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普及了,方言是不是可以丢弃了?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方言不需要讲的理由

作者&投稿:友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通话虽然很普及了,但是方言依然不可以丢弃,因为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内涵。如果不保护好方言,贸然的丢弃,这是一种损失。首先,肯定普通话普及是好的,可以加强国家各个地方的交流,消除交流障碍。使得学好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中国是5000年的文化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衍生出独特的文化,方言就是这些文化的体现。像粤语,壮族等方言其实更接近古汉语,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们祖国的文化多元化。像粤剧,黄梅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得用独特的方言表现出精粹,如果用普通话,就成了京剧,性质就不一样了。当然,方言文化还有很多,绝不仅如此,丢弃了方言,就等于就是了历史。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名族都有些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就比如在异乡遇到了一个讲方言的老乡是不是倍感亲切呢!在外漂泊回到家乡,听着家乡人讲着方言是不是倍感亲切呢!如果大家都讲普通话,怎么会有这样的“惊喜”呢!家乡就是我们的根,方言可以加强归属感。
‍‍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其他方面行动起来普通话的普及固然客观上的能促经济发展,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并不代表全部,文化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灵魂,而其中以方言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就尤为显得突出了。古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原因在于古代交通通信不发达,山水阻隔,自然形成了互不交往或者交往很少的各自独立的区域,各自按照自己的趋向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也形成各自的语言,也就是方言。如今,交通发达,通信发达,许多人都走出了原来生活的地方,交流日益增加,语言在交流中日益趋同,所以方言必定在某个时期消亡。不过,这个时期会相当漫长。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笔遗产,需要这方面的工作者做一些记录研究工作,避免最后的遗憾。当然,世界大同,也是好事一件,人们交流更顺畅,生活更便捷。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我们只有顺应潮流而已,那就静静地等待吧。

我是说客家话的人,有人说讲客家话的人都改讲白话了,客家话可能会很快消失。我想说的是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说客家话的人既会讲粤语,也会讲普通话,更不会丢了自己的母语。我们客家人的祖先留传下来一句话,能卖祖宗田,莫卖祖宗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客家人宁愿把祖宗的财产卖拉,也不会丢弃自己的语言。因此,也可以说每个地方的人,每个族群的人都学会了普通话,那他也是在跟外地人交流的时候才讲普通话!一旦回到家里还是会讲回自己的母语来。所以我可以清楚的说,普通话再怎么普及,方言,它作为地方特色,是不会被抛弃的。

语言本质上只是一个用来交流的工具,正常逻辑来看,如果大家都说普通话并且可以通过这个能完成很好的交流的话,那么方言应该是可以丢弃的。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地区的方言除了充当交流的工具以外还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也有其留存的意义所在。

方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正在慢慢消失,很多新生代都是操着一口普通话,说方言的只是一些老年人,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方言作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载体,不会也不能消失。

普通话普及的今天,伴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方言是否岌岌可危了?~

普通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东南西北汉语方言区的人们迁入北京,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语言长期交流的结果,古人从未想过,千年后竟然是幽燕话统一中国汉语。关于推广普通话,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就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

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推广普通话,要区别老年和青年,要区别全国性活动和地方性活动,要区别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地,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方言区的劳动群众。假设你的经济文化等实力够强大,不需要保护,自然有人主动来学习传播流通,比如八九十年代的粤语,内地人都主动学。现在为什么广东某些人喊着要保护白话了?因为广东香港没办法自娱自乐了,

也要融入全国,需要主动和内地人民交往了。又比如新加坡印度,人家官方语言就英语,也没见人家怎么不自信,反而更自信融入西方体系,印度人在硅谷就比华人有优势。还有,文化这东西啊,本来就是依附经济政治的。经济政治强大了,文化自然强大。饭都吃不饱,谈文化?人家美国就一两百年历史,现在人家经济政治文化。哪样影响了不是全球第一?那些号称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除了自娱自乐,谁待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合时宜的东西必然会被淘汰,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是中国台湾,一心维护繁体字,可大家书写,还不是习惯性简化。汉字发展历史,本来就是删繁就简。不知道为什么到现代,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抛弃传统文化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任何时代,大变革时,总有些老古董不舍得变化,比如清代明,剃头扎辫子,多少汉人反抗为此掉脑袋。可是到了民代清,又出现了n多誓死不剪辫子的榆木。
  

普通话和方言都各有利弊。
普通话可以用来与全国各地的人交流,方言现在已成为一种文化。
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普通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

普通话普及的今天,伴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方言是否岌岌可危了?
答:不矛盾,普通话是用来和外地人交流的。一群人天南地北一起聊天,总得有一种话让大家都能说也都能懂,但这不妨碍都是自家老乡的时候大家说方言。然而语言接触是一定会发生的,共同语对方言或地方语言往往是一个层次的强势覆盖。理想化的结果是毫不互相影响地共存,然而极难。一般来说会出现一种方言...

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取消方言
答:不是啊,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只是方便交流。我国有七大方言区,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小的方言区。方言一般保存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是这个地方的特色。所以要继承好方言。当然不是,中国方言太多。推广普通话只是为了各省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这么多的人说普通话,方言到底存不存在了?
答:方言是存在的,对于普通话而言,已经是在我国普及开了。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在未来方言该会以什么形态继续保留呢?
答: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历史文化,例如保护京剧的民族精髓和保护民族的传统节日,普及普通话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放弃民族的方言和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国籍,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广阔的领土,尊重人民和当地居民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条件,要尊重人民,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文化。

方言应该废弃还是应该保留?
答:从这个辩题来讲对你们就是不公平的。你们想赢的话一定要咬定方言是不方便异地居民相互交流的,最好举出现实的例子。因为我在广东上学,对此有感触,方言差异太大,以至于有时候都影响生活。你们的例子上就从北方话和粤语上找,因为这两种方言差异非常大。对方肯定会从文化上下手,你们咬定文化可以融合,...

我们有一个“推广普通话,摒弃方言”的辩论赛 我们作为正方 希望网友...
答:个人觉得推广普通话和讲方言并不矛盾,推广并不是说要摒弃吧,方言也是一种语言,多学一种也是好的。但想深一层,推广普通话后,全国统一语言,能更好地沟通,能把普通学学得更标准,而不会受方言影响而不伦不类。语言文字,不常用的都慢慢的废除了,并没有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因此方言摒弃了,也不会影响人们的进步。...

现在学校里普通话都普及的特别好,未来方言在日常生活中会消失吗?_百度...
答: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方言极具特色,即便普通话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地区的方言很难消失。总的来说,方言可以代表着某一个地区居民的特色,当人们口中说着方言时,其他人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某一个地区的模样。这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甚至可以代表着居民的个人形象。未来,普通话普及度增加,但方言不...

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方言不需要讲的理由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现在除了推广普通话之外还要保护方言?
答:现在国家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仍然保护着方言,让我们不要丢掉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不断更迭时,每个人都应该是方言的继承者。那么为什么现在除了推广普通话之外还要保护方言呢?我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方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比较常见,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也有不同,而且中国...

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的今天,为何很多地区的方言还是被广为传说?
答:随着近十年来普通话在农村地区被着重的推广,不可否认的是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从农村走向城市,也让他们在城市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然而,另一方面,方言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流失。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用方言跟儿时的玩伴、同乡之间交流时,总会不知不觉的忘记了某些方言词语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