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认识橄榄岩-苦橄岩类的岩石 实验三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作者&投稿:莘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侵入岩的认识

代表性侵入岩为纯橄榄岩、橄榄岩和辉石岩。

(一)矿物成分及其特征

本岩石的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副矿物常见尖晶石类、铬铁矿、钛铁矿、磷灰石和磁铁矿等。

橄榄石多为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常呈自形晶体,受熔蚀呈浑圆状,易发生蛇纹石化,首先沿矿物的裂纹和边缘变化形成蛇纹石,交代强烈时则全部变成蛇纹石,仅保留橄榄石假象,在蛇纹石化的同时,游离出来的铁质往往沿橄榄石裂纹或矿物边缘形成磁铁矿。

辉石为富镁斜方辉石(主要是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较少)和富钙单斜辉石(透辉石、普通辉石、异剥辉石)。

角闪石较辉石少,为褐色普通角闪石;云母为镁黑云母或金云母。

常见的蚀变矿物为叶蛇纹石、纤蛇纹石、鳞蛇纹石、菱镁矿和滑石等。

(二)结构构造

主要结构有半自形粒状结构、粒状镶嵌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包含结构及反应边结构等。

(1)粒状镶嵌结构:是超基性岩中常见的结构,粒状矿物呈直线镶嵌接触(图1-5-1)。

图1-5-1 纯橄榄岩(单偏光,d=4.8mm)

由橄榄石和少量磁铁矿组成,具粒状镶嵌结构

图1-5-2 透辉岩(单偏光,d=4.8mm)

磁铁矿充填于辉石空隙中,具海绵陨铁结构

(2)海绵陨铁结构:其特点是在早先析出的硅酸盐矿物颗粒间充填着不规则的他形金属矿物晶粒(图1-5-2)。

(3)网状结构:橄榄石遭受蛇纹石化的次生结构,其特征是蛇纹石构成网状,网孔中保留着残余的橄榄石(图1-5-3)。

(4)包含结构:颗粒粗大的辉石或角闪石包裹了许多较小的圆状橄榄石,也称包橄结构(图1-5-4)。目前认为被包围的矿物是早期结晶矿物,经重力作用堆积于熔体底部,晶体之间充满了粒状熔浆,熔浆结晶后形成巨大晶体,由于粒间熔浆熔蚀早期结晶矿物,所以多为浑圆粒状。

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也有流动构造和层状构造。

图1-5-3 蛇纹石化橄榄岩(单偏光,d=4.8mm)

蛇纹石化强烈,橄榄石呈残余细小颗粒,具网状结构并析出磁铁矿

图1-5-4 橄榄辉石岩(单偏光,d=4.8mm)

巨大的辉石包含浑圆状的橄榄石,具包含结构

(三)种属划分及其特征

1.种属划分

本类岩石主要是根据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的含量进行划分。国际地科联1972年将本岩类(深成岩)划分两大类型:橄榄岩类和辉石岩-角闪石岩类(图1-5-5)。橄榄岩类和辉石岩类常见。

图1-5-5 橄榄岩类和辉石岩-角闪石岩类分类命名三角图(不透明矿物≤50%)

左图为含辉石岩类;右图为含辉石和角闪石岩类

2.主要种属描述

(1)纯橄榄岩:全部或几乎全部由橄榄石组成(>90%),可含少量辉石及其他矿物,但后者<10%,向辉长岩过渡时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常含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金属矿物。纯橄榄岩在岩体中呈带状或透镜体产出,新鲜未蛇纹石化者少见。新鲜的纯橄榄岩呈橄榄绿、黄绿或浅绿灰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富含铁矿物的呈海绵陨铁结构。目前所知尚存新鲜橄榄岩的有西藏普兰岩体和陕西商南松树沟岩体。

(2)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橄榄石含量40%~90%,可有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铬铁矿等,颜色呈浅绿,具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反应边结构及海绵陨铁结构等。根据辉石种属及含量进一步划分为:

——方辉橄榄岩:几乎全部由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组成。如西藏普兰岩体的方辉橄榄岩由橄榄石(74.7%)、斜方辉石(23.4%)、单斜辉石(0.7%)、铬尖晶石(1.2%)组成。

——单辉橄榄岩:由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组成,斜方辉石<5%,单斜辉石常为异剥辉石,由此也称异剥橄榄岩。

