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作者&投稿:孙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_lián见“连”。
笔画数:10;部首:辶;笔顺编号:1251112454笔画顺序:横竖折横横横竖捺折捺
详解
逢féng【动】,表示与行走有关。
_声。
本义:遭逢,遇见)同本义〖meet;comeupon〗逢,遇也。
《说文》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左传·宣公三年》而亲以逢殆。
《楚辞·天问》又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又如:逢辰;逢会;逢场;逢晤迎,迎接〖meetfacetoface〗道而得神,是谓逢福。
《国语·周语上》。
注:“逢,迎也。
”逢君之恶。
《孟子·告子下》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
唐·王维《与卢象集朱家》迎合〖panderto〗逢君之恶其罪大。
《孟子·告子下》又如:逢君;逢意;逢合;逢恶导非逢féng【形】大的〖big〗子孙其逢。
《书·洪范》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礼记·儒行》又如:逢掖;逢长;逢衣通“丰”壮大,茂盛〖strengthen;lush〗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书·洪范》又如:逢昌宽大〖loose〗逢衣浅带,解果其冠。
《荀子·儒效》汝逢衣徒也。
《列子·皇帝》逢féng【名】通“烽”。
烽火。
古代边防要塞报警的烟火〖signalfire〗大汉之德,逢涌原泉。
《汉书·司马相如传》逢场作戏féngchǎng-zuòxì〖play;pillowfight;joininthefunonoccasion;actaccordingtocircumstances;takepartinmerelyaccidentalamusement〗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
后用作随俗应酬,凑热闹的意思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宋·苏轼《南柯子》逢集féngjí〖marketday〗集镇轮到有集市的日子黄石是五、十逢集逢年过节féngnián-guòjié〖onNewYear'sDayorotherfestivals〗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逢凶化吉féng西安ōng-huàjí〖turnmisfortunetogoodaccount;turncalamitiesintoblessings;turneverypieceofbadluckintogood〗遇到不幸或险恶转化为吉祥、顺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逢迎féngyíng〖makeupto;fawnon〗∶违心趋奉迎合逢迎拍马〖meetfacetoface〗∶迎接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处
[①][lián][《__》力延切,平仙,_。
]“连1”的繁体字。
古代一种人拉的车。
联合;连络。
连接。
连续。
连缀;串联。
指缝,缝补。
牵连;连累。
姻亲关系。
指牲畜交配。
属于。
连获;兼得。
遍;满。
未炼之铅。
蚕种纸。
军队的编制单位,由若干排组成。
古代行政区划名。
古州名。
今广东省连县一带。
古州名。
今四川省筠连县一带。
参见“_州”。
连翘的本名。
黄连的省称。
介词。
表示包括,全部在内。
介词。
表示强调,下文常有“多”、“也”等与之呼应,含有甚至于之意。
介词。
犹自,从。
量词。
通“_”。
古代盛黍稷的祭器。
通“_”。
横木关柱。
通“_”。
流泪貌。
通“_”。
微波。
参见“_漪”。
通“_”。
通“_”。
怜悯。
姓。
春秋齐国有大夫连称。
见《左传·庄公八年》。
[②][liǎn][《集_》力展切,上_,_。
]“连2”的繁体字。
艰难。
[③][làn][《集_》郎旰切,去换,_。
]“连3”的繁体字。
见“_3石”。
【酉集下】【_字部】_;康熙笔画:14;页码:页1259第01【唐_】力延切【集_】【__】陵延切【正_】_年切,?音_。
【_文】__也。
【玉篇】合也,及也。
【__】_也,_也。
【集_】_也。
【正_】接也。
【_·大雅】____。
【朱_】__貌。
【_·王制】十___,_有_。
【__】四里__,十___。
【後_·_康_】_徵不至。
又姻___。
【史_·尉佗_】及_梧秦王有_。
【_】有_者,_姻也。
又黏_曰_。
【淮南子·_?_】__于百仞之上。
又_尹、_敖,皆楚官名。
【左_·襄十五年】屈___尹。
【史_·淮_侯__敖_】楚司_官也。
又_山,易名。
【周_·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_山。
【_】其卦以_艮_首,山上山下,是名_山。
又_之未_者曰_。
【史_·_殖_】_沙出__。
又祈_,山名。
【前_·霍去病_】出北地,至祈_山。
【_】_天山也。
又【__】州名。
__桂_郡,隋置_州。
又姓。
【左_·_八年】_有__。
又【集_】【__】【正_】?力展切,音_。
_也。
【易·蹇卦】往蹇__。
【_】_,亦_也。
又_久之意。
又【集_】__切,音_。
【_·玉藻】_用_。
【_】_,__也。
以_洗足垢,乾_其_也。
又【集_】_旰切,音_。
_石,山名。
【淮南子·天文_】日至于_石。
又叶_珍切,音_。
【__·夏府君_】祈祈__,泣涕留_。
故作斯_,著之不泯。
泯音民。
考_:〔【史_·尉陀_】及_梧秦王有_。
【_】有_者,_姻也。
〕_照原文尉陀改尉佗。
〔【前_·霍光_】去北地,遂入祈_山。
〕_照前__原文霍光改霍去病。
