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师这种花和草的名称? 请问大师,这是什么花草。

作者&投稿:佼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中文学名

地黄

拉丁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别    称

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

二名法

Rehmannia glutinos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管状花目

亚    目

茄亚目

玄参科

地黄属

地黄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等省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1] 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2]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2] 

植物形态


2生长环境

常生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2] 

3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2] 

4栽培技术

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3] 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种用根茎来源于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黄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黄种产量高、质量好。

具体方法是: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cm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庆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黄在4月上、中旬;晚地黄(或麦茬地黄),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种时在垄或畦上开沟,沟距33cm,每隔15~20cm,放种栽一节,覆土3~4cm,压实表土后浇水。每垄种2行,每畦3~4行,苗出齐后,选阴雨天补苗,栽后1月左右匀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浅薅2-3次,并铲去陆续生出的多余苗。[3] 

田间管理

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粪水或饼肥,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使地无积水,出现花蕾时,要随时摘除。[3] 

地黄栽培时,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如要混种,应选禾本科作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病虫防治

斑枯病可选抗病品种,清洁园地,发病初期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喷雾。还有地黄枯萎病、大豆胞囊线虫、轮纹病等为害。虫害有棉红蜘蛛,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蛱蝶,在其幼龄期用敌百虫等防治。

5主要价值

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4] 

药用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5] 

炮制:(熟地黄)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6]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5] 熟地黄:甘,微温。[6] 

归经:归心、肝、肾经。[5-6]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7]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5]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6]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熟地黄:9~15g。[6] [5]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8] [6] 

常用配方

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⑶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⑸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⑹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⑺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圣惠方》地黄酒)

⑼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煎)

⑽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坚志》)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临床应用

地黄

⑴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心经火热证。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上药为末,每服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方中地黄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养血养阴,用以为臣。[8] 

⑵清胃散(《兰室秘藏》)主治胃火牙痛。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方中生地凉血滋阴。[8] 

⑶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g,黄芪12g。上药为粗末,每服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8] 

⑷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卤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熟地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6~9g),空心温水化下。方中熟地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⑸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人参、黄芪各3g,白术、炙甘草各1.5g,当归3g,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2.4g,续断3g,糯米一撮,黄芩3g,砂仁1.5g。水煎服。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以养胎元,配伍人参以复冲任气血不足之本,为君药。[9] 

⑹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怀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120g,山萸肉120g,川牛膝120g,菟丝子120g,鹿胶120g,龟胶120g。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食用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7] 

观赏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3] 


药理作用

⑴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⑶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⑷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⑸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12] 

药材鉴别

地黄

显微特征:鲜地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橘黄色油滴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微米。

地黄

理化鉴别:生地黄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摄氏度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再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熟地黄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微升、对照品溶液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植物文化

史载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诗词

作者:苏轼(宋代)《地黄》。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



这个草花的名字,求大师解答~

长春花,学名:Catharanthus roseus (L.)G. Don,别名金盏草、四时春、日日新、雁头红、三万花。台湾育种出多个品种,育种以花朵越大为趋势。中草药用途上,全草入药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等。亦有医者配伍入治疗癌症的复方,作为药材中的一味,可能是考量到它所具有的抗肿瘤成分。全株具毒性需斟酌注意。误食后,会造成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肌肉无力、四肢麻痹等症状。其乳汁中所含生物碱,如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被提炼出来作为多种癌症如白血病、哈杰金氏症所用的化学治疗药物。

中文学名
苘麻
拉丁学名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
别 称
椿麻、塘麻、青麻、白麻、车轮草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锦葵目

锦葵科

锦葵族

苘麻属

苘麻



这是什么植物
答:种中文名:紫罗兰 种拉丁名:Matthiola incana (Linn.) R. Br. 种英文名:violet 科中文名:十字花科 科拉丁名:Brassicaceae 属中文名:紫罗兰属 属拉丁名:Matthiola 命名来源:(经济植物手册)[hook. F. fl. Brit. Ind 1: 130. 1872] 中国植物志:33:342 原产地:欧洲地中海沿岸, 用途:是春季花坛的主要花卉。

那个像草一样的是什么花呢?
答:像草一样的那是米兰,也就是兰草,旁边那个是仙人掌

这是一丛草开的花,这种植物的学名叫啥?
答:中文学名 马蔺,俗称马兰花

谁知道这种蓝色的花叫什么名字???
答:龙胆花 别名:龙胆草、胆草、草龙胆、山龙胆、陵游、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水龙胆。二名法: Elephantopus scaber 界: 植物界 门: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龙胆目 科: 龙胆科 属: 龙胆属 龙胆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喜欢...

山上挖来的不知道这是什么花?
答:花卉名称:红药 别名:芍药、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 学名: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科属:红药科,红药属 红药,也称为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是一种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为草本之首。红药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

这种草花是什么品种?
答:属 名:鸭跖草属 分 布:原产墨西哥。习 性:喜日照充足,但也能耐半阴,紫露草生性强健,耐寒,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形态特征 折叠 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立,叶互生,披针形,全缘,基部抱茎而生叶鞘,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2叉状的...

我栽了一盆花,开的花有点像车前草,求问是什么花?
答:豆瓣绿 胡椒科草胡椒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这种小草花叫什么名字?
答:圆锥石头花(学名:Gypsophila paniculata L.),也叫满天星,是石竹科,石头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茎单生,直立,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花小而多;花梗纤细,苞片三角形,花萼宽钟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蒴果球形,种子小,圆形。

今天在外面花十块钱买个几棵叫“不死草”得小植物 说是用水可以养开花...
答:不死草的学名叫做铁韭菜。多年生常绿草本,须根较粗,须根顶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小块根,地下走茎细长。叶丛生,线形,先端渐尖,叶缘粗糙,墨绿色,革质。花葶从叶丛中抽,有棱,顶生总状花序较短,着花约10朵左右,白色至淡紫色,花期8-9月。种子肉质,半球形黑色。

问下这是什么植物?
答:万年青(学名:Rohdea japonica)是万年青属下的唯一种,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蒀、千年蒀、开喉剑、九节莲、冬不凋、冬不凋草、铁扁担、乌木毒、白沙草、斩蛇剑等,原产于中国南方和日本,是很受欢迎的优良观赏植物,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汉语名称“蒀”意为“性喜温暖的草本植物”。展开编辑本段万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