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有怎样的发展史? 我国工程制图的发展史

作者&投稿:宰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工程制图发展历史:

  1. 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就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具有简单的图示能力。

2.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运用设计图 来指导工程建设,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3.自秦汉起,我国已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并能根据图样建筑宫室。宋代李诫(仲明)所著《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历史上的建筑技术成就。全书36卷,其中有6卷是图样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建筑图样的巨著,图上运用投影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

4.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法国科学家蒙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平面图形表示空间形体的规律,应用投影方法创建了画法几何学,从而奠定了图学理论的基础,使工程图的表达与绘制实现了规范化。

5.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交通、军事等器械日趋复杂和完善,图样的形式和内容也日益接近现代工程图样。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赵学田教授就简明而通俗地总结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956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标准《机械制图》,随后又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制图》,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标志着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7.先后于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新标准。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四类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已有14项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进制图工具和图样复制方法、研究图学理论和编写出版图学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8.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已深入应用于相关领域,传统的尺规作业模式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工程制图的发展史~

有史以来,人类就试图用图形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从远古的洞穴中的石刻可以看出在没有语言、文字前,图形就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思想的工具。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2600年就出现了可以成为工程图样的图,那是一幅刻在泥板上的神庙地图。直到公元1500年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将平面图和其它多面图画在同一幅画面上的设计图。1795年,法国著名科学家加斯帕·蒙日将各种表达方法归纳,发表了《画法几何》著作,蒙日所说明的画法是以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作为投影面的正投影法。蒙日方法对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科技界,尤其在工程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在2000年前就有了正投影法表达的工程图样,1977年冬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公元前323-309年的战国中山王墓,发现在青铜板上用金银线条和文字制成的建筑平面图,这也是世界上罕见的最早工程图样。该图用1∶500的正投影绘制并标注有尺寸。中国古代传统的工程制图技术,与造纸术一起于唐代同一时期(公元751年后)传到西方。公元1100年宋代李诫所著的雕版印刷书《营造法式》中有各种方法画出的约570幅图,是当时的一部关于建筑制图的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和培训教材。图1所示为《营造法式》中的一幅,从图可看出,该图已具有正投影法的画法了。此外,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所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农学家王桢撰写的《农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有大量为制造仪器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器具和设备的插图。清代和民国时期,我国在工程制图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长,工程制图学科得到飞快发展,学术活动频繁,画法几何、射影几何、透视投影等理论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并广泛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建设的迫切需要,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批准颁布了一系列制图标准,如技术制图标准、机械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绘图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除了国外一批先进的图形、图象软件如AutoCAD、CADkey、Pro/E等得到广泛使用外,我国自主开发的一批国产绘图软件,如天正建筑CAD、高华CAD、开目CAD、凯图CAD等也在设计、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得到广泛使用。如图2为计算机绘制的图样示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与工程制图结合,计算机绘图和智能CAD将进一步得到深入发展。

从出土文物中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就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具有简单的图示能力。
在春秋时代的一部技术著作《周礼﹒考工记》中,有画图工具“规、矩、绳、墨、悬、水”的记载。
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运用设计图 ( 有确定的绘图比例、酷似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建筑规划平面图 ) 来指导工程建设,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图”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秦汉起,我国已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并能根据图样建筑宫室。宋代李诫(仲明)所著《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两千年来的建筑技术成就。全书36卷,其中有6卷是图样(包括平面图、轴测图、透视图)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建筑图样的巨著,图上运用投影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一些国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法国科学家蒙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平面图形表示空间形体的规律,应用投影方法创建了画法几何学,从而奠定了图学理论的基础,使工程图的表达与绘制实现了规范化。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交通、军事等器械日趋复杂和完善,图样的形式和内容也日益接近现代工程图样。如清代程大位所著《算法统筹》一书的插图中,有丈量步车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制图技术在我国虽有光辉成就,但因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的统治,在理论上缺乏完整的系统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又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致使工程图学停滞不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赵学田教授就简明而通俗地总结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956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标准《机械制图》,195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械制图》,随后又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制图》,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标志着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技术规定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后于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新标准。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四类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已有14项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进制图工具和图样复制方法、研究图学理论和编写出版图学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已深入应用于相关领域,传统的尺规作业模式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CAD市场发展史怎么样?
答:正好我的电脑上有,你看看有帮助没有 AutoCAD发展历程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微机上应用CAD技术而开发的绘图程序软件包,经过不断的完美,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可以绘制任意二维和三维图形,并且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用AutoCAD绘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历史上的地图是怎样绘制的
答:不过古代没有定位技术,测量工具也比较落后,因此出现误差是很正常的,而且随着距离越远,范围更大误差就更大。第二种方法:以航线为基准 航线是指水运的航线,后期也发展到海运。这种绘图方法比第一种还要简单,拿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来分析:首先就在这张白纸的中心把京杭大运河画出来,首起...

测绘学的发展简史
答:说明在公元前很久,中国人为了治水,已经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了。测绘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对地球形状和大小进行精确的测定,因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地图制图是测量的必然结果,所以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测绘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

谁知道具体的地图发展史,包括发明时间,发明人等
答:以前考试的时候,一篇社会科学小品文,介绍的就是地图的发展,好像开始的时候是刻在屏风上怎么的 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古时候的人的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答:这些都是当时地图测绘的反映。平治洪水后,大禹巡行天下,划华夏大地为九州,并调查各地的物产与土地,以此确定贡赋,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贡》。从此之后,“九州”成为中华大地的代称,“禹贡”则成为地理著作的专称。要画出地图,首先要进行测量,古人的测量方法由简到繁,发展出诸多办法。据《...

制图实训报告范文5篇
答:计算机制图实训实训报告,内容如下,以供参考: 一. 计算机制图的历史及其发展。 计算机强化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通过该实训,使我们熟悉三维软件和二维软件的操作,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绘图功底。 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 ,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AutoCAD具有强...

制图六体的介绍
答:分别释为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及道路弯曲、顺直程度。后世文献对六体记载的差异源于唐代编纂的《晋书》和《艺文类聚》。从制图六体分载于《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等四部分析,乾隆以前还没有对制图六体的性质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地图用途的不同,是导致古代中西方制图理论差异的原因。

简介《中国科技发展史》
答: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刘徽、祖冲之、张子信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答:现代地图学上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他几乎全提了出来。这一理论直至明清时期都是遵循的。明代末期,意大利有经纬线的地图传入我国后,我国的绘图方法才开始改变。裴秀这一时期的地图,是我国地图史的中坚,追寻他地图制作的历程,基本可以看出明代以前我国制图的发展过程和地图的主要源流。

1、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局限性?(不少于1000字...
答:(2)《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3)《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4)《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5)《河防一览》:明朝潘继驯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