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作者&投稿:狄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尚处于探索和形成之中,目前从不同的侧面考虑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时出现了多种观点或理论流派,以下仅简要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理论雏形。

(一)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各种自然资源如按照其是否具有自我再生的性质可简单地归为两大类,即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前者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自己生产、自己或由自然界更新,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后者不具备自我繁殖能力或自然界不能自我更新(或者更新速度与人类利用速度相比极其缓慢),在自然界中的储存量如连续使用会逐步减少,直至枯竭,如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两种。

自然资源不但向人类提供了原材料和能源,而且还以其他多种形式向人类提供服务。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的基本来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人类出现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平静的,由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较为单调、平薄的物质需求结构,对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多大的压力。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的质越来越精细,时至今日已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就在人类沉醉于自己取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之时,却惊愕地发现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资源危机以及相关的环境危机已残酷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生物物种消失与多样性减少、土地侵蚀与沙漠化、化石能源与矿产的急速消耗以至某些种类已面临枯竭、大气与水体污染、臭氧洞与温室效应等。归结起来,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某些用作能源和原材料的不可再生资源由于过度地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远远超过了我们当代人的合理用量和品位,已至接近或部分接近于枯竭;其次,可再生资源由于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其再生能力已受到严重损害,从而限制了利用的可能性。

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人类对它的利用一定要考虑是否会损害该种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或自然界的更新能力,要做好规划、管理、补偿、再造、循环、环境保护等各种工作,以避免其在资源提供的质和量上有所改变甚至退化到不能提供该种资源的水平上,否则就是不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在没有新的替代品或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以前,由于该类资源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其总存量是固定的,利用了多少,总存量就减少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是绝对的,而“可持续”则是相对的。因此,对这类资源所谓的可持续利用不是保持其存量水平的不变,而是指其利用消耗速率要低到在其存量枯竭之前能发现新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可持续利用的速率必须低于或至多只能相当于替代品可能发现或研制出现的时间周期相应值。由于替代品形成或发现速率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只能意味着使其消耗速率尽可能降低。

(二)“公共物品”的价值理论

经济学上的“公共物品”必须具备消费的无竞争性和无排他性的特性。消费的无竞争性一般指某人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他人对此物品的消费,如大气环境就是无竞争性的消费品,因为某人呼吸新鲜空气不会影响他人对新鲜空气的呼吸。在以往的长时期中,许多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公共物品”,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如高质量的大气环境、清洁的水资源等,也已逐渐不再成为可以任意无限使用而不影响他人的纯粹公共物品了。因此,“公共物品”的价值理论认为,环境质量可以看做是公共物品,但它被人类利用是有一定价值和价格的,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被恶化后要恢复到原来状态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并且,环境的恶化往往会给相关产业或生产、经营等带来巨额损失;所以,必须从经济学上将环境质量的价值纳入到经济核算体系中,并从经济学上探讨人类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佳模式,以防止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河流上游造纸厂、化工厂的排污,造成整条河流的污染,使河流中、下游的农业、水产业、人民生活用水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经济学上看是完全得不偿失的;还有许多环境质量恶化在短期内很难评估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有些可能对于将来是更致命的危害,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臭氧层的损耗等,对于这些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根据布伦特兰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潜藏的判断是,现今的发展模式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但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已构成了危害。由于当代人与后代人相比较起来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即客观上使用和占有资源的机会更大,当代人很难抑制自己过度使用和占有资源的冲动。因此,代际之间能否公平的讨论主要出自对未来世代发展机会的担忧上。显然,依据布伦特兰的定义,从财富在代际之间分配的公平性角度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核心仍然是如何看待自然和看待后代人的利益,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采取今天的行动。

通常来说,社会财富应包括人造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人造资本是人类活动创造的财富或产品,包括使用的机器、厂房、基础设施、道路和船只等。自然资本是自然界中可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资产,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环境的净化能力以及各种环境和生态功能等。人力资本包括劳动力(含知识与技能)及相应在教育、健康与营养物方面的投资。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财富总额不少于上代人留给当代人的财富总额的话,就可认为财富在代际之间的分配是公平的,即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必须区分财富总额中的三种资本类型,应保持各类资本份额基本恒定,但允许其中某特定资本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的资本来替代。即某种类型资本存量的减少是以同种类型资本的其他形式的资本来补偿,而非其他类型的资本。例如,对于自然资本而言,耗竭石油所得的收益不仅需要进行自然资本再投资,而且要保证后代所能获得的能源至少与我们今天所消耗掉的能源一样多。特别是要考虑自然资本的某些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如生态系统提供的清洁水源、净化空气、降解废弃物、维持CO2 平衡、过滤紫外线及新药开发库源等功能是不可能完全被替代的。总体看,追求代际之间总资本存量(尤其是自然资本)的不减少,保证环境(自然)资本的最低安全标准,是从经济学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所给出的约束条件,作为宏观指导策略是具有借鉴启迪作用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 突出强调发展的主题

