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悟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

  一、园林造景特点大体归类:

  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二、分别细述个个特点:

  1.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2.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

  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3.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4.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5.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6.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三、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1、 自然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立足之本,也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之一。首先从植物选用及景观布局方面看,中国古典园林师以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季相变化为基础,模拟自然景致,创造人工自热。宋代文人欧阳修在守牧滁阳期间,筑醒心、醉翁两亭与琅邪幽谷,他命齐幕客“杂植花卉其间”,使园能够“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可见当时的植物景观已经充分考虑了植物的季相变化。

  另外在景观组织方面古人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园中,或者利用欲扬先抑,一小见大等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即使是在很小的空间中,也可以利用“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效果。

  2、 含蓄

  对于园林景观,古人最忌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讲究的是藏而不露、峰回路转,运用植物进行藏景、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常用的手法。如沧浪亭前就利用了层层植物构成屏障,远观仅见飞扬的角翼,景观的神秘感、层次感、纵深感一下子就增强了。

  中国古代植物景观的含蓄不仅限于视觉上的含蓄,更体现在内容表达上的含蓄。古人赋予植物拟人的品格,在造景时,“借植物言志”也就比较常见了。比如扬州的个园的主人就借竹表达了自己“挺直不弯,虚心向上”的处世态度。在古人眼中,植物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优美的景致,在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内涵,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众不同之处——意境的创造,正所谓“景有尽而意无尽”。

  植物景观的意境源自于植物的外形、色彩,加之古人的想象,如杨柳依依表示对故土的眷恋,常常种在水边桥头,供人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情,等等。

  3、 精巧

  无论是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还是精致小巧的私家园林,在造园这缜密的构思下,每一处景致都做到了精致和巧妙。

  “精”体现在用材选料和景观的组织上——精在体宜。中国古典园林中多选用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较少终止引种植物,一方面保证了植物的生长,可以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特色。植物选才还需要讲究“意境”,如故宫御花园的轩前海棠,颐和园乐寿堂前后的玉兰,谐趣园的一池荷花等。

  “巧”则体现在布局方式和细部刻画上——巧夺天工。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有的突出枫树,温彩流丹;有的突出梨树,轻纱素裹;有的突出古松,峰峦滴翠;有的突出垂柳,婀娜多姿。植物花色、叶色的变化以及花形、叶形差异被巧妙地加以利用,达到“四时有景”的效果。同时造园这对园林景观的每一细节都作了细致的推敲。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透过漏窗可以看到“湖石倚墙,芭蕉映窗”的景象,令人惊叹造园者是如何构思的,能够刻画出如此绝妙的景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设计方法,做到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达到最佳境界。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一、借景

  借景是将园外之景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借景有远借(如远山)、邻借(如大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二、添景

  添景是在空间较空旷、景观较单调、景深层次缺乏之地,添置某景以改变此状况的构景手法。山和塔在远处,如没有中景作过渡,就显得虚空没有层次,若添置树木、花卉等补充点缀,画面会更加完美。昆明湖是前景,万寿山是后景,它们之间由于添置了长廊,画面顿时显得生动活泼、完美和谐。

  三、框景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门框、窗框、洞框、廊柱框、乔木枝干抱合框等,框景可将散漫的景色集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步移景换达到画境,实属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集合。扬州瘦西湖的月亮门亭是框景最典型的佳作,透过一门可观扬州标志性景观五亭桥,“一门留景五亭桥”,凡到此的游客均要摄影留念,同时还可尽收白塔于另一门之中。

  四、漏景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屏风、树枝叶隙、林木间隙等,将院内外、廊壁内外、林隙内外的美景组合,构建一种若隐若现、雅致迷离景致的手法。

  五、对景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我国园林中应用甚多,因我国是自然山水式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于全园主要部位,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较好的对视空间。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山、树、竹、石、亭桥、楼阁、厅堂、廊榭等均可成为对景。

  六、抑景

  抑景是把园林中最好的景致暂时隐藏起来,然后再展现出来的构景方法。“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主导思想,可产生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园林多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作抑景,把主景和最美的景致遮挡起来,不使其一览无余,在游人渐达佳境时突然展现,提高艺术感染力,获得最美的享受。如游人由颐和园东宫门进入,出仁寿殿沿玉澜堂四合院东南侧小路南行,此时一座土山树)、仰借(如楼阁)、俯借(如池鱼)、应时而借(如花草)。借景能使园林空间范围扩大、画面生动,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承德避暑山庄借天然山色和外八庙来映托山庄的气氛,构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七、障景

  障景是用假山、树木、建筑物等设置屏障,既遮挡不利于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景物,同时又为园林增加景致的设计性屏障景观。前方如有不雅场地、建筑、器物等影响园林景致,多建造富有韵味的遮挡性景物,用来遮挡视线,同时增加园景。如园路前方的照壁、园路两侧栽种的密闭松墙等。



~

南方私家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
答:南方私家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借景:借景是南方园林造园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手法之一。通过借景,园林设计师可以将园外的风景引入园内,丰富园林的景观,增加层次感。在南方私家园林中,常常利用门窗、墙壁、漏窗等作为借景的洞口,让园外的景色与园内的景观相互...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答: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

我国古代造园的主要创作方法
答: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
答:1 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具体说...

中国古典园林皇家园林有哪些造园手法?
答: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如承德的避暑山庄.东北来水.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山是昆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在自然风景上创造手法?
答:根据自然山水的特征和规律,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段,以典型概括的方法创造典型的人工山水环境,而水处理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恰当地作了曲折收放的处理。曲折收放变化的水面有动态,较自然生动,游人在水上活动的范围和视野也可随水面变化而变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许多长形水面都采用这种形式,大至北京三...

园林建筑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答:园林建筑选址地理因素如土壤,水质,风向,方位等也要详细了解,这些对绿化质量和建筑布局都有影响。园林建筑选址,在环境条件上既要注意大的方面,也要注意细微的因素,要珍视一切饶有趣味的自然景物,一树、一石,清泉溪涧,以至古迹传闻,对于造园都十分有用。或以借景、对景等手法把它纳入画面。或专门...

拙政园的布局风格以及造园手法
答: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以水见长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

中国四大园林的特点以及表现手法
答: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 意境美 核心提示: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材料,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景观,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花镜》)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 景的命名中,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就有万 古人造园植木...

园林中突出主景的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答:1、中轴对称 在园林布局中,确定某方向一轴线,在轴线的上方通常安排主要景物,在主景物前方两侧,常配置一对或若干对次要的景物,以陪衬主景。如纪念性广场、纪念性园林等。2、主景升高 主景升高犹如“鹤立鸡群”,这是普通、常用的艺术手段。3、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环拱四合空间主要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