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 什么是水土保持

作者&投稿:咎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土保持是什么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施工、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

开展水土保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根据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广东省水土保持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要求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 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一条;广东省水土保持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要求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扰动土地情况、水土流失状况、防治成效及水土流失危害等方面。

  •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根据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广东省水土保持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要求实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检查水土保持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投资使用和管理维护责任落实情况,评价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等。


水土保持工作流程



哪里可以做水土保持?


中科检测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报告表应当在项目开工前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部门,以下简称其他审批部门)审批,其中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

工作流程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编制、方案上报、水保监测、水保验收

水土保持标准规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13〕188号);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划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广东省水利厅,2015 年 10 月 13 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20〕161 号,2020 年 7 月 28 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 号);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我厅审批及管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有关事项的公告》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 号);

《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粤府〔2015〕95 号);



水土保持主要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挡土墙、排水沟、梯田梯地等。①谷坊是在沟谷中构筑多道土石坝以拦截水分和泥沙。②挡土墙建在切坡或沟壁的下方,防止上方土石下移。③排水沟或称天沟,是在沟头和沟谷两坡的上方开挖水沟并硬化,拦截坡面水流,使沟头与沟坡免受流水直接冲刷后退。④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梯地,避免顺坡耕种是十分有效的工程措施。由于梯田梯地的田地坡度很小,水流侵蚀作用也十分微弱,而陡坎经人为加固后具有很好的抗侵蚀能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最为显著。有关研究证明梯田梯地保水保土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耕地含水量一般可增加6%~12%,与顺坡耕地相比增产1倍以上。可见修建梯田梯地既有有效的生态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图3-1)。

图3-1 云南元阳梯田

(作者摄于2013年5月)

(二)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能有效地拦截降水又能保护地表土壤免受降水及坡面水流的冲刷,是最好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生物措施还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在推行生物措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保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国家要提供退耕生态补偿,技术部门应注重引导群众筛选有经济效益的适种林果树木。①应树立起天然林生态效益远大于人工林的观念。天然林从乔木—灌木—草本—菌类—枯木—微生物—动物一应俱全,具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人工林仅有单一种类的乔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生态效益与水土保持功能远不能代替天然林。如近20多年来广西大量种植速丰桉,总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由于桉树容易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失水板结,大面积桉林区水质变差等,2014年广西有关部门已通知各地停止种植速丰桉。实践还证明,从生态效益来讲,封山育林的植物恢复速度快于人工种植。因此,退耕还林势在必行。②筛选适种植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选择适种植物,还要选择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更要防止外来植物入侵。如在石灰岩区不能种松树,应广种各种竹类、桑树等;开垦地选择豆科树种,既能提高地力又能为养殖大型牲畜提供木本饲料等。

(三)综合措施

坡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和重力因素为坡面物质下移的动力,因此,坡地开发利用有一系列的特点,如由于物质下移趋势,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来开发山地,必须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推广沼气技术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等技术。

1.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河流上游各小流域为治理的单元,首先在源头坡地种树种草以涵养水分与固土;在沟头上方开排水沟,让坡面水流向沟谷两侧,避免直接冲刷沟头;在沟谷中多建谷坊以拦截泥沙;在沟壁下建挡土墙;在谷坡修建梯田梯地,有选择地种草种树等。

2.立体农业

原理是利用山地不同海拔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条件的差异及管理上的需要,在相应的海拔高度合理选种不同的农业生物,使之经济与生态效益达到最佳。如广西马山县弄拉屯做法是:山坡上部保留原生植物,中部发展经济林竹,下部种植耐钙果树,洼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弄拉模式既能以良好的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分,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喀斯特地区发展立体农业,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榜样。

3.推广沼气技术

沼气技术保障农业系统内部按照生态系统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养殖业的排泄物和下脚青料发酵,提供生活能源和农田肥料,提高作物产量,有效地防止滥伐森林,达到保持水土目的;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屯文明卫生环境。

4.坡地农林复合系统

原理是充分利用坡地原有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选择用途广并有固氮能力的树种,逐步改良土壤,并提供部分林产品;间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生产力。具体做法是:坡地上每隔4~6m坡长沿等高线保留原生植物或种植一行树木作为篱笆带,带间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或果树。当树木长至1m时进行剪枝,枝叶还地作为绿肥。树木的作用是把深层养分带到地表,固土、挡土自然形成梯地,篱笆带形成田埂。篱笆带间作为农地或果园,获取经济效益。尼日利亚试验证明,玉米与银合欢复合产量可增产 178%,玉米和豆科植物复合产量可增产51%。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了土地、植物和动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有机结合系统。以一个坡面为单元,从坡顶到坡脚,每带篱笆由两行不同品种的植物组成(或留下原有植物),这样即使一个品种受病虫害侵袭,亦不至于使整个篱笆带遭受破坏。每隔两个种植带种一带多年生经济作物(油茶、肉桂、八角、板栗、核桃、桑树等),另两个带种植季节性农作物。

