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投稿:姚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 社会性质上,从封建社会走向畸形资本主义社会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接踵而至,中国逐渐丧失了主权,成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榨取地,中国“两半”社会开始形成,是近代的开端,这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社会面貌。可以说,西方列强的入侵引起了中国的某些变化,使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出现了所谓的“畸形的资本主义文明”。如果没有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明清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不知还要“生长”多久。所以有人认为,“西方殖民者通过野蛮,残酷的手段,所得到的只不过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和财富,然而得到的却是西方近代物质基础上的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体制,整个结构的变迁和进步。”
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马克思在谈到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殖民地作用上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所以说,殖民主义对殖民地根本的是掠夺与剥削,带来的生产因素等方面的变化,实际上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看看我们的中国,其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当然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剥削的历史。伴随着半殖民地的加深,中国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它逐渐瓦解了封建宗法制度,破坏着封建自然经济。

二. 革命任务上,由单纯的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由于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导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代替了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而上升为主要矛盾。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封建反侵略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革命的任务决定了革命的性质。从此可爱的中华儿女们为了中国摆脱殖民统治和列强压迫,开始了漫长的革命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是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建立政权,颁布了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失败了,但是它是中国人民对革命的第一次探索。
辛亥革命最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点是比较可惜的!
挫折并没有难道我们的中华儿女们,知识分子们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中看到了希望,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一场给中国人带来思想启蒙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的束缚,反对专制;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随后的五四运动,打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革命具有彻底性;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此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人民走向胜利和解放。
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也就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相应的民族民主运动是革命的基本运动。在两半秩序下,维护统治阶级秩序所竭力保护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外国资本和政治影响力剥夺了一个民族的自我掌控和自我抉择权力时,革命看来就无法避免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是无暇完成近代化的发展与建设的。

三. 经济形态上,由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开始走上了受外资支配的产业革命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己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这种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十九世纪 四十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 《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灾难;另一方面,为中国民族资本—帝国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虽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国办企业,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但是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
可以说,民族资本的缺乏和外国资本的挤压及各种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是近代经济萎靡不振的根源。

四. 思想文化上,由泱泱的中央大国到回归现实世界一员
任何思想文化都由其客观环境决定。泱泱大国的民族心态来源于中国特殊的地缘形态:东有大海,北有大漠,西有高山,地形比较封闭。而所在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林木茂密。自然产生安于现状,自己自足,地大物博的心态。
应该说,鸦片战争是唤醒了一只沉睡的巨龙,国人在思想上越发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并没有自诩的荣耀。从称外国人为“蛮夷”到“洋人”;从设理藩院管理外交活动到设立总理衙门再到设立驻外使领馆;从领先于世界自居到派遣留学生,我们都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只是世界一员,而且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多要学习与借鉴。这是一种理性的心理归位,因为一切都得拿实力说话。这个跟美洲土著民适应白人欧洲文明模式是一样的道理。
在洋务运动中,而西学,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实践的普遍成功和中国更紧密的被迫带入世界体系,因而更多的将是我们的生活行为和处事方式。
不过任何事都有个度,矫枉过正,偏废任何一个都只有失败的下场。我们承认自己在诸多方面的落后,但不等于要全盘西化,就像近代文学巨人鲁迅所说,应“取其糟粕,取其精华”。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给中国人带来思想启蒙的运动,使人民真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了解了自己国家现状。随后的五四运动摒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终于使中国走上正轨,恢复了民族应有的自信。
总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奋斗史。今天的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可以说,“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而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真正赢得了民族独立,我们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互利的往来,并使这种日益扩大的往来不致让中国陷于依附地位,而是促进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发展。”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答: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2次鸦片战争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依据(大学近代史纲要)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称“双半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国家或者受一个帝国主义控制,或者受几个帝国主义控制,在国内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买办集团。旧中国是...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9月,中国同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什么意思?
答: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总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19-1949年称...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

如何理解近代前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答: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外部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被列强侵略和分割,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实力,使其失去了对国内事务的控制。封建遗留:中国在封建时期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权,这些...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答:一、从宏观来看,近代中国国情有三个: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使得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成为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得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封建的国家,而成为半封建国家。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民国时期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答:民国时期,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国时期的时间是从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这一段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逐步加深,直到191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840 年至 1949 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