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名字不带“金木水火土”,是否有违祖训?

作者&投稿:章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然不违背,因为朱瞻基的“基”字带着“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明王朝皇家姓氏的“金木水火土”。

大明王朝老朱家的“金木水火土”。

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他这个草根可是实打实的草根。大汉王朝的刘邦好歹当过一个亭长,而朱元璋却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爹娘,自己更是放过牛、要过饭,还当过和尚。

朱元璋自己早期的名字叫朱重八,他爹则是朱五四,朱元璋登基后,可能认为自己的祖辈以及自己在起名上不懂,他更加重视自己子孙们的名字,并在祖训中专门规定,以后的子孙名字必须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或含义,而且要以五行相生相克来安排。

比如,朱元璋的儿子们,全部都是带“木”的文字,如朱标、朱樉、朱棣、朱桢、朱杞、朱椿、朱权、朱植等等。

再比如,朱元璋的孙子们,名字全部是带“火”的文字,如朱允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等等。

朱瞻基的名字也在“金木水火土”序列中,并没有违背祖训。

到了朱元璋重孙子辈,名字都是带“土”的文字,比如宣宗皇帝朱瞻基,其中的“基”字下面就是带“土”的,还有朱瞻基叔叔家的孩子朱瞻壑、朱瞻坦、朱瞻域等等。

可见,朱瞻基的名字中有带“土”的字,在“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违背祖训。

全元素周期表的老朱家孩子。

朱元璋起名字的时候,自然还没有元素周期表,但是他规定子孙们的名字中要有”金木水火土“,这样一来,每五代就有一波带”金“的名字,再加上朱元璋规定的”亲亲政策“,到明朝灭亡时朱元璋的子孙指数式增长已经达到了百万之多,结果,朱元璋的子孙几乎霸占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带”金“的元素。

比如,朱瞻基的儿子们一辈人的名字就是带”金“的,如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还有之后的明神宗朱翊钧一辈人等等。



明王朝宗室的命名规则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后给自家儿孙们制定了一套非常苛刻的命名规则。这种苛刻,首先体现在字辈上。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平辈的亲兄弟、堂兄弟通常都使用同一个字辈,最典型便是清王朝了。自康熙初年皇子们按辈分统一命名之后,清圣祖康熙帝一脉的宗室每一代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字辈,即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无论大宗也好、小宗也罢,平辈亲兄弟、堂兄弟的字辈都是一样的。当然,清王朝早年间分出去的小宗旁支之后不在此列,如礼亲王一脉、郑亲王一脉等等,包括康熙帝的亲兄弟裕宪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的后代也都没有使用这一套字辈。

明王朝则不同,明太祖给自家二十几个儿子每家都指定了一套字辈!

如懿文太子朱标一脉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藩、也就是后来帝系大宗一脉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等等。总之就是每家一套、人人有份。虽然明太祖没有明确规定靖江藩(明太祖长兄朱重五的后代)的字辈,但靖江藩事实上也形成了自家的一套字辈。

明太祖朱元璋

这就相当麻烦了,以平辈的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炽为例,二人是叔伯兄弟,但字辈却完全不同,怎样才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平辈兄弟关系呢?为了能够相对比较清晰地反映出辈分,明太祖又规定,除靖江藩之外的宗室每一辈子孙名字里的第三个字都要使用相同的偏旁部首,也就是提问者提到的“金木水火土”并且父子之间要五行相生、不能五行相克。如此一来,字辈结合偏旁部首,辈分便相对比较明确了。如建文帝与明仁宗,虽然他们的字辈不同,但名字中的第三个字都是火旁,各家的字辈结合偏旁部首,一目了然、他俩是堂兄弟!

顺带说一说五行相生的问题。

明王朝宗室的命名要求五行相生,如明成祖朱棣的木,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木生火,所以他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爔都是火旁。反之,金生水而克木,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只能是金生水、水旁而不能是木旁。儿子与父亲之间亦然,朱棣的儿子只能是火旁而不能是金旁。其实这等于就是明确了每一代名字中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必须相同,不能随意使用“金木水火土”。

偏旁部首不一定非要在左边

提起偏旁部首,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出现在左边,提问者想必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不然,即便是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也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换言之,明王朝宗室名字中的第三个字中只要存在“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即可,不一定非要出现在左边!

如明宣宗朱瞻基的“基”、明穆宗朱载坖的“坖”,“土”字都没有出现在左边。难道说他们就没有遵循明太祖“金木水火土”的规定吗?显然不是!有时候,名字中甚至没有出现“金木水火土”五个字也同样算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最典型莫过于明武宗朱厚照的“照”和汉王朱高煦的“煦”了,照字和煦字中都没有火,难道说他们就没有遵循“金木水火土”的原则吗?显然不是!在中国文字系统中,四点为“火部”,是火字的变体,虽然没有写作“火”,但它仍然是“火”。在汉字没有实现标准化之前,照有时候也可以写作“炤”,谁又敢说“炤”字里没有“火”呢?

