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中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

作者&投稿:濯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学生行为习惯
(1)课间有学生在教学楼内喧哗、疯闹,甚至踢毽、踢球。
(2)间操和升旗时,站姿不正,乱摇、乱慌、乱摸、乱看、乱说。
(3)个别学生不打预铃不上厕所。
(4)上课或自习时间上厕所。
(5)眼操时间上厕所。
(6)中午踢球踢得过猛,体力消耗太大,下午上课开始睡觉
(7)上课喝水、自习吃东西。
(8)迟到、早退、旷课。
(二)公德意识习惯
(1)踢厕所门。
(2)方便后不冲厕。
(3)在厕所中随处乱吐。
(4)在开水房冲泡方便面后,将塑料袋随手乱丢,而垃圾桶就近在眼前。
(5)走廊墙上乱踢或者在办公楼四楼、五楼走廊雪白的墙壁上就清晰地留下了不少旅游鞋印.
(6)随地扔杂务。
(7)在新实验台上、墙上、厕所写字骂人。
(8)走廊行走,搂肩搭脖,大喊大叫。
(9)间食用的方便面的袋、食品包装吃后看后随地乱扔。
(10)值周生站姿不正,聚堆说话、背靠墙、巡视时讲话声大;
(11)吃的泡泡糖乱吐在走廊地上;
(12)厕所里下水管道里乱扔抹布、拖布,经常被堵塞现象;
(13)清扫抬桌凳时拖着走;
(14)听课坐凳斜角靠;
(三)生活仪表习惯
(1)个别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认真的态度,习惯于“吊儿郎当”做操不肯用功,劳动态度不认真等等。
(2)不良生活习惯。有的男生烟瘾很大,经常躲在综合楼二楼男厕吞云吐雾。个别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甚至为此而旷课。
(3)不肯穿校服,或只穿校服上衣,不穿校服裤子;个别学生追求新异,穿着打扮与身份不符,
(4)不少女同学在队列手拉手或者打肩走路;个别女生戴耳环、描眉画眼、局头发,看起来十分“乍眼”。
(5)在走廊不肃静,大声讲话、打闹、玩球等
(四)文明礼貌意识习惯
(1)见老师、同学不问好,走同一门时,不知道礼让,与老师“抢”门走
(2)上课迟到,不窍门、不向老师说明理由就心安理得地坐到位置上;
(3)个别学生走出校门,就不认识老师了,见老师连招呼都不打;
(4)上、下学坐车不给老师或者长辈让座,甚至同老师或者长辈挤车;
(5)个别学生(包括极个别女生)语言习惯差,不文明用语常挂在嘴边,特别是离校后,毫无顾忌的说 一些令人不堪入耳的荤话;
(6)个别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校门口的解放路上不走人行横道斜穿马路。
(五)劳动意识习惯:
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自觉性和劳动能力差。
(1)清扫时出工不出力,磨洋工、装样子,个别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去玩。
(2)上课铃响,黑板仍未擦,等老师到教室后再擦。
(3)周六相当多的班级清扫质量下降,甚至个别班级不做值日。
(4)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经常在校内乱扔果皮纸屑。
(六)自律意识习惯
(1)老师在与不在表现迥异;班主任老师眼前与眼后表现迥异。
(2)多重性比较严重
(3) 见检查的老师通风报信“嘘”
(4) 缺乏互帮、合作意识,老师管理不好的同学时,其它学生反对管理,怕影响他学习。
(七)节水节电习惯
(1)升旗仪式和间操期间个别班级仍点“长明灯”。
(八)早恋倾向习惯
(1)高一学生与高三学生谈恋爱
(2)在放学的路上男女同学之间做出超出中学生越轨的行为,旁无他人;
(九)心理方面习惯
(1)不尊重家长和长辈,说话态度生硬;
(2)拒绝家长、教师教育,别人都无奈;
(3)自以为势
(4)心理脆弱,经不起风浪,遇事回避,逃走。

(十)意志品质习惯
(1)有点小病不得了,小病大养。
(2)周六(早晨)迟到,它根本不当会事,问他为什么迟到?理直气壮的说睡晚了;

(十一)交通意识习惯
(1) 横穿马路、
(2) 马路上打闹
(十二)学生习惯
(1) 不做课前准备,预铃响后,无所事事,做着讲话。
(2) 上课不带书和其他学习材料;
(3)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甚至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睡觉、传纸条、玩文曲星、嚼口香糖、听随身听、点眼药水;有的学生在校不学习,回家偷着学。
(4) 部分学生没有处理好主次矛盾的关系,未把学习摆在中心位置来对上课没有精力去学习。午休与大课间结束的预铃响后,个别学生仍在操场上恋恋不舍地玩着。
(5)上课不听课,下课让老师补课,理所应当。
(6)眼高手低;
(7)抄袭作业
(8)不记笔记;

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 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学生具有不良日常行为习惯,不但会扭曲他的性格,还会影响他的行为;学校具有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学生纠集在一起,不但会影响教育秩序,严重的还会败坏校风校貌。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观因素的作用。在学校期间主要表现为:厌学,旷课,打架,不文明用语、吸烟,泡吧,早恋等等。

1、厌学、逃学。一般而言,城市青少年不太会遇到失学的困境,却存在着厌学与逃学的问题。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而且也被父母和学校寄予厚望,但是厌学的情况却并不鲜见。有些学生虽然也每天都到学校上学,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应付行为,可视为隐性逃学。

