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两句诗 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后一句是什么 金庸先生曾用两句诗概括他的武侠作品,上句是“飞雪连天射白鹿”...

作者&投稿:高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书侠隐·十四篇》 作者/黄敬远
【飞】花渐落青衫隐,久负琴匣名山寄。
【雪】煮清风长倦卧,一溪明月吴钩洗。
【连】峰悬索数千丈,空谷绝响渺万里。
【天】光云掠采晨曦,檀香剑庐安如逸。
【射】弓沉埋深秋雨,谁与垂钓江湖意。
【白】马惊驰少年去,不复当时柳絮笛。
【鹿】鸣唯觉芳草远,而今徒作相知忆。
【笑】酌恩仇翩然烬,人间过客再无题。
【书】冠南北道宗师,还教寂寞封笔底。
【神】踪归兮广陵奏,酒纵疏狂赋淋漓。
【侠】骨但存国事倾,柔情犹在苍生济。
【倚】楼醉看斜阳陌,满城红坠堪怜惜。
【碧】螺春浅似初心,浮生浪迹终游戏。
【鸳】池萤火虚幻灭,佛照五蕴始皈依!

笑书神侠倚碧鸳 谢谢采纳

笑书神侠倚碧怨

笑书神侠倚碧鸳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雪连天射白鹿。下句是什么啊?????~

下句是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两句诗对金庸先生一系列小说的归纳,“飞”是指飞狐外传,“雪”是指雪山飞狐,“连”是指连城诀,“天”是指天龙八部,“射”是指射雕英雄传,“白”是指白马啸西风,“鹿”是指鹿鼎记,“笑”是指笑傲江湖,“书”是指书剑恩仇录,“神”是指神雕侠侣,“侠”是侠客行,“倚”是指倚天屠龙记,“碧”是指碧血剑,“鸳”是指鸳鸯刀。

扩展资料: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百度百科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5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