很显然,提问者要么是真无知、要么是在利用标题“哗众取宠”!明仁宗朱瞻基的名字严格遵循了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宗室命名规则。“高瞻祁见祐”瞻字辈、明成祖朱棣的“棣”木生火,“基”字中恰好有“土”字!明仁宗算是幸运的了,他出生时还有字可用,后来明王朝的一些宗室出生时甚至因为无字可用而生造出了许多带走“金木水火土”的字来……也无怪乎人们常说明太祖为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中文译名作出了巨大贡献呢!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是了解朱元璋给子孙制定的起名规则,既然知道有这么一个起名规则,那实在不应该犯题目中描述的这么低级的错误。可以明确地说明宣宗朱瞻基的名字根本就没有违背祖训。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为了让大明王朝绵绵不断地传承下去,特意按五行相生的规则给朱家子孙制定了起名规则,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朱家王朝生生不息。朱元璋制定的这份起名规则主要有三个特点:

1.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姓名是三个字的;

2.朱元璋子孙姓名的第二个字为“辈分字”,朱元璋给每个儿子的后代提前想好了20个“辈分字”;

3.子孙上下代姓名的第三个字要按五行相生的原则起。

以朱棣一脉为例来进行说明。朱元璋给朱棣一脉子孙起的20个“辈分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其中“高”字辈是朱棣儿子那一辈。

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那辈人是“高”字辈,第三个字的五行属性是“火”,所以朱瞻基这辈人姓名的第三个字的五行属性必须是“土”,因为五行中“火”生“土”嘛。而朱瞻基这辈人的字辈是“瞻”,这是朱元璋为他们提前定好的。所以朱瞻基姓名的前两个字明显是没问题,那么“基”字有没违背祖训呢?

那么“基”字到底有没有违背朱元璋制定的起名规则呢?“基”字的偏旁部首本来就是“土”啊,“基”字是土字底的,五行属性属“土”,满足五行中“火”生“土”的规则,所以“基”字并没有违背祖训,完全符合朱元璋制定的起名规则。

以上是本人关于这道题目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帮到你。



不违背祖训啊,人家朱瞻基的名字怎么就不带“金木水火土”了,基字下面不就是个土字吗。朱元璋作为一个草根皇帝,似乎要比其他的皇帝更加重视“风水”、“命理”。所以,民间不光有他派刘伯温去斩龙脉的传说,还有其他的关于朱元璋和所谓“龙脉”的故事。历史上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朱元璋确实是利用“五行”原理,来给自家子孙起名字。因为五行相生相克,所以他给孩子们起名字也是遵循着这个原理。

一、子孙后代的名字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起

明朝历任皇帝,排开朱元璋和朱允炆不算。朱元璋作为这个规矩的行使者,自然要被排除在外,而朱允炆是从朱元璋开始排的第三代,第三任皇帝朱棣是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叔叔,所以要排开不算。而后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任皇帝朱棣,第四任皇帝朱高炽,第五任皇帝朱瞻基,第六任皇帝朱祁镇,第七任皇帝朱祁钰不算,第八任皇帝朱见深,第九任皇帝朱祐樘等等。只要不是弟弟继承了哥哥的皇位的,只要是自家儿子继承皇位的,他们的名字当中的部首都是相生的。

比如说朱棣是木字旁,代表了木,而朱高炽的名字是火字旁,代表了火,在五行当中,木生火。再往后,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然后再次进入一个轮回。这就是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定下的规矩,因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朱元璋想要自己的王朝可以永远流传下去,就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他认为,代代帝王相生,就可以在命理上、在气运上使得大明的基业永存。但是,他的想象终究在皇帝无能以及宦官权势滔天、文官祸乱朝政的情况下彻底湮灭。他所期待的东西,也没有实现。

二、朱瞻基的名字看似没有土但有隐藏的土

有人就会说了,你看,不管是朱标、朱棣、朱允炆、朱高炽、朱祁镇、朱见深,还是最后那几位朱由检、朱常洛,他们名字中的偏旁部首都很明显就能看出来是金木水火土中的那个啊,但是朱瞻基就不行,他的名字似乎什么都没带。说他的名字什么都没带的,纯属瞎说八道。朱瞻基的名字很明显是带了土字旁的,和那些以金木水火为偏旁部首起名字的人不一样,这些以土为偏旁部首起名字的朱家子孙,其实也是蛮悲惨的。

土字旁字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不是很好听,或者寓意不好。朱家这些要用土字旁起名字的人,又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是皇子皇孙,怎么可能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呢。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土字底的,听起来还行的名字,又有人说他们的土不明显。但是,不管明显还是不明显,他们的名字里面确实是带了土的,所以也不能说人家违背祖训。



我觉得并没有违背祖训。朱瞻基这个名字虽然没有直接带有金木水火土,但是“基”字本身便涵盖了“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朱瞻基的名字符合祖训。

~

明朝皇帝名字中好象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请问人规律吗
答:其第四子燕王朱棣后代谱名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其孙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以此谱名排序,之后分别是朱瞻基(宣宗),朱祁镇(英宗,朱祁钰(代宗)朱见深(宪宗)朱佑樘(孝宗)直至朱由检(崇桢帝).另外朱镕基总理也是朱元璋之后,而且仍然是按其谱名所排.

明朝皇帝名字中好象都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请问人规律吗
答:其第四子燕王朱棣后代谱名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其孙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以此谱名排序,之后分别是朱瞻基(宣宗),朱祁镇(英宗,朱祁钰(代宗)朱见深(宪宗)朱佑樘(孝宗)直至朱由检(崇桢帝).另外朱镕基总理也是朱元璋之后,而且仍然是按其谱名所排.

明代皇帝的名字为什么与五行有关?
答:虽然朱元璋这么做可以明确了后代子孙的派系和辈份,但是由于五行偏旁的字毕竟有限。明代又规定,宗室子弟生下来的命名权在皇帝(名义上的命名权),即宗室子弟一生下来就得“请名”,上报宗人府,由宗人府按其对应的辈份挑出一个字命名,然后报请皇帝批准。为此,还特别造出了一大堆专门用来命名的金木水火...

明朝皇室简直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金木水火土全齐了
答:多么严格的取名方式啊!不仅这样,朱元璋还规定了,子子孙孙的名字都要按照辈分来。也就是说,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个字也要按照辈分走。唯一自由发挥的第三个字,还要按照五行相生来定……这要是普通家庭还好,生不了几个孩子,偏旁带金木水火土的字够用。但是明朝皇族人多啊,生的孩子也多,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