第二阶段:引入饲养业,如林下养鸡或养羊。在篱笆形成后可采篱笆带的叶子作饲料,根据饲料量限定家畜头数,家畜粪便直接作为肥料还田,形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

第三阶段: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在约占60%坡地的上坡引种速生林造林,农田在下坡占40%,林下流失的养分汇集到农田,林下可以饲养家禽或家畜,同时提供农林牧产品。

第四阶段:引进了旅游业、林下种植业(如兰花、海芋等阴生植物)和养殖业,发展观光农业和狩猎场等,同时提供了农林牧产品和旅游产品。以旅游收入支持山地农林复合系统,实现全面可持续利用。

我国推广坡地农林复合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是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筛选合适的篱笆树种和经济林种。



水土保持资质分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平评价资质、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资质

水平评价实行星级评价,从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证书有效期三年)

水平评价内容包括: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配备、业绩、质量管理和信用度。

申请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固定工作场所;

(三)具有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

(四)水土保持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 10 人,其中:

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主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工作经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不少于 2 人(含技术负责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 4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为水土保持的人员不少于 1 人,水利工程类或其他土木工程类的人员不少于 1 人。

2、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主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经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 2 人(含技术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 4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为水土保持的人员不少于 1 人。

(五)水土保持监测单位配备必要的水土保持监测仪器、设备。



现在水土保持资质该如何办理?


在水土保持资质中,水土保持设计资质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并想申报下来的资质。


那么,大家知道申报水土保持资质需要哪些条件吗?需要的人员又是有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概括


  水土保持设计资质属于水利行业下的专业资质,设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如果首次申请,其等级不能超过乙级。


二、人员


  申请设计资质,重点是要准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里主要介绍乙级和丙级需要的人员。


1、乙级资质


  (1)结构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3名;


  (2)规划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3)水土保持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3名;


  (4)地质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5)电气、环境保护、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各1名;


  (6)移民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2、丙级资质


  (1)地质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2)水土保持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2名;


  (3)规划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4)结构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5)移民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6)工程造价、环境保护、电气专业人员各1名。


甲级水土保持资质就不在这里说啦,大多数企业申报的也是乙级跟丙级,甲级还是比较少企业有能力申报的,所以就不多说了。



什么叫水土保持~


1、什么是水土流失?
答: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

2、什么是水土保持?
答: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区等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哪几类?
答: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
【关键词】水土流失,形式

4、什么是水的损失?
答:水的损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土保持文献中是指植物截流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面径流损失。在我国,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关键词】水的损失

5、什么是土壤侵蚀?
答: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关键词】土壤侵蚀

6、什么是水力侵蚀(水蚀)?
答: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地表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关键词】水力侵蚀

7、什么是溅蚀?
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
【关键词】溅蚀

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
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溅蚀

9、什么是面蚀?
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关键词】面蚀

10、面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不同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可以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粒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四种。
【关键词】面蚀,类型

11、什么是沟蚀?
答:沟蚀是指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面蚀产生的细沟,在集中的地表径流侵蚀下继续加深、加宽、加长,当沟壑发展到不能为耕作所平复时,即变成沟蚀。沟蚀形成的沟壑成为侵蚀沟。
【关键词】沟蚀

12、沟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沟蚀程度及表现形态,沟蚀可以分为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和冲沟侵蚀等不同类型。
【关键词】沟蚀

13、什么是浅沟侵蚀?
答:在细沟面蚀的基础上,地表径流进一步集中,由小股径流汇集成较大的径流,既冲刷表土又下切底土,形成横断面为宽浅槽形的浅沟,这种侵蚀形式称为浅沟侵蚀。
【关键词】浅沟侵蚀

14、什么是切沟侵蚀?
答:切沟侵蚀是是浅沟侵蚀继续发展,冲刷力量和下切力量不断增大,沟深切入母质中,有明显的沟头,并形成一定高度的沟头跌水,这种沟蚀现象叫做切沟侵蚀。
【关键词】切沟侵蚀

15、切沟侵蚀有什么危害?
答:切沟侵蚀使耕地支离破碎,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切沟侵蚀

16、什么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答:切沟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盛期阶段,是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十分剧烈的阶段。所以这时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关键词】切沟侵蚀,防治

