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根源

作者&投稿:戏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民族所处的地理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制度状况制约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造成一个民族在宗教、道德、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看,地理环境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型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组织是血缘宗法制。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类型,使中国文化独具特色。
  
  一、中国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能给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物质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向和类型。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一块半封闭的大陆。亚洲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东部为我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尽管汉代已经形成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但中国和西亚的联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约;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与热带丛林的阻碍;北部地区从黑龙江沿海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长达两万余公里。中国尽管从唐宋以后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海上交通,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没有因此使中华民族向海洋纵深发展。总之,中国这种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很重要。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农业文明,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人文哲学思想。由于相对封闭,再加上这块土地的富饶,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缺少竞争的性格。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地理不便,故无交通,无交通故无竞争,无竞争故无进步。亚洲所以弱于欧洲,其大原在是。”①
  
  梁启超的看法尽管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但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多次出现过人类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的情况。但综观中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这种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几乎没有中断过。相反,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常常被中原文明所融化。这也是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其次,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自发性和独立性。半封闭的状态,使中国文化不会因为异族的入侵而中断,从而使整个民族在坚持、保留自己的文化方面要坚决得多;也正是因为活动范围有限以及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方面的局限,铸造了中国人独具风格的世界观念和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相比较而言,正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传统文化。
  
  最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内陆性的特点,使得中国人对外部的世界知之较少,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可以从中国所绘的地图中得到很好的验证。不可否认,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政治、经济、文化都比周围的地区先进,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华夏中心主义的观念,使人误认为天下只有华夏民族及其周围的蛮夷部落,把“天下”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一词,正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富于尊严感的“自我意识”。
  
  二、中国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
  
  文化总是与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原因也正在于中国几千年来始终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从人类文明的历史看,“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①早期农业水平越高,文明程度也越高。这是因为,只有当社会生产出多余的食物,才有可能从人群中分化出一部分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文化人,去进行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因此,“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②|.
  
  中国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农业文明的痕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华东沿海的河姆渡文化、江汉流域的新时期文化等等,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米文化”和“水稻文化”。正是由于黄河流域比较高水平的农业,从而使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文明逐渐向长江流域扩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是农业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但也有很少量的交换。实际上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家庭手工业、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秦代大一统帝国形成后,由于度量衡、货币、文字等的统一,更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比较繁华的都市。唐宋两代的商业城市更加繁华,并在北宋时期首次出现了工商业的行会组织。明清两代,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在江南的有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然而,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商品经济始终没有能够占据统治地位,一直作为自然经济的附属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中国文化是从农业经济的土壤中生长并发育起来的,以农业经济为主于的中国封建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农业经济培养了中国人因循守旧、乐天知命的性格和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农业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社会很早就形成的“天人合一”、“天人协调”的哲学观念,就是中国人依赖自然、被动地适应自然的一种表现。从事农业生产,既要靠人的努力,也要靠天的配合,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发生灾情则生活无着。所以,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养成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的特性。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中,在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下,农民生活在一种区域性的小社会,与外部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因此,农民从生到死都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往复循环。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既’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又养成了农民因循守旧、不图进取、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心理和性格。

~

佛教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么
答: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佛教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佛教的禅宗是在中国产生和发扬的,密宗也是在中国西藏产生发扬的,所以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毫无疑问。另外,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尼泊尔,他最早传教的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中国藏南地区(现在印度占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也是佛教故乡之一,...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综上,绝大多数的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概念,都需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假如一个符号和概念,没有任何的“象数”依据,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了。传统文化有哪些表现形式?我们所见的传统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包含了各类事物。这些正是在易学“象数理”下延伸的丰富的文化形式。只要从根源上把握到位了,那么...

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

中国为什么提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答:中国提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源和切入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对中国及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答: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校易搜全知道 2023-06-19 · 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1.“中国”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夏朝。秦统一全国后,先称中国,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有许多别称,如“神州”、“中华”、“华夏”、“九州”...

政治书上说:现代的文化根源于传统文化...那么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文化...
答:从学习中来...要继承.首先是得有东西给你继承.而这东西..就是你嘴中的文化.其实可以说得很模糊.你这文化定位在哪个程度?是现在人类的水平?还是可以称之为人的水平? 但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不断地从前人中继承了某一部分的东西(很大部分都失传了)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善...学习和不断改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你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答:说到我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说说这些有着传承根源的,道家思想,和佛教以慈悲为核心,强调善恶终有报,终究还是以儒、佛、道三家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刻和谐,而且内容广泛,更重要的是,宣扬道德的儒佛道为国人,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精神寄托。儒家以仁义为核心,受到历代儒生的推崇。究竟什么能代表中国传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根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什么理念_百度知 ...
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文化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合共生”“天人合一”】等理念,与人类其他文明的价值追求在精神上也是相通的。

传统文化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什么
答: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更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挖掘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传统文化根源,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很有价值.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