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成本管理培训的八项原则是什么? 请问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作者&投稿:孛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精益企业,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抑或是服务型企业,质量始终是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企业应当一以贯之。精益生产发端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然而近年来该公司先后遭遇“脚踏门”、“刹车门”事件,在2009年底至2010年3月短短数月,丰田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在全球召回汽车高达800多万辆,远远超过了其2009年698万辆的全球销售总量,昔日的“制造大王”沦为“召回大王”。人们不禁要问,精益管理模式在时代嬗变中是否仍然有效?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管理模式本身,而在于企业管理者在精益化管理道路上,遗忘了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究其原因,面对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新环境,丰田公司选择了效益至上,正常的经营节奏被打乱,流程中的差错被忽略,精益化思想的精髓——质量与技术的完美对接被忽视。企业全球化的生产销售业态,导致了丰田的产业平台铺得太大,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出现了盲点和断层,这种发展状态造成了丰田当前的危机。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原则要求企业坚守“六西格玛”原则,从设计、制造、销售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做到“零缺陷”、“零容忍”。“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抓住了质量这一企业持续发展的“命门”,就抓住了精益成本管理的本质和灵魂。同时,企业应当正确处理产品或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推行精益成本控制,绝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应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改进,加强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低成本控制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低成本管理引向正确的方向。

2.顾客导向原则

以顾客为导向,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宝,是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准则。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及顾客的需求,企业只有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日益变化的顾客需求方能赢得市场、壮大企业。建立起顾客驱动的企业文化,以顾客利益为先导,以顾客需求引导企业决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和金规铁律。
坚持顾客导向原则要求企业按照最终用户定义企业价值,这是精益思想的出发点。当今的市场与其说是靠产品和营销推动的市场,不如说是由顾客“拉动”的市场。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敏锐地感知外部市场的变化,并根据外部市场需求构造和优化业务流程及管理活动,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在顾客需求的拉动下有效组织供应、生产、销售及产品研发,才能不断塑造和巩固自己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和销售优势,否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3.价值流原则

企业管理活动包括:
①从概念设想,通过细节设计与工程到投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
②从接受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再到送货全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任务;
③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并送达用户手中的物质转化任务。价值流就是使一个特定产品通过这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组特定活动,包括增值活动、必要但非增值活动(Ⅰ型Muda)和非增值活动(Ⅱ型Muda,即浪费)三类。研究表明,企业用于增值活动的时间仅占整个流程的极小部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非增值的活动中。精益成本管理必须重视价值流的梳理,否则就会产生方向性错误,导致精益成本管理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坚持价值流原则要求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详尽的梳理和再造,从末端的顾客开始,识别顾客的有效需求,确定流程输出的关键质量指标,然后逆向确定企业的宏观流程,确立达到和符合顾客需求的流程输入质量指标,并保证流程顺畅地“流动”起来,防止停顿和中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借助于高阶流程图(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简记为SIPOC)和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简记为VSM),清晰地展示企业价值流动,以及信息流和物流。通过价值流的梳理,发现和揭示流程中的Muda,去除非增值活动或作业流程,让价值流从混乱变得清晰,从根本上确保精益化方向的正确。

4.人才优先原则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摈弃“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更加倚重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推行精益成本管理,必须造就符合精益精神的人才队伍,让精益理念在员工心中深深扎根,成为他们行事做人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动,并通过他们的宣贯和言传身教,感染和激励周围的同事。久而久之,当企业员工养成了精益思维,按照精益理念在恰当的时间正确地做事时,真正的精益企业就悄然建立起来了。现实中,很多企业缺少优秀人才,企业精益战略、发展计划、管理制度难以落实,执行力低下,管理活动“精而不益”,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精益系统难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甚至半途而废。
坚持人才优先原则要求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选聘、职位设置、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员工职业规划,尤其要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并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要注意岗位和员工的差异性,并留意非常规人才和多能工的培养,培育员工之间的协作意识。

5.制度匹配原则

精益成本管理的推行必须有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制度作保障,包括作业标准、各种管理规范等。倘若缺乏完备的制度基础,精益成本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精益成本管理难以推行,精益成果难以固化,更不能持续。实践中,很多企业要么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么制度僵化、管理松弛,制度建设与精益精神不匹配。制度基础的缺失,现场管理的混乱,如此局面又如何实现精益成本管理呢?企业必须意识到,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和指导思想,是一个集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人的精益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价值流”是管理关注的焦点,“杜绝消耗资源的非增值活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管理追求的目标。
坚持制度匹配原则要求企业:

①建立与精益精神相匹配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组织效能;
②制定和执行完备的作业标准体系,既不朝令夕改,也不萧规曹随;
③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全面推行7S现场管理(齐忠玉,2011),营造安全整洁、高效顺畅、协作有序的工作环境,塑造员工的职业成就感;
⑤借助看板(Kanban)系统、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实现可视化管理,便于上下级之间、员工相互之间的监督、配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等。
6.系统性原则