去北地改出北地。
遂入改至字。
【卷二】【_部】编号:1167_,[力延切],__也。
从_从_。


~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shì堤岸〔_水〕古河名水边地,涯岸:“夕济兮西_。”笔画数:16;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143141234341笔画顺序:捺捺横撇横捺撇横捺横竖撇捺撇捺横详解_shì【名】水名〖ShiRiver〗。在湖北省境过三_,至于大别。——《书·禹贡》。左传:“句_、雍_、__,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坏,损坏。圆钝无棱角的样子。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荔县东北。笔画数:6;部首:刂;笔顺编号:113522笔画顺序:横横撇折竖竖详解划huá【动】以桨拨水使船前进〖paddle;row〗。如:划行;划船运动合算〖betoone’sprofit;pay〗。如:划得来;划不来指二人伸指猜拳行酒。也作“豁拳”〖...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chōng行走的样子。笔画数:15;部首:彳;笔顺编号:332414312511211笔画顺序:撇撇竖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竖横横详解德_dé【动】,_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同本义〖ascend〗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chǎn_chàn均见“_”。笔画数:10;部首:刂;笔顺编号:1534153422笔画顺序:横折撇捺横折撇捺竖竖详解剖pōu【动】声。本义:破开,中分)同本义〖cutopen;splitopen〗剖,判也。《说文》剖,分也。《广雅》剖伛之背。《战国策·宋策》。注:“劈也。”比干剖。《庄子·_箧》。释文:“谓割心...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wèn新生的草木。_wǎn古书上说的一种草。_miǎn古同“_”。笔画数:10;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525135笔画顺序:横竖竖撇折竖折横撇折详解莫mò【副】表示否定,相当于“不”〖not〗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莫能得。...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为数wéishù〖amountto;number〗从数量多少上看为数极少为所欲为wéisuǒyùwéi〖doasonepleases;actwilfully;dowhateveronelikes;haveone'sownway〗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为文wéiwén〖write;compose〗成文,成字为文犹可识。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为伍wéiwǔ〖associatewith〗做同伴;看成同类羞与为伍为限...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ruǎn懦弱。敬。笔画数:11;部首:亻;笔顺编号:32132522134笔画顺序:撇竖横撇竖折竖竖横撇捺详解偃yǎn【动】声。本义:仰卧;仰)同本义〖fallinonesback;laydown〗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仰也。《广雅》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_。《左传·定公八年》迎风则偃...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jiān〔_鱼〕比目鱼的一种,体侧扁,呈卵圆形,不对称,两眼都长在左侧或右侧,有眼的一侧呈深褐色,无眼的一侧色淡,口大,齿尖。生活于海洋中,肉可食用笔画数:18;部首:鱼;笔顺编号:352512114315112234笔画顺序: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捺撇横折横横竖竖撇捺详解:__jiān【名】_科的比目鱼〖pset...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dù〔_衡〕同“杜衡”,一种香草,可入药,也可提取芳香油。笔画数:10;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234121笔画顺序:横竖竖横竖撇捺横竖横详解药_yào【名】同本义〖medicinalherbs;drug;medicament;remedy;medicine〗药,治病草也。《说文》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

汉字“_”怎么解释?_字怎么写
答:_xīn邻。古地名。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331252笔画顺序:撇撇横竖折竖详解那nā【名】姓另见nà;nè;nèi;nuó那nà【代】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后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nuó。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