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的建制沿革 龙州县的建制沿革

作者&投稿:谷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时(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属桂林郡地。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
三国时期,属吴国,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
西晋,置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置龙刚县。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置龙水县,先后属粤州、龙水郡、宜州,为州治。天宝年间(742—753年)在今市境内及毗邻地区先后设置羁縻温泉州(下辖2县)、羁縻蕃州(下辖3县)、羁縻述昆州(下辖5县)、羁縻琳州(下辖4县)。光华三年(900年)析县地置崖山、东玺2县。
五代十国,龙水县初属楚,后属南汉,隶属宜州,为州治。
宋朝初沿唐置龙水县,淳化五年(994年)以柳州洛曹县来隶龙水县。宣和元年(1119年),龙水县更名为宜山县,先后隶宜州、庆远府,为州治、府治,并为庆远军节度使驻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山县为庆远军民安抚司,为司治。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庆远路总管府,为府治。大德元年(1297年),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次年属庆远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司治。再年属庆远,为府治。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年)先后设置大曹、怀远、德胜、东江4巡检司及龙门土舍。弘治五年(1492年)析宜山县地置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及永顺副长官司。
清朝宜山县属庆远府,为府治。康熙五年(1666年)废大曹、怀远、东江3巡检司。雍正七年(1729年)析忻城土县功德、窖灰2里、永定土司清潭、南乡2里置理苗分县。同年将龙门土舍改置龙门巡检司(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废置)。道光五年(1825年)废永定副长官司,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德胜巡检司,宣统二年(1910年)废永定长官司、永顺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山县,置庆远府,直属广西省府。民国二年废庆远府,改置宜山县,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废柳江道,宜山县直属广西省府。民国十九年,广西划为12个民团区,宜山县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广西12个民团区合并为6个民团区,宜山县属柳州民团区。民团二十三年3月,广西8个民团区改为8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柳州监督区,为行政监督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五年11月,广西增设玉林、庆远两个行政监督区,宜山县属庆远区,为区署所在地。民国二十九年3月,广西各行政监督区改为行政督察区,宜山属第七区,为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所在地。民国三十一年4月,广西行政督察区第四、第七两区合并为第二区,宜山县属第二区(即柳州区)。民国三十六年,广西再次划分为12个专区,宜山县属第十专区,为专区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7日成立宜山县人民政府,县属庆远区,为庆远区公署所在地。1950年2月,庆远专员公署更名为宜山专员公署,县属宜山专区,为专区所在地。1958年7月19日,宜山专区并入柳州专区。1965年7月,成立河池专区,宜山属河池专区。1971年广西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宜山县属河池地区。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属河池地区,所辖各乡镇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国函52号】批复原河池地区的宜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由河池市代管。
2003年宜州市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12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祥贝乡、流河乡、三合乡、屏南乡、洛东乡、矮山乡、太平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拉利乡、同德乡、安马乡、拉浪乡、龙头乡)
2005年,三合乡并入流河乡,并更名刘三姐乡;矮山乡、太平乡并入庆远镇;拉利乡并入北牙瑶族乡;拉浪乡并入龙头乡。



广西河池市历史沿革~

汉时属蛮地,归定州、益州,宋朝、清朝时属庆远府。1914年设柳江道,1950年设立宜山专区,1958年划归柳州专区。1965年由柳州地区的宜山、罗城、环江、河池、南丹、天峨6县以及百色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3县,南宁地区的都安县组成河池地区。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以原河池县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1986年11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6]152号):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185号):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

龙州,古为百粤地。秦属象郡。汉初,属南越(粤)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壅鸡县地,属郁林郡。三国孙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属交州郁林郡。晋朝,属广州晋兴郡。南朝,属南定州晋兴郡。隋朝,属扬州郁林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州署在今逐卜乡谷阳村旧州屯),属广州郁林郡辖地。州名相传系以上龙乡水陇屯后山脚有泉名“龙泉”而命名,是为县得名之始。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在今金龙乡置有羁縻金龙州,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五代十国(公元907~959年)龙州先属楚,后属南汉宜州治地,州治移至今龙州镇的北门附近。宋初,复置羁縻龙州,州治移至今龙州城北门外,另于今县地下冻、布局一带置羁縻冻州,均隶广南西路(后改广西路)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隶属无考。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朝廷对龙州实行土官治理,是为龙州土司世袭之始,仍属左江道。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府治移至今龙州城内,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峒、下峒两土州,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合称上下冻州,归龙州万户府承审,仍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龙州万户府,复称龙州,上下冻州因旧,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九年(公元1376年)迁龙寨改名金龙峒,隶太平府安平土州。清初因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分龙州为上龙、下龙两个土巡检司,隶太平府。五年(公元1727年),下龙司改土归流,废世袭制,移太平府通判驻龙州城接管。上龙司因原制,仍隶太平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隶太平府,上龙司归龙州承审。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改龙州为龙州厅,仍属太平府。金龙峒于嘉庆末年为越南侵并,归越下琅州。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广西行省太平归顺道移治龙州。同年,金龙峒复归中国,仍隶太平府安平州。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世袭制,属龙州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归龙州厅管辖。1912年1月,依照广西军政府厘定的《广西地方官暂行章程》规定,龙州厅升为龙州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1913年6月,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仍辖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隶镇南监督区。凭祥厅归原治。1927年,改土归流,上下冻土州并入龙州县。1928年上龙土司、金龙峒并置上金县,隶镇南督察区(区治设于龙州)。1930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龙州起义,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到3月20日红八军撤离龙州前,属左江革命委员会管辖。是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在龙州设置第九民团区,龙州、上金两县隶第九民团区。1932年4月属民团龙州区。民国23年属龙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6年4月,龙州县易名为龙津县。龙津县、上金县隶第十二行政监督区,后改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解放初期,龙津、上金两县县名不变,属广西省人民政府龙州专员公署管辖。1951年5月5日,两县合并为龙津、上金联合县,县治设于龙州城,1952年8月,改县名为丽江县,属崇左专区管辖。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丽江县名因县名与云南省丽江县同名,复称龙津县,属广西省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邕宁专区。1953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初直隶桂西僮族自治州,1958年1月,属广西壮族(原僮族改为壮族)自治区南宁专署。同年12月,龙津、宁明、凭祥三县(市)合并成立睦南县,治凭祥市,1959年1月改名龙州县。5月,裁撤并县建置,原龙津县各机关迁回龙州,仍称龙津县,属南宁专署。1961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龙津县更名为龙州县,1961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为龙州县至今,仍属南宁地区。 2002年12月28日,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崇左市,龙州县划归崇左市至今。