17、什么是冲沟侵蚀?
答:冲沟侵蚀是切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横断面呈“U”形,并逐渐定型,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的侵蚀现象。
【关键词】冲沟侵蚀

18、土壤侵蚀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决定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它们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19、什么是山洪侵蚀?
答:山洪侵蚀指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山洪侵蚀改变河道形态,冲毁建筑物和交通设施、淹埋农田和居民点,可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山洪侵蚀

20、什么是重力侵蚀?
答: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重力侵蚀的发生,是与其它外营力,特别是在水力侵蚀及下渗水分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导致的地表物质移动。
【关键词】重力侵蚀

21、重力侵蚀有哪几种类型?
答:以重力为主要的外营力的侵蚀形式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关键词】重力侵蚀,类型

22、什么是陷穴?
答: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由于可溶性矿物质和细粒土体,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呈垂直洞穴,这种侵蚀现象就叫陷穴。
【关键词】陷穴

23、陷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垂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为沟壑的一部分。
【关键词】陷穴,原理

24、什么是泻溜?
答:指崖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形成的碎屑,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泻的现象。
【关键词】泻溜

25、什么是崩岗?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出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破坏现象称为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在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
【关键词】崩岗

26、什么是崩塌 ?
答: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关键词】崩塌

27、什么是滑坡 ?
答:当雨水渗透到土层底部,在不透水层或基层岩石上形成地下潜流,土体不断吸水增重,土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土体沿着一定滑动面发生的位移现象称为滑坡。
【关键词】滑坡

28、什么是混合侵蚀?
答:混合侵蚀是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侵蚀形式,在生产上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
【关键词】混合侵蚀

29、什么是风力侵蚀(风蚀)?
答:风力侵蚀是指在气流冲击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关键词】风力侵蚀

30、什么是风沙流?
答:风沙流是指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
【关键词】风沙流

31、风力侵蚀有哪几种运动形式?
答:由于风速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悬移、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关键词】风力侵蚀,形式

32、什么是植物侵蚀?
答:植物侵蚀,也称生物侵蚀。一般来说,植物在防蚀固土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是在人为作用下,有些植物对土壤产生一定侵蚀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
【关键词】植物侵蚀

33、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哪些类别?
答: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三类:一是土壤(及其成土母质),二是明沙,三是裸露的岩石。
【关键词】组成物质,类别

34、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产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不同?
答:在同样的暴雨下,不同物质组成的地面的水土流失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山区、丘陵区地面的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入渗强度小于暴雨强度,本身质地又松软易蚀,暴雨中极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风沙区的明沙,颗粒较粗,空隙较大,暴雨中入渗强度很大,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所以没有水和土的流失,只有刮风时才产生风力侵蚀;一般山区裸露的岩石,在没有严重风化解体的情况下,暴雨中入渗量很小,虽然“地表径流”较大,但由于岩石坚硬,不会像土壤那样容易被水冲走。
【关键词】水土流失

35、什么是土壤的抗冲性?
答:是指土壤抵抗流水或风等外营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
【关键词】抗冲性

36、什么是土壤的抗冲强度?
答:指利用抗冲实验装置,在流量为1L/min,坡度为5°的条件下,冲走1g土所需的水的公斤数。抗冲强度越大,土壤的抗冲能力越大。
【关键词】抗冲强度

37、什么是土壤侵蚀程度?
答;是指从历史上有土壤侵蚀时起到调查时为止土壤侵蚀的总状况。
【关键词】土壤侵蚀程度

38、什么是土壤侵蚀率?
答: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亦称土壤侵蚀速率或土壤侵蚀速度。
【关键词】土壤侵蚀率

39、什么是侵蚀基准面?
答:河流或沟谷下切到某一水平面后,沟床趋向稳定,逐渐失去侵蚀能力,这个水平面就称为河流或沟谷的侵蚀基准面。
【关键词】侵蚀基准面

40、什么叫起沙风速?
答;沙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因粒径和地表状况及沙子含水率而异,通常把细沙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沙风速。
【关键词】起沙风速

41、什么叫溯源侵蚀?
答:溯源侵蚀也叫沟头前进,在暴雨时,地表径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而侵蚀沟的沟头却从低处向高处延伸,两者方向相反,沟头多呈跌水形状的坍塌前进。侵蚀沟沟头蚕食梁塬坡地的现象叫做溯源侵蚀。
【关键词】溯源侵蚀

42、降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地面上的水分主要是由降雨所产生的。所降雨水一部分渗入到地面土壤中,另一部分不能入渗的就形成“地表径流”,冲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如果降雨的强度很小,降雨能全部被土壤吸收,不产生“地表径流”,就不会有水土流失。如果降雨强度很大,地面的土壤不能全部吸收所降雨水,就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
【关键词】降雨,水土流失

