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法身 报身 应身指的是什么 佛教里提到的法身、报身,应身。请问报身是肉身吗?

作者&投稿:犁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
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三、应身
应身就是如来为化导六道众生,随众生机缘显现的人格身,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化身。

扩展资料
“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驻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综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统一不能分割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才是佛陀的真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身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
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扩展资料:
佛之真身
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
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
(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
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
’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
’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身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
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三、应身
应身就是如来为化导六道众生,随众生机缘显现的人格身,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化身。

佛教中说的法身化身报身应身是甚么意思?~

在佛教里1尊佛是有”法身”,”报身”和”应身”3种表现形态的,其中”法身”和”报身”对这尊佛而言是1对1的,”法身”是这尊佛的本体,可以说”法身”就是这尊佛,也就是这尊佛的”真如”,对凡人而言,你是没法”看到”佛的”法身”的,那末”报身”是甚么呢?简单的说”报身”就是你在寺庙或佛经,佛画上看到的佛像,佛经云”不可以32相观如来,不可不以32相观如来”就是这个意思,通俗的说”真如”是有极大的法力(特异功能),他可以展现出32种不同的非常庄严华丽让人众人叹为观止的”相”出来,但这些”相”又并不是是”真如”本身,所以才有第1句的说法,至于后1句则是如果没有那些”相”你就没法”观看”到”真如”了.至于”应身”佛就具体到这尊佛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以人的形态的具体表现.而这个是可以1对多的.以释家牟尼为例子,”大日如来”就是他的本体,是”法身”.至于他的”报身”是个很熟习的名字,可我现在1时想不起来了,而”巧答莫西答多”就是他的”应身”.知道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何藏传佛教里那里一样的佛为啥会有那些奇怪的形象了,另外”应身”佛也有个特例就是藏传佛教的祖师”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认为他是”如来,观音,阿弥托佛”3位1体的化身.

报身不是肉身,我们所说的肉身是杂食身,
然涅槃经中佛言我此身非是杂食,云何是肉身也?
佛言。善男子。如来已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无有食身烦恼之身。无后边身常身法身金刚之身。善男子。未见佛性者名烦恼身杂食之身。是后边身菩萨尔时受饮食已入金刚三昧。此食消已即见佛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如来之身已于无量阿僧祇劫不受饮食。为诸声闻说言。先受难陀难陀波罗二牧牛女所奉乳糜。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实不食。我今为于此会大众。是故受汝最后所奉。实亦不食
如来此身是变化身非杂食身。为度众生示同毒树。是故现舍入于涅槃。迦叶。当知佛是常法不变易法。汝等于是第一义中应勤精进一心修习。既修习已广为人说
尔时世尊复告迦叶。善男子。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等身我悉不见。唯见无常破坏微尘杂食等身。何以故。如来当入于涅槃故。
佛言。迦叶。汝今莫谓如来之身不坚可坏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人天身非恐怖身非杂食身。如来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灭。不习不修。无量无边无有足迹。无知无形毕竟清净无有动摇。无受无行不住不作。无味无杂非是有为。非业非果非行非灭非心非数不可思议。常不可思议无识离心亦不离心。其心平等无有亦有。无有去来而亦去来。不破不坏不断不绝。不出不灭非主亦主。非有非无非觉非观。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见了了见。无处亦处。无宅亦宅。无闇无明。无有寂静。而亦寂静。是无所有不受不施。清净无垢。无诤断诤。住无住处。不取不堕。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无尽不尽离一切尽。是空离空。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无有垢浊。无字离字。非声非说亦非修习。非称非量。非一非异。非像非相。诸相庄严。非勇非畏。无寂不寂。无热不热。不可睹见无有相貌。

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说。除一法相不可算数。般涅槃时不般涅槃。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是无量微妙功德。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迦叶。如是功德成如来身。非是杂食所长养身。迦叶。如来真身功德如是。云何复得诸疾患苦。危脆不坚如坏器乎。迦叶。如来所以示病苦者。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即金刚身。汝从今日常当专心思惟此义莫念食身。亦当为人说如来身即是法身
净者即是如来常住。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是肉身。非是筋骨系缚之身。若有说言如来无常是杂食身。乃至筋骨系缚之身。法僧解脱是灭尽者。是名颠倒。不净净想名颠倒者。若有说言我此身中无有一法是不净者。以无不净定当得入清净之处。如来所说修不净观。如是之言是虚妄说。是名颠倒。是则名为第四颠倒。
复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杂食之身。以有食身故现在无有无边之身。言本无者。本无三十七助道法。以无三十七助道法故现在具有杂食之身。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说言如来去来现在有杂食身者无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