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我国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 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磨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内容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并存,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痼疾.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一是为达成语文课程标准,重构语文课程内容,核心是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二是树立国家课程的概念,努力强化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这两者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内容重构,其必要性目前已成共识.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由于以往流行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可能会有些疑惑.本文试从课程、教材、教学这三个层面以及课堂教学,谈几点认识,以期能澄清一些问题.

一、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规定性与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化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种观念颇受语文教师的认同.应该说,它有合理的一面,如果我们把语文课程目标比作“罗马”,而把语文课程形态比作“大路”的话.
语文课程目标,是国家对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应形成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规划.语文课程形态,是为达成语文课程目标而研制的具有动态形成性的课程具体样式,包括语文课程的结构方式、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等.

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语文课程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能力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
直接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与为达成目标而选择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较为复杂的关系.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划的
课程目标,无论依逻辑还是据事实,从动态的形成过程看,都有多种多样的途径.
比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
成良好的语感”(总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四阶段目标),从动态形成
的角度看,课程的结构方式、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等,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是以外显学习为主,还是依赖内隐学习;是以有意识的规则建构为主,还是使学生在语文
活动中自行发展;是谋求综合养成,还是进行分别的技能训练,还是施加应用策略指引;是以阅读为基点,还是以写作为龙头;是侧重文章,还是偏向文学等等.在
适用的条件下,各种主张可能都有充分的理据,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课程形态.
语文课程包含多个学段,各个学段有各自的特殊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教育有较大差异.语文课程形态应该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乃至必要.不同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及组织也会有所差异.

许多教师正是从这一意义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认识到语文课程形态的非唯一性,强调语文课程的结构方式、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
多元性.然而,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性,不等于随意性.多元是在课程目标规限下的;通“罗马”的“条条大路”,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多,那么芜杂.

在语文课程形态上,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并存.一方面,是语文课程形态极为单一.一个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关在一间教室
里,学二三十篇选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从大城市到偏僻乡村.说是“条条大路”,实际上是大家一股脑儿挤在一条道上.另一方面,是课程目标较为含
混,有时根本就不辨“罗马”何在,或者把期中、期末、中考、高考那一份试卷上的题目,当成了“罗马”.因而所谓的“条条大路”,有些本来就不成其为路,有
些是谁不也知道会通向哪儿的路,还有些甚至是偏到了“罗牛”、“罗羊”的路.
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是一条“路”上怎
么走的问题;而隐含的答案,似乎是“可以随便乱走”.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似乎想怎么教,就可以怎么教,想教什么,就可以教什么,教这或教那、多教或少教,
甚至教或不教,似乎都无所谓.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曰“提高语文能力只靠课内是不够的”.落实到考试,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语文课少上几次无所谓,多加
几天也没啥用.
确实,母语的语文素养并不单靠语文课程来培养,有些素养的形成甚至主要不是由语文课程来承担.语文课程与语文学习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概念.或者这样说,通过语文课程所进行的语文学习,与通过其他渠道而进行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可以互相代替的事情.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课程标准所规划的语文课程目标,应该通过语文课程来达成,包括课堂教学和纳入到课程计划中的其他教学方式.如果所规划的课程目标,通
过语文课程很难达成,或竟然不能达成;那么,我们就应该修改目标,以重新标识“罗马”,或者检查“大路”,看其是否算“路”,能否通向“罗马”.也就是
说,各种课程形态下有所差异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相对其自身而言,同样要求具有某种确定性.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从课程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堂,课程形态已定,应该有其相应的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形态具有多元性,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如果把语文课程目标比作“罗马”,而把语文课程形态比作“大路”的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意思是说,有多种语文课程形态,在各自的条件下,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目标。比如:以语文知识教学为主,或侧重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自行发展;进行分别的技能训练,或谋求综合养成;以阅读为基点,或以写作为龙头等等。在适当的条件下,各种主张可能都有充分的理据,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课程形态,其课程的结构方式、课程内容及组织,自然会有所差异。语文课程形态应该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乃至必要。
然而,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性,不等于随意性。各种课程形态,各有其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及组织。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所面对的主要不是几种课程形态如何选择的问题。教师所置身的语文课程,其课程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已经被选定了的,尽管对这种课程形态的适宜性,对其课程内容及组织的合理性,有再审议的必要。
具体的语文课程形态,应该有其相应的语文课程内容。而在一部分语文教师眼里,语文教学似乎想怎么教,就可以怎么教,想教什么,就可以教什么,教这或教那,多教或少教,甚至教或不教,似乎都无所谓。
2、从教材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程,使用指定的教科书,课程内容及组织应该是确定的。
语文课程内容及组织,由语文教材承载。语文教材应该多样化:包括基于不同课程形态的多样化,同一种课程形态使用不同的“课程资源”、采用不同的教材编撰策略而形成的多样化。然而,我们所置身的具体的语文课程,教科书是已经被指定了的。特定的语文教科书,应该有其确定的课程内容及组织。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定篇”,即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以及对它们的阐释。二是“语文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三是“经历”,指某一学段学生必须经历的某项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内容的上述三个方面,应该具有确定性,这在原则上恐怕不会有不同的意见。按道理讲,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教学功能如何,课程内容是什么,语文教科书应该有明确的回答,而且要通过种种教学资源的调用和组织来具体呈现。
语文教师们的疑惑,主要因两方面而起:第一,语文课程研制的落后。有哪些“定篇”,教哪些“知识”,要哪些“经历”,目前尚不明了,尚未形成共识,尚在“重构”的过程中。第二,语文教材编制的不尽合理。目前占主流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主体是一篇篇的选文。而一篇选文“教什么”,在教学功能未定的情况下,似乎有无限的可能性。落实到文选型的阅读材料,在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导的现实条件下,语文课程内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某篇课文“教什么”的问题。而“教什么”,目前的语文教材往往不作回答,或者只有笼统的回答。
这就导致了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使用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的教师,上同一篇课文,核心的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差异。另一方面,使用同一本语文教科书的教师,上同一篇课文,具体的教学内容又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
3、从教学的角度:具体的语文课程,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语文课,教学内容应该有较高的趋同性。
在语文教师中流行着一种观念,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谓“过海”,就是语文教学,比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所谓“各显”,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似乎可以依教师的个人所见、个人所长、个人所愿而为之。这种观念,是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滥用,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歪曲。一方面,它把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从学生偏移到教师;另一方面,它又把“语文”这门国家课程,看成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似乎可以随意进行。
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角度看,也就是“教什么”。它既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这里显然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受制约的一面。受课程目标的制约。如果课程研制得当、教科书编撰得法的话,则表现为受教科书的规限。课堂教学应该与使用的教科书有较高的相关性,使用同一本语文教科书的不同课堂,其教学内容应该有较高的趋同性。
第二,新创造的一面。或者由于课程研制不尽得当、教科书编撰不够得法,有必要修正;或者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内容有改变的必要,比如增加、删减、扩展、简略等等。修正主要依据文本体式,可能会有几种方案,但不至于多到人言人殊。改变必须根据学情,学生的学情可能会出现种种模样,但也不至于变得漫无边际、不可捉摸。也就是说,在文本体式和学生学情的双重制约下,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语文课,不同教师所教的同一篇课文,其教学内容也应该会有较高的趋同性。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要素
语文评价一般分为六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动机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
1、书面交流评价:老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机会,如借助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的信心、努力程度,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方法、习惯等,从而在评语中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提出善意的批评,诚恳的建议,殷切的期望,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2、自我总结式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之一。语文学习到一定的阶段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进行诊断。诊断要以阶段测试成绩、 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上完成自我诊断之后,再引导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自主性与发展性策略: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评价自身的学习状态,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
2、及时反馈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组织纠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3、访谈评价:访谈评价是师生沟通和评价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还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觉和看法。交谈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和教学要求来定,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尽可能使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
4、学生自我分析式评价:这是一种形成性学生自我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分析自己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过程进行评定。
5、两次测试法:单元检测中,学生如果对初测成绩感到不满意,经过复习后,可要求重测,并以较好的一次成绩为准,重测试卷难易程度原则上与上次初测试卷相当,但对少数水平较低的学生,可用较易的试卷。
6、评价服务教育策略:通过研究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策略和方法,使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合作性评价的原则:设计愉快的互评方式,创设宽松的互评氛围,营造自由的互评空间。