企业推行精益成本管理,绝不可能仅凭局部之力即可实现,而必须强化企业上下的全局统筹意识,并积极地付诸行动。现实中,很多企业已然意识到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或已经宣布开始推行成本精益化,但是企业上下却仍然对精益成本管理缺少统一认识。有的企业甚至将精益成本管理变革外包给顾问公司,然后坐等收获精益之果,精益成本管理最终沦为一句缺少执行力的空头口号。事实上,精益成本管理不是某位员工、某个部门或者精益管理团队的工作,更不是顾问公司宣传一下或协助改善一下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全局统筹意识的形成。
坚持系统性原则要求企业统筹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各部门,协调人力、 财力、 物力诸要素,做到上下一条心、 纵横一盘棋,让精益成本管理 “落地” ,真正成为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精益成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现场,需要各部门竭力协作、 相互支持,形成企业整体的精益化系统。

7.协同原则

系统性原则强调统筹企业内部资源要素,而协同原则强调统筹企业内、 外部市场条件,形成供、 产、 销一体化的精益成本管理系统。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不是 “孤岛” ,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条件的影响,企业应当拓宽管理视野,将精益成本管理链条延伸至上游的供应商、 下游的客户,形成利益共享、 信息互联互通的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龙头部分,它的精益化程度与现场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重要程度不可小觑。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仍抱着 “供应商是企业的外部供应者” 的陈旧观念,采购环节不过是发挥着为企业提供原材料的辅助职能。其结果,企业无法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殊不知重新寻找替代供应商本身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浪费,是违背精益精神的。此外,由下游客户拉动企业生产,实现生产制造和销售管理的无缝对接,即是前文的顾客导向原则。
坚持协同原则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方位的精益成本管理,通过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资源共享、 快捷对接、 动态联盟和信息流管理等方式促进精益成本管理的实现。真正的精益成本管理必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借助一体化实现各方资源共享和各环节的快速对接,从总体角度来实现精益化目标。

8.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一些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好不容易才导入精益成本管理,并建立了一整套的作业标准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一阵热情之后发现精益成本管理并未带来明显成效而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一些管理者将精益成本管理看成包治百病的一剂灵丹妙药,或是简单移植成功企业的精益成本管理模式,或是尚未培育起符合精益精神的企业文化,抑或是缺乏持续改进的信心和毅力,导致精益成本管理前功尽弃。
坚持持续改进原则要求企业积极引导员工树立精益成本管理意识,塑造和培育符合精益精神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价值创造。精益成本管理永无止境,要做到尽善尽美、 至臻完善。精益成本管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要将其作为一项持续改善的系统工程。因此,上至企业高层领导,下至每一个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 “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揭示问题,并通过 “头脑风暴”、“五问法” 鼓励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积极践行,允许试错,容忍失误。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什么?~

1、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原则二: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原则三: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4、原则四: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原则六:持续改进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8、原则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扩展资料
一、ISO八大原则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
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和管理两个层面。
质量管理则要考虑,作为一个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当然离不开顾客,离不开质量。因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开展的活动就其深度和广度来说,要远胜于质量保证所需开展的活动。
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00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
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
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原则2 :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本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原则3 :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原则4: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预期的效果。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原则6 :持续改进。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就质量管理来说,要考虑作为一个组织经营管理(这里说的不是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当然离不开顾客,离不开质量。因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开展的活动就其深度和广度来说,要远胜于质量保证所需开展的活动。

管理学的八项基本原则
答:目标原则,效率原则,成果原则,优势原则,要事原则,决策原则,检验原则,反思原则。自我管理也要坚持成果优先的原则。做任何工作时,都要先考虑这项工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对目标的实现有什么样的效用。这是安排自我管理的工作顺序的一个重要原则。做工作分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先做。在ABC法则中,我们...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族标准建立的理论基础。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管理理论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当代质量管理理论,将其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1. 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就是组织(企业)要将顾客看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认识到失去了顾客便失去了...

低成本是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对吗?
答:三:全员参与 四:过程方法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持续改进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其中不包括你所说的低成本内容。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上面的八项基本原则都客户需求密切相关。低成本作为一种企业战略选择,则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生存,与满足客户的需求关系并...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管理原则
答: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原则2 领导作用 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

什么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答: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它是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

ISO9000内审培训时,里面有讲到8项原则是些什么?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0...
答:二、八项管理原则的意义 1、质量管理实践和理论的总结 2、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规律 3、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4、组织管理的普遍原则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掌握)一)要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二) 运用:需求:针对特定产品的...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原则
答:◆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对于目标的设定,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

简述质量管理的八项管理原则
答:质量管理的八项管理原则包括: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接下来,我将对这八项原则进行详细 1. 以顾客为中心:组织应理解其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例如,一个制造企业可能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顾客的...

ISO:9000.2008八项管理原则?
答: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

iso八大原则是哪些?
答:ISO八大原则分别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