代替了木柱。

中国柱子叫什么
答:中国柱子叫华表。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相传舜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远古的...

石柱的解释
答:石柱的解释石 华表 。亦泛指石头柱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粉水》:“ 粉水 旁有 文 将军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大欣 《次韵马昂夫总管饮仙桥》:“烂柯旧事凭谁问,石柱...

华表文言文
答:1. 华表的由来和含义,古文有何记载 华表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