汾州府的建制沿革
答:汾州府的建制沿革反映了山西省在明清时期统县政区一级的变化。明代新设潞安府和汾州府二府,与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及政府对地方社会管控力度的增加有关。然而,学界对明代山西新设二府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汾州府的设立。《汾州府志》中的《新设汾州信老府碑记》记录了明代万历年间新设汾州府这一...

肃州区的建制沿革
答:220年),属魏,建置同汉制。西晋元康五年(295年),改禄福县为福禄县,隶酒泉郡。东晋,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领地,皆置福禄,乐涫2县,隶酒泉郡。北魏,初置酒泉军,乐涫戌,隶敦煌镇;孝昌二年(526年)改置为福禄县,乐涫县,并属复置的酒泉郡,郡隶西凉州(驻张掖)...

吉州区的建制沿革
答:秦置庐陵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新建州城于今市区赵公塘一带,境内属庐陵县,为吉州首府。唐永淳元年(682年),废赵公塘(堂)旧城,新建州城于今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并将庐陵县治从石阳古城迁入。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

新疆伊犁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答:建制沿革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早出现的民族为塞人。西汉初年,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迁伊犁河谷,塞王南迁。后元四年(前160年)前后,乌孙西迁伊犁河谷等地,建乌孙国。元封元年(前110年)前后汉朝与乌孙结盟。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乌孙等国,伊犁等地正式纳入中国版图。6世纪中叶,...

汉州的历史沿革
答:今广汉市古为雒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汉郡,辖13县。雒县因雒水(即今石亭江)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乡境五里巷。至隋代,雒县县城始徒今雒城镇。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新莽时期(9--23年),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

汾州府的建制沿革
答:山西省在明清时期统县政区一级的变化比较频繁,明代新设潞安府和汾州府二府,其设置与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以及政府对地方社会管控力度的增加等有相当复杂的关系。但是学界对于明代山西新设二府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特别是汾州府的设立。收载于乾隆年间编撰的《汾州府志》中的《新设汾州府碑记》记录了明代万历年间新...

黄州区的建制沿革
答:唐虞夏商时期,黄州区在禹贡荆州之域。周为弦国,春秋时并入楚。楚考烈王(公元前262—236年在位)灭邾(遗址在今山东邹县,旧志载楚宣王灭邾),迁邾王于此,曰邾城(在今禹王城遗址)。 秦统一后称邾邑,属南郡。后增设衡山郡,为衡山郡郡城。秦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立衡山国,以邾城为...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和由来有哪些介绍?
答:建水县建制沿革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 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 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西汉属牂柯郡毋掇县。东汉属益州牂柯郡毋掇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建宁郡毋掇县。西晋属宁州兴古郡毋掇县。东晋至南朝梁属...

巫溪县的建制沿革
答:巫溪县自东汉建县以来,曾设县、郡、监、州的建制,名称先后为北井县、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巫溪县等。先秦时期巫溪县先后属巫咸国、巫臷国。夏商周属庸国鱼邑,鱼邑并于楚之后,归属巫郡。战国时期(公元前277年),秦取楚巫郡归于黔中郡,设立巫县,县域包括巫山、巫溪。

红河州有多少个乡镇
答:截至2019年6月,红河州有128个乡镇。1、蒙自市辖7镇、2乡、2民族乡分别为: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新安所镇、芷村镇、鸣鹫苗族镇、冷泉镇、水田乡、西北勒乡、期路白苗族乡、老寨苗族乡。2、个旧市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城区街道、锡城镇、沙甸镇、鸡街镇、大屯镇、老厂镇、卡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