五、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六、其他
语文教研组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系统设计学习主题,确定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与任务,按一定的时间周期,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学习活动,引领教师自学,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按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例、备课,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教学评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难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喜爱语文学科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语文...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因为它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的最大弊病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有,我们有些教师总是试图通过讲析让学生理解一些东西,其实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解,语文教学中还含有大量的形象思维,并伴随着浓重的感情因素,课文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感受的唯一途径只有让学生读(自主学习),除此...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
答:1、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索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

如何让语文教学适应信息化坏境
答: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并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去寻找语文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的形势。本文通过:校园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多面性。多媒体教育应用为支撑,树立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正视当前环境,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促使我们的教学主体发生转变,教学手段发生改变等观念来...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答:我国的教育制度日益完善,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小学语文是学生能够继续今后学习的基础,而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高效课堂的打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的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 教学目的,这就需...

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_百度...
答:僵化和随意性过大并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3]其实,不仅语文学科如此,凡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都可能存在这一严重问题。 (二)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 I9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普及教育的需要,教科书开始在西方出现。[4]在我国,真正的教科书(正式的课本)是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以后的事。教科书的不...

反思自己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和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存在哪些问题,分析...
答:这篇课文确定的上述教学目标反映了目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表述形式杂乱,盲目套用,随意性大,缺少规范;二是表达内容宽泛,语文本质特征不足,抽象概括有余,缺少准确性。时至今日,《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明确制订出语文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阶段目标,它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对策
答: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答: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效率低;以讲代练,忽视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习内容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当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等。以下是对一些突出问题的分析。首先,对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重视不够。 其次,相当数量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再有,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知识
答: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

语文教学中提问及反馈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现实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及反馈中存在的现象1.问题琐碎、随意性大、启发性不强,失去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堂,处处设问,问题多而琐碎,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师通过提问与反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不能充分得到体现。一位青年教师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