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它们其中什么对什么??

作者&投稿:无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译文: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译文:后蜀主孟昶命令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题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扩展资料: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橘游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陵伍贺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尺派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 “龙” 、”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联



~

最早的春联是
答:中国第一副对联我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时间约1046年前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我国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是五代十国后蜀shǔ的皇帝孟昶chǎng写的,这副春联...

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是什么?它出自谁的手笔?
答:此联已由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珍藏。编号为“史地593”的《灵泉志》(共3册)。还有一种说法:据清人谭嗣同的考证,早在南北朝时期,梁人刘孝绰在本人的门前便写有一副对联,上下联各一句: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此种说法也有充沛论据,但未被文史权威釆信。中国楹联学会又有人以为,中国的对联在...

我国第一副对联写的是什么?
答: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在五代以前被叫做“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答:      关于年的话题不可胜数,历史上第一副春联的故事却是饶有趣味:      据《宋史》卷第六十六载:五代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每岁除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对联
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意思: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副对联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 第一副春联, 出自五代十国蜀国国君 孟昶 (chang 三声)。第一幅对联是写在桃符(桃木板)上面的,之前的桃符上写的是“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驱鬼辟邪。据《山海经》记载,传说...

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答:孟昶写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了一副春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改在红纸上用毛笔写黑字或金字,书法酣畅,对仗工整,愈发美观。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按《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孟昶应为孟知祥第五子,可能孟知祥前两子早夭没有序齿)。

第一幅春联是什么?
答:世界上第一幅春联是五代时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奉命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幅春联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据传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之后王安石写的《元日》一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

我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其主人留下哪些未解之谜?
答:过春节,贴春联,增添喜庆吉祥气氛,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习俗之一。春联是谁发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写的是什么?这幅春联和它的主人给后世留下了哪些未解之谜?这些问题都与一个人有关——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朋友都知道,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

中国第一副春联
答: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
答:而留下的这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闪光点。这副春联,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意吉祥,可视为春联肇始和型范。写到这里,事情还不算完。宋太祖灭了后蜀,将孟昶掳走,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都城)的地方长官;更早几年,太祖已将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