43、什么叫侵蚀性降雨?
答:侵蚀性降雨是指引起土壤流失的最小降雨强度和大于该强度的降雨。一般而言,凡是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就能引起土壤流失。因而侵蚀性降雨实质是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

44、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答:水在平地上一般不会流动或流动很慢,没有动力,不能冲走地面的土粒。水在有坡度的地面上,流动加快,就产生了动力,就能冲动并带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坡度越陡,水流动越快,动力也越大,产生的水和土的流失也就越多。
【关键词】地形,水土流失

45、什么是水土保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取得的各种效益的总称。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

46、什么是蓄水保土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蓄水保土效益

47。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向良性循环转化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48、什么叫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49、什么是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答: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社会效益

50、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答:开发建设项目由于占用、损坏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自然或人工设施而依法缴纳的补偿费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51、什么是水土流失防治费?
答: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所投入的费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费

52、什么叫水土流失监测
答:水土流失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定期进行的调查、观测和分析。
【关键词】水土流失,监测

53、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答:为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对水土保持工程和林草措施及其它设施进行的维修和管护。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管理

54、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四项自然因素必须同时处于不利状态,水土流失才能发生与发展。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处于有利状态,水土流失就可以减轻甚至制止。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同时处于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人类合理的经济活动可以使四种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基本规律

55、什么叫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答:按水土保持国家标准,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治理措施的面积。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56、什么是水土保持措施?
答: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

57、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
答: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包括自然和人工设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

58、什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答:按照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59、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答: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60、什么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答: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面积。
【关键词】治理面积

61、什么是水土流失区?
答: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土壤侵蚀量超过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区域。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

62、什么是水土流失面积?
答: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关键词】水土流失面积。

63、水土流失会影响农业生产吗?
答:会,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关键词】水土流失,农业生产

64、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答: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的对策就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即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对策

65、什么是生态因子?
答: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关键词】生态因子,影响,环境

66、土壤的形成需要是哪些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土壤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密切联系着,一般而言,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土壤,形成

67、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答:土壤的形成必须历经漫长的过程,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100-400年。
【关键词】1cm,土壤

68、什么叫做土壤肥力?
答: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关键词】土壤肥力

69、什么是径流?
答: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关键词】径流

70、什么叫土壤熟化?
答:土壤熟化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耕种、施肥、灌溉、排水等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定向培育过程。
【关键词】土壤熟化

作业题:结合自己专业,论述保持水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作用?
答: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

水库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答: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利用遥感技术测算,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11977km2,占全省总面积比重近25%。黑河市水土流失面积70年代640khm2,2000年遥感数据为100khm2,可以看出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对国民经济危害是多方面的。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全省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00.72万hm2。土、肥...

固土护坡最简单的方法
答:固土护坡最简单的方法:直接防护和种植草坪。1、直接防护 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2、种植草坪(间接防护)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草坪有保持...

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
答:学术上称为防止水土流失,主要采取的方式为:1、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有特殊情况必须建设的,应充分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切实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2、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占用破坏,谁恢复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3、科学规划...

保持水土具体做法 缓坡 什么陡坡 什么坡脚
答:缓坡地可以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如等高带状耕作、垄沟种植、轮作间作、保护性耕作(覆盖措施)等。陡坡是指坡度大于临界底坡的渠道底坡,也指急剧升高的斜坡。坡脚是指路基边坡的最低点。

什么是保土种植?
答:保土:即水土保持。保土种植是说栽种的植物有利于该片土地的固土、保肥、防沙、防盐碱化、防荒漠化,避免土地性质被破坏或土壤流失,是现在广为提倡的一种保护绿地的方法。用作保土种植的植物通常根系发达、入土深、固土能力较强,根瘤固氮活性高、能够为土壤增加肥力,根茬还可为土壤留下大量有机...

为什么沿等高线分布容易保持水土?
答:因为水的流速与地面坡度呈正相关,即坡度越大,流速越大,对地面侵蚀能力越大。沿等高线分布可以降低水的流速而减少对地面侵蚀,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任何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包括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具体来说,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

保水保土耕作法
答: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第一部分 “保水保土耕作法”中增加了 “第四类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土壤蒸发的保水保土耕作”。 三、示例 保水保土耕作是一种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措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示例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

为治理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4、排导工程,修导流堤,顺水坝,排导沟,渡槽,急流槽,明硐,改沟工程。5、停淤工程,修停淤场,拦泥坝。6、农田工程,水改旱,水渠防渗,坡改梯。二、生物措施 1、林业措施,构建人工森林植被,建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2、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3、牧业措施,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