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投稿:征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

‍‍



‍‍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世界第一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山前为绒布寺,山上为绒布冰川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高原地区的强烈隆起是从距今340万年前后开始的,此后的时间里高原上升了大约3000米左右,形成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希夏邦马峰北坡的高山栎化石出现在海拔5700-5900米,而现在高山栎却只生长在海拔2500-3100米的地方。此为佐证。青藏高原抬升过程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它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态得以演进。高原第一次上升,发生在距今340万年~170万年,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从1000米左右上升到2000米以上,此时高原已经形成,这次上升运动被称为“青藏运动”。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发生在110万年~60万年左右,高原面在80~60万年平均高度达到3000~2500米左右,高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原上山地全面进入冰冻圈。高原的新旧断裂活动活跃,高山深谷地貌形成并发展。环流形势被打乱,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旱,地域差异性明显增大。

‍‍

‍‍

青藏高原的形成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它的形成解释主要是大陆漂移理论。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向北移动、挤压,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运动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逐渐升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了6000多万年,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大陆漂移设想最初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大陆与海洋的形成》问世,才引起地质界的震动。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板块理论被公认是20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五大成就之一,它的提出是一次重大的地质学革命。但是板块理论遇到很大的困难,就是版块分裂运动的强大动力来源问题。80年代末,以美国科学家为首提出的大陆动力学计划旨在解决“板块” 没有解决的大陆地质难题,如何发展板块理论,使这一学科陷入僵持中。

‍‍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
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一致性增厚学说认为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规模缩短,由此产生了比正常地壳厚一倍的地壳,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如果我们想把房顶变高,会有两种选择;可以在原来屋顶上再加盖一层,也可以把原屋顶两边的屋脊往中间挤,让它更高耸。
英国地质学家杜威和伯克就觉得青藏高原是靠第二种方法“长”起来的。他们于1973年提出一致性增厚学说,认为在青藏高原地体之下并没有吸收印度大陆的地壳,印度板块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带有锯齿形末端的刚性块体而向北推挤。
青藏高原岩石圈大规模地缩短,由此产生了比正常地壳厚一倍的地壳,从而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该理论认为整个亚洲大陆地壳的南北向缩短增厚是连续性的和一致性的。

扩展资料;

下地壳流学说认为随着青藏高原地壳增厚,低黏度的下地壳在重力驱动下向低海拔区域流动,并在高原周边受阻聚集,从而导致地表隆升和高原扩展。自霍斯曼、麦肯齐等人提出他们的想法后,一些科学家也开始把关注点放在青藏高原下地壳。
199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若伊邓等人就提出了青藏高原演变的下地壳流学说。该学说认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地形特征被认为是来自高原中部的下地壳软弱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向东部流动并因受阻而聚集,在这个过程中囤积起来的物质就会向上“挤”,这就导致了地表的抬升。
随着青藏高原地壳的增厚,低黏度的下地壳在重力的驱动下向周边低海拔的区域流动,这些流动的下地壳物质在高原周边受阻而聚集,从而导致了地表的隆升和高原的向外扩展。”这个模型认为上地壳变形对地形生长的贡献微乎其微,而下地壳管道流才是导致地壳增厚和地表抬升的主导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藏高原形成演化

四大高原的成因是什么?
答:瞳纱 [学妹] 青藏高原的成因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答:假如用人的一生做比喻,它还处在婴儿期。在这片神秘的处女地上,既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岭,又有坦荡开阔的谷地;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又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既有繁星点点的湖泊,又有一泻千里的江河。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上,是怎样从海洋中拔“海”而起的呢?青藏高原是如此年轻。如果把它脱离海洋...

青藏高原是经过怎样的地质运动所形成的?
答:四川盆地形成的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形成了“青藏高原”,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金属态氢离子聚合的硅氧四面体形成了“黄土高原”;也就是说“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

青藏高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

(2009?新疆)形成青藏高原独特高原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经纬度B.距海...
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也是形成独特高原气候的主要原因.故选:C.

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 *** 、青海、川西三部分的?历史差别如此之大_百度...
答: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恒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亚洲的水塔。在历史上,青藏高原曾经形成了过统一的吐蕃王朝,强盛一时。可是吐蕃王朝瓦解后,青藏高原就基本没有统一过。蒙元时期,青藏首次纳入到了中国的版图,随后元明清三代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 *** 、青海和川西(或者...

青藏高原以前是大海吗?请介绍一下情况
答:是的。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青藏高原是1600mm,原因是什么?来自哪个大洋?
答:时至今日,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仍然没有定论,科学家为此已经争论了近百年。百年间,他们提出了各种学说来解释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的变形和地表的隆升。解释一:青藏高原是“垫”起来的 印度地壳俯冲学说认为,印度地壳整体性下插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了双倍于正常大陆地壳厚度的地壳和...

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距今2000多万年以来,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下,青藏高原地区强烈隆升,由海洋状态变为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系和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