——二辉橄榄岩:由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图1-5-6),其中橄榄石40%~90%,两种辉石含量大致相近且都大于5%。如辽宁宽甸黄椅山、河北张家口汉诺坝等地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包体中都有二辉橄榄岩。它是碱性玄武岩内超镁铁岩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

图1-5-6 二辉橄榄岩(单偏光,d=3.7mm)

由镁橄榄岩、顽火辉石和透辉石组成,并含少量的铬尖晶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

图1-5-7 角闪橄榄岩(单偏光,d=3.7mm)

巨大的含钛角闪石(Hb)和含钛普通辉石(Aug)中包裹大量圆粒状橄榄石,具典型包含(橄)结构

(3)橄榄辉石岩:是介于辉石岩与橄榄岩之间的岩石,由辉石和橄榄石组成,辉石含量60%~90%,橄榄石含量<40%。根据辉石不同可细分为橄榄单辉岩、橄榄二辉岩、橄榄方辉岩。

(4)辉石岩:几乎或全部由辉石(>90%)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金属矿物等,色深,具粒状结构,辉石易蚀变为纤维状蛇纹石。根据辉石种属可细分为方辉辉石岩、透辉岩、二辉辉石岩等。

(5)角闪橄榄岩:是介于角闪石岩和橄榄岩之间的过渡种属。其特征是在粗大角闪石晶体中包含着圆形橄榄石晶粒(图1-5-7),具典型包含结构。

(四)次生变化

本岩类侵入岩在热液作用和表生作用下易于分解。常见的次生变化如下:

(1)蛇纹石化:岩石中的橄榄石、辉石被蛇纹石代替的变化作用,其结果是超基性岩转变为蛇纹岩。变化方式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水化作用

岩石鉴定

②硅化作用

岩石鉴定

③碳酸盐化作用

岩石鉴定

(2)滑石化:当本类岩石蛇纹石化后,蛇纹石进一步蚀变转变成滑石。①转变时增加SiO2,迁出MgO,结果形成滑石岩:

岩石鉴定

②由于CO2加入,蛇纹石也能转变为滑石。

岩石鉴定

(五)产状、分布和有关矿产

本岩类侵入岩一般多以小岩体产出,如岩盆、岩床、岩盖、岩墙等,它常存在于岩盆或岩床的底部,与基性岩一起组成杂岩体,常成群出现,构成岩带。

本岩类在大陆表面分布的面积很小,多与深大断裂有关,其空间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我国已发现的超镁铁质岩出露面积为1万多平方千米,其中西藏日格则岩体最大,约1000km2以上。其侵入时代从前寒武纪至喜马拉雅期都有。

与本岩类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族金属以及金刚石等,当本类岩石发生蚀变之后还会形成石棉、菱镁矿、滑石等矿产。

铬铁矿床绝大多数与本类岩石有关,多富集在含镁较高的纯橄榄岩或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为主的杂岩体中,随着钙、铁含量的增加而不利于铬铁矿矿床的形成,从化学成分上看,成矿母岩的Mg/Fe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成矿。如我国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铬铁矿都是如此。

本类岩石中的镍矿床,即可以是硫化物形式也可以是硅酸盐形式产出。硫化物镍矿床往往与铜、钴相共生;硫化铜镍矿床及含钴硫化镍矿床多与含长二辉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含长斜方辉石岩-苏长辉石岩杂岩体有关,从化学成分上看,其铁的含量较高,岩体Mg/Fe比值一般小于7。

铂及铂族元素矿床多产于斜辉橄榄岩中,铂常呈自然铂出现,也可成砷、锑化物及铂族元素的复杂形式出现。

我国与钒钛磁铁矿物有关的超镁铁岩主要为层状橄榄岩-辉长岩的杂岩体。

应当指出,本岩类侵入岩中上述各主要矿产往往还伴有其他有益组分,如金、银、硒、锑、铋等,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评价,同时,某些高镁质的橄榄岩和蛇纹岩本身可作耐火材料及化肥原料。

二、喷出岩的认识

本岩类喷出岩目前发现很少,分布有限。主要由橄榄石、辉石和基性玻璃组成,不含或含很少长石,经常与拉斑玄武岩或碱性玄武岩共生,其种属有:

