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在消灭吴国的时候,周王室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为何不阻止?

作者&投稿:靳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没有军队的王就不是真正的王,只能算是一个傀儡王;有军队,但是实力垫底的王,同样不是真正的王,只能是一个小诸侯国君。西周时代,周昭王伐楚,天子六军尽没;周穆王三征西戎,一征昆仑,王室实力大减;周幽王兵败被杀,王室大军再次覆灭。周平王如果有强大的军队,他就不会迁出关中,也不会丢失八百里河山。

周桓王如果有强大的军队,他就不会被郑庄公欺负,亲征郑国还中箭受伤,将最后的王室尊严丢弃掉了。也就是说春秋时的周王不是不想阻止诸侯兼并,只是有心无力罢了;身为天子,春秋时期的周王不得不依附于霸主生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弱更迭,强者为尊!春秋时代的周天子论地盘没有五霸大,论军队没有五霸多,论综合国力不及一个中等诸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天子如何去阻止诸侯国相互兼并?作为仲裁者,要有绝对的实力,作出的仲裁能让争议双方无条件同意,因为不同意的话就可以用实力碾压他。

西周时代,王室实力一家独大,齐哀公侵占诸侯领土,周天子直接将齐哀公烹杀。楚国僭越称王,王室数次远征楚国,互有胜负,打击了楚国的嚣张气焰。徐夷王僭越称王,周穆王千里归国,率天子六军攻而败之,将徐国降格成子爵国。 

周平王东迁后,土地、人口、财富大为萎缩,军队战力更不堪一击,但是天下诸侯还是勉强尊其为天子,按时朝贡。“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周平王开始,王室衰微,代天子征四方以伐不臣的事情就交给霸主来做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四君,虽不是天子,却享有代天子伐征的权利,诸侯国的纷争,皆由”方伯“来调解。为了争夺方伯的头衔,齐、晋、秦、楚四国相互攻伐,大小诸侯不得不站队参战,天下更加混乱了。 

作为周天子,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赐名号,那国打了胜仗,他都得去嘉奖,并赐给该国国君”伯“的称号。周天子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宣示周天子的存在;其二、获得强国的支持,免遭强国的打击。周王室发生内乱时,往往都是强国去干涉,保证天子不受内乱波及。比如周襄王与王子姬带兄弟俩的君位之争,当时王子带率狄兵击败周襄王,导致周襄王逃居郑国,并求救于鲁、晋、秦等国,最终秦晋两国出兵击杀王子带,扶立周襄王即位。为了酬谢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和功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晋。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地位更弱,韩国将王室周边地带全部蚕食,周王室成为韩国的一个国中之国。 



首先周王室在当时的实力也仅仅是一个中等的诸侯国而已,当时的吴国越国是可以争霸的存在,就是想阻止也无能为力。其次,吴国和周王室的关系也不是有啥特别指出,对周王室来说,吴国灭越国和越国灭吴国基本对他没有影响。

因为当时所拥有的兵力和粮食都是非常稀少的,在打仗的过程当中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所以只能够选择忍让。

周王室在春秋期间已经没有多少实力了,自从周幽王被戎狄破城后,周王室就已经权威不行了,周平王东迁导致了领地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这样诸侯国慢慢的就不肯听他的话了,自然越国消灭吴国的时候,周王室只能旁观了。

当时的周王室虽然是天子的地位,但是其实力是一个极低的位置,周王室并不是不阻止而是已经没有能力去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

战国七雄时为什么还会有周天子?
答:其后,周幽王时期,王室内乱,外敌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称霸与兼并战争频起,各国也不再安于现状,而是放眼天下,但是周礼作为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仍然在当时大多数人心中占重要地位,即天下人仍然把天子看作是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战国时期,魏国率先称王,后秦国,...

春秋后期,夫椒之战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对此,在笔者看来,先发制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但是,吴国在整体实力上,要强于越国。在上一场战役中,越国 是靠着偷袭的战术,这才击败吴王阖闾的。现在,越王勾践想要主动出击,其实有...

西周 分封的内容 西周天子应尽的义务
答:分封七十一国 东方以商丘为中心的商代宗邑,分封给旧殷贵族中反对纣王的微子启,称为宋公,使他保持商人的宗祀。 周公自己受封以今天山东曲阜为中心的鲁国,命长子伯禽前往。受封时,又分有“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具备有周王室的各种文物制度。鲁国成为代表王室镇抚东方的大国。 在海、岱之间的...

周朝的诸侯国?
答: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

春秋五霸的故事
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

春秋五霸
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

周朝首都在哪儿?我记得大周迁过好几次,都是哪儿?
答: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

请问吴国和越国分别在哪?
答: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姒姓。蹄(宰勋)开基为欧阳氏。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时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

《孔子世家》全文翻译
答: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散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于,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历史
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