从单纯地重视科技发展、把经济增长看做“硬道理”而其他方面归为“软道理”,转变到强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要同文化教育、生态、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无疑是当代发展思想和发展实践的飞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淡化、模糊甚至冲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可持续发展首选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可持续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明显的区别,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提高机会的平等性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是含义更广的发展目标,而经济增长则一般被定义为人均国民经济总值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因此,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可持续发展是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一个不能保持或提高人均实际收入的社会不可能是发展的,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以其它社会和政治团体为代价而获得,那么这种发展也是有害的。因此,要达到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新审视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而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

发展,作为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尤为重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当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剧增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同时逐步实现现代化和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肮脏。

2.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讲究生态效益

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 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资源,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根治全球性环境污染,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一句话,要把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决不是人类所期盼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

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全面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当完整地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产品价格应完整地反映三部分成本:①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 本;②与开采、获取、使用有关的环境成本;③由于今天使用了这一部分资源而不能为后代人利用的效益损失,即用户成本。产品销售价格则应是这些成本加上利税及流通费用的总和, 由生产者,最终则由消费者负担。否则,环境保护仍然只能得到口头上的重视而不会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落实。

4.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

可持续发展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因此需要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地、分隔地、“单打一”地分别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纳入经济发展、人口、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项立法及重大决策之中。

5.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里约宣言》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标之一,也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宏观标准之一。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现代高度文明的体现,实行可持续发展,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摒弃过去虐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错误态度,改变不恰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全面规范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和资源-环境行为,从而营造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融合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体现以高素质的人为中心的高度文明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
(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按照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布氏定义),可持续发展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

1)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括三层意思:

其一,本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利,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特别优先解决的问题。

其二,代际间的公平。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这一代人不要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其三,公平分配有限资源。正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所宣告的那样,各国拥有按着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然而,自然资源在全球各处的分布并不均匀,各国人均拥有的资源总量和目前人均消耗的资源量相差悬殊。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年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等却占全球的80%。

2)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中的“需求”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不可能持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应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作为全球的发展总目标,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对所有国家都是共同的。为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超过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也重视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提倡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对于发展中国家,只有消除了贫困,才能生长起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能力。发展的内涵包括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0.1.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覆盖面要广,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济系统是否高效、社会系统是否健康、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等)以及决策、管理水平等。

(2)层次性原则

由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它可分为若干子系统,加之指标体系主要是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信息,并且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由各级政府在各个层次上进行调控和管理。因此,在不同的层次上应当采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3)相关性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任何指标都必须体现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4)简明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应当简明、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并容易获取。

10.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构成。

驱动力指标主要包括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可安全饮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消费量、人均实际GDP增长率、GDP用于投资的份额、矿藏储量的消耗、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人均可耕地面积、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等。

状态指标主要包括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原材料使用强度、水中的BOD和COD含量、土地条件的变化、植被指数、受荒漠化和盐碱及洪涝灾害影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濒危物种比率、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每百万人中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话数量等。

响应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GDP的比率、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费量的比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率、污染处理范围、科学研究费用占GDP的比率等。

10.1.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该指标体系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

10.1.4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本类型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指标和指标体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指标的功能划分,分为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指标。

按照指标的表述单位来划分,分为实物指标和货币化指标。
按照指标浓缩程度来划分,分为单个指标、专题指标和系统化指标。
必须指出,上述各种指标体系并不能够全面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因此有不少权威的世界性组织和专家都提出了一些衡量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都远没有达到公认的合理实用的水准。

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答: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见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根据该报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4]”即优先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尤其是满足世界上贫穷人的基本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能危害后代人满足其...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内容
答:去促进社会共同进步,持续性发展,并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发展,这种发展在不断的去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对于他们的物质和能量信息文化的要求。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从单纯地重视科技发展、把经济增长看做“硬道理”而其他方面归为“软道理”,转变到强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要同文化教育、生态、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无疑是当代发展思想和发展实践的飞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淡化、模糊甚至冲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可持续发展首选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可持续理论认为,经济...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有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避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 **发展与可持续性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

掌握一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
答: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9年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严格...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答: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3、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

可持续发展理论什么时候开始提出
答:《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对人类发展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同,并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可持续发展-六大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了原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这是进一步推进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