2、偶像崇拜狂热。偶像崇拜在学校具体表现为“追星”现象,这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偶像崇拜与英雄崇拜不同,英雄崇拜是对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的敬仰,并学习模仿。偶像崇拜是指青少年对娱乐界、影视界明星的喜爱、模仿、学习。偶像崇拜狂热现象指的是青少年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和方式超越了普遍认可的限度,从普通的崇拜发展到了一种近似病态的痴迷状态。
3、青少年性越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水平比起父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现有的青春期生理知识与性知识的教育又长期滞后,使得青少年普遍缺乏与生理发育水平相应的生理知识与性知识,造成许多生理与心理上的困惑,出现生理的早熟与性道德滞后的矛盾,导致性心理问题主要如手淫、早恋、单恋及性犯罪等,也使色情文化乘虚而人。
4、青少年团伙越轨。近年来,不良青少年团伙的越轨行为日渐增多,有的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有特定规范和行为特征的,具有结构性的越轨小团伙。不良青少年的社会分层明显,处于社会底层的不良青少年具有较强的社会认同感,易于形成不良团伙。不良青少年团伙的酝酿、产生过程,是基于青少年个体社会地位的相似性、面临困惑的相似性、受到社会刺激的相似性,这使得他们易于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相互信任,相互感染,并不断得到强化。当这些群体性的意识、规范与行为模式具体形成,并且在小团伙内得到认可,实际上就形成了不良青少年团伙独特的亚文化,而团伙的不良亚文化又进而形成一种群体压力,无形中支配着团伙成员的行为,更加强化不良青少年个体的越轨意识与越轨行为。
5、青少年强索。近年来,在一些城市的部分学校周围,特别是平时管理较差的学校,出现了未成年人结伙对在校学生进行强索的现象。这些强索者不一定就是在校生,强索现象发生在校园附近或校园内。所谓“青少年强索”是指侵害人或以强凌弱,或以众欺寡,采取语言威胁或暴力手段,公开以借的名义或直接强行索要,向被害人敲诈钱财

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谈恋爱可以的



青少年不良行为包括哪些?~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这些: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扩展资料
矫正措施:
(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严加管教。
(2)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3)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4)因未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5)有轻微犯罪行为,不需要刑事处罚,或者多次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人采取劳动教养,属于强制性教育改造行政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重不良行为

对于孩子不良学习习惯的思考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差呢?我觉得,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智商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学习习惯可以从后天培养。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不愿做。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讲课时学生的举手率很低,而把学生叫起来时发现他们多数会回答。询问了其它班的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有这种现象的存在。A同学的父亲是中学的校长,她一向成绩很好,但上课除非是公开课,或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问题,否则她是不会举手发言的。再后来,她连学校的某些公益活动也不愿参加,与其它班干部的合作也不愉快。问其原因,她说:“别人都知道,还用问我?”语气中相当的自傲。

2、不敢。B同学虽是男生,但从小就娇气,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晚上上厕所还要奶奶陪着。课堂上从不举手,更不用说向教师提问了。原来,他从小身体不好,经常要家人照顾,而且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父母在外打工,他自然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了。

3、不会安排。C同学的作业大多数是在交之前10分钟做的。有一次问他,别人做作业时你干什么呢?他说:“也没干什么,就是钢笔坏了,修一下。”“你不是有好几支钢笔吗?”“嗯……”

4、自制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望而却步”,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好习惯。

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法律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

小学生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这种行为会培养不健康的竞争心态,影响学习态度。4. 逃学行为 经常无故缺课或逃学,不仅影响学习成绩,也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5. 沉迷电子产品 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可能损害身心健康,减少人际交流。6. 不良生活习惯 不规律作息、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会影响身体健...

未成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未成年不良行为有下列行为:1、吸烟、饮酒;2、多次旷课、逃学;3、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4、沉迷网络;5、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6、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7、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8、阅览、观看或者收听...

...哪些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 )
答:一、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包括哪些方面(一)旷课、夜不归宿旷课是指学生无故不请假而缺课。旷课是每个学校都不允许的违反校纪的行为。夜不归宿是指未成年人未经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脱离监护,夜不归家的行为。夜不归宿一方面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成为堕落者另一方面则因未成年人势单力薄而处于受...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以下几点:(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沉迷网络;(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

小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
答:4、逃学行为:学生无故不上课或经常逃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和兴趣。5、沉迷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他们失去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能力。6、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吃饭、不讲卫生等不良生活习惯,...

学生不能做的恶小行为有哪些
答:1、不准擅自下河洗澡、汛期淌水、乘坐无证渡船;2、不准玩水、玩电、玩烟花爆竹、化学药品等危险品;3、不准在电线上晾晒衣物或在有潜在危险的施工场所附近玩耍;4、不准骑飞车、骑英雄车;5、不准乘坐超载车、船,尾追车辆或上高速公路;6、不准饮用不卫生的食品、饮料或陌生人提供的食物;7、不...

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
答:1.卫生习惯:衣着服饰不整洁。因家长陪伴少,缺乏父母的引导和关爱;2.做事懒散:家里没人管,想做事就做,不想做就不做。3.攀比行为: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化,诱发了攀比心理因素。4.自控能力差:网络时代,网络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5.不文明的语言:家长不太...

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答:法律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行为表现:(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是指未成年人纠合成团伙或结成伙伴,在社会上无事生非、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与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此类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在公共场所或交通要道等地聚众打群架;起哄闹事;在市场上硬拿强要,扰乱正常的贸易活动与...

小学生不良问题有哪些
答:问题一:小学生不良行为有哪些 贪玩,没有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不专心;老师面前一套,老师背后一套;爱看电视,爱睡懒觉,爱打游戏;心胸不宽广,爱妒忌别人,不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好;依赖性强,怕吃苦;不能体贴别人,尤其是师长;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得与失,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