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的儒生,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什么会备受后世推崇? “屡败屡战”的儒生,重臣曾国藩,为何会备受后世推崇?

作者&投稿:凌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名大臣,他曾经带兵与太平天国对战,虽然战斗以失败居多,但是最终太平天国还是覆灭了。但是曾国藩被人们关注的原因可不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表现,有网友指出,曾国藩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和智慧。

有网友指出,曾国藩虽然是当时比较有权势的大臣,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儒生,他熟读儒家经典,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是少数。

同时,他虽然一生追求至善,但是对于太平天国的打击却非常彻底,丝毫没有心慈手软,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深深吸收了儒家经典中“义”的思想。所谓“义”就是做应当做的事情。虽然有“善”的秉性,但是不能盲目地“为善”。更加通俗些说,就是他虽然一生求善,但是不意味着他就是“老好人”,他对善有自己的理解,他行善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同时,曾国藩作为臣子,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将修身养性与治国、齐家、平天下联系起来。于是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君主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家人要求也很高。

曾国藩流传下来的《曾胡治兵语录》甚至被近现代的一些将领当做是教导高级将领的模范教材。同时,当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关注也是非常高的,并出现了许多解读其思想的论文书籍,可见曾国藩之所以备受推崇,与他杰出的思想分不开。



让世人推崇的来自曾国藩的思想百封,曾国藩曾写过千百封家书,其中的为人处事,为政理念受到推崇。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智慧与思想影响着几代中国人。蒋介石甚至将《曾胡治兵语录》作为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可见其思想对后世教育的作用之大。

曾国藩的思想囊括多种方向,举例来说曾国藩成功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当年曾国藩“平天下”的志向不可谓不远大,在当下我们更应当确立崇高的理想,立志高远,不忘初心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曾组织湘军,与太平军数次交锋,虽有败绩但最终攻灭了太平天国,声明在外。还有就是他的思想对后世十分受用。

“屡败屡战”的儒生,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何会备受后世推崇??~

曾国藩他为后世所推崇的并不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他一生的关键,虽然他每次领导的战争都失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曾国藩他可以说是一味追求人生至善的一个儒生,在曾国藩的一生中,他始终把修养身性摆在最重要的一个位置。

并且他也常把这个修养身性与家庭兴衰、事业发展、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也在对家中晚辈的一些家书中劝诫他们要懂得修养身心,要对自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他的家书大概有1500多篇,其中大多数都是讲自己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等一些心得体会。

而且写家书也概括了曾国藩他一生的一些思想财富,这也使得他的思想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作为后世的梁启超,他也通过曾国藩写家书这个启发,自己也写了很多家书,并妥善地保存了下来。曾国藩他在治军上非常重视精神教育,他的这一点也很受毛主席的赞同,而蒋介石他也是很认同曾国藩的为人之道的。

现在人们常常去研究曾国藩他的一些思想,市场上也有很多关于曾国藩的一些图书,这足以见得他的思想是深深的受到了后世的肯定和理解的,而且即使是放在现在,他的思想也是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的。他的自省精神是现代人所缺的,每日三省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东西,而他最重要的是教导现代人要立志高远,不忘初心。

曾国藩之所以受到后世人的推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素质和军事才能,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思想对于后世人的重大影响。

要说到晚清重臣,那么一定要提到的人自然是曾国藩,可以说他的影响十分巨大,属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并不算是十分聪明的人,他多次科举不第,甚至于还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说的是他早年读书背书背不下来,结果梁上的小偷都会背了,跳下来背出来之后扬长而去,这个故事的真假不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曾国藩并不是常人眼中的天才。

但就是这样一个读书没有什么天赋的人,却受到了后世的推崇,这并非是因为他的文学天赋和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思想。曾国藩字文正,而他这个人的思想和他的字也十分的契合,是十分正面的,而他的为人之道更是值得世人学习。蒋介石就曾经评价他是“足为吾人之师资”,甚至于还让自己的手下们多读读曾国藩的书籍文字用来学习其思想。

前些年因为曾国藩多次代表中国签订和各国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因而被很多人误会甚至于辱骂,但是近些年对于曾国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众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越来越正面,他的思想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甚至于推崇,比如说他的志存高远这一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人,尤其是和他的人生经历结合,更是起到了十分正面的激励作用。

在晚清时期的三大战将中,其中屡战屡败的是哪一位?
答:由于冯子材的“四不能战”,不论是攻坚还是野战,其都没有能力胜任,所以无奈之下,曾国藩只能让冯子材坚守镇江不出。再说说石达开,这也是个英雄人物,是太平天国的翼王。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统帅三军,加上其用兵诡谲,不按常理出牌,令很多清朝将领十分头疼,甚至还曾一度逼得曾国藩跳水自尽,...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答:曾国藩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在为官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在清政府、外国人、太平军之间周旋,屡败而屡战,遇挫则愈强,提拔了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推动的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贤者。 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晚年,他还曾说...

大家怎样评价曾国蕃,李鸿章之类的晚清重臣?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应该都是...
答: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曾国藩的影响至大至深,这绝不是镇压太平天国一件事所能概括的。他对晚清的影响。更深远地表现在改革军事体制,倡导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等方面。而所有这些,在曾国藩看来,关键还是培养新型的人才,给华夏文明注入新鲜的血液。曾国藩说过。办大事以多得替手为第一要义,他一生的主...

湘军的简单介绍
答: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 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 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 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

有关逆袭的高三作文
答: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家乡创建湘军,进剿太平天国,却几次败于翼王石达开之手,在一次水军作战失败后几欲自杀,幸遭部将拦阻,而后重整心态,屡败屡战,终将翼王围于四川。屡败屡战正是身处逆境中的人必须要有的一种勇气。没有人能保证这一次的尝试就一定是成功的,敢于承担失败,永不轻言放弃,逆袭者胜利只需要一次就够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答:曾国藩在严于律己的同时,在为官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他在清政府、外国人、太平军之间周旋,屡败而屡战,遇挫则愈强,提拔了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推动的洋务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为贤者。 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晚年,他还曾说...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答: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横批: 天天快乐。对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但不容置疑的是,李鸿章确有些真才实学。李家父子有“一门三进士”之称。李鸿章曾经帮助曾国藩修改奏折,将其中的“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稍一变动,...

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答:湘军战斗力强的原因:1.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2.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

历史高手快来!好的再加分!
答: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

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有过挫折经历的伟人(最好带故事)。。。
答:建立了魏国的基础。石勒:曾被卖为奴隶,后来建立后赵。成吉思汗:儿时父亲被杀,自己和母亲兄弟被部众遗弃,最后成为一代天骄。蒲松龄:科举无门而著成《聊斋志异》。曹雪芹:穷困潦倒而写成《红楼梦》。曾国藩:与太平军交锋屡次失利而屡败屡战,最后战败太平军成为晚清重臣。……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