(1)苦橄岩:是含镁高、成分接近于辉石橄榄岩的熔岩。呈淡绿至黑色,具无斑隐晶质结构、微晶结构和镶晶结构,矿物成分为辉石(<40%)、橄榄石(50%~75%),可含少量的斜长石、角闪石、金属矿物等,化学成分见表1-5-3。具斑状结构的相应岩石称为苦橄玢岩。

表1-5-3 喷出岩(熔岩)化学成分(wB/%)

1.南非;2.加拿大蒙洛区;3.堪察加;4.平均值

(2)科马提岩:是1969年在南非的科马提河太古宙绿岩带下部首现发现而得名。由高镁质橄榄石(Fo=90~95)、辉石及少量金属矿物和基性玻璃组成,常见枕状构造,具独特的鬣刺结构(图1-5-8)和化学成分(表1-5-3)。典型鬣刺结构的特征是橄榄石(或辉石)呈细长的锯齿状晶体(或骸晶),近于平行丛生部分状如鬣刺草。在化学成分上以高MgO(>9%)、高CaO/Al2O3(>1,但不是必备标志)、低碱(K2O<0.9%)为特征。

(3)玻基纯橄岩:又称麦美奇岩。是相当于纯橄岩而具玻基斑状结构的熔岩,由橄榄石粗粒斑晶(是唯一的)和黑色玻璃组成(图1-5-9),有时在玻璃质中有少量的钛辉石微晶,化学成分(表1-5-3)表现为SiO2含量20%~40%,Al2O3+Na2O+K2O<10%,Na2O略大于K2O。我国浙江天台冷水坑见有该类岩石。

图1-5-8 鬣刺结构

大的树枝状橄榄石骸晶分布于单斜辉石的玻璃基质中

图1-5-9 玻基纯橄岩(正交偏光,d=1.2mm)

斑晶为受熔蚀的橄榄石,基质为深色玻璃

(4)玻基辉橄岩:一种成分相当于橄榄辉石岩的暗色熔岩,SiO2<45%,具玻基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与含钛辉石,基质为橙黄色-褐色的玻璃,可含少量的辉石、斜长石微晶。常与碱性橄榄玄武岩共生,多以岩流、岩颈、岩墙或超浅成小侵入体产出。我国江苏六合柱子山曾发现这种岩石。



技能实习四 橄榄岩-苦橄岩类岩石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对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认识本岩类主要岩石,掌握本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1.观察下列岩石类型
Ⅰ-101112 辉橄岩 Ⅰ-10101 橄榄岩
Ⅰ-10205 辉石岩 Ⅰ-10402 苦橄岩
Ⅰ-10301 角闪石岩 Ⅰ-104011苦橄玢岩
2.观察与描述的要点
(1)手标本观察内容
颜色:应是构成岩石之矿物集合体颜色的总和。观察颜色时,应将标本置视野适中的位置,并尽量观察新鲜的颜色。
结构:包括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自形程度以及矿物成分之间相互的关系等。
构造:观察矿物集合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等。
矿物成分:应区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及次生矿物,并进一步描述其主要特征和估计体积含量。
次生变化:观察风化产物及蚀变特征等。
岩石定名:手标本初步定名。
(2)显微镜下鉴定主要内容和顺序
矿物成分及含量,矿物显微镜下主要光学特征、结构、蚀变产物特征及其他特殊现象,岩石详细命名。
三、岩石鉴定举例
标本号:Ⅰ-101022 产地:江苏六台磨盘山
1.肉眼观察
黑绿色,半自形晶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含量约85%;辉石含量约15%。橄榄石呈黄绿色,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圆粒状,d=2 mm;辉石黑色,玻璃光泽,短柱状,横断面近于八边形,柱面可见一组中等解理,d=2 mm。
2.显微镜下观察
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

岩石鉴定

橄榄石:不规则粒状(或等轴粒状)无色,高正突起,糙面显著,裂纹发育,沿其裂纹有蛇纹石交代,干涉色Ⅱ级黄绿-Ⅱ级红。
辉石:斜方辉石具弱多色性,柱状或粒状,高正突起,纵切面具一组中等解理,平行消光,干涉色Ⅰ级黄。单斜辉石,短柱状,横切面近八边形,可见两组解理,夹角近于90°,纵切面斜消光为主,消光角N′g∧c≈41°,干涉色Ⅱ级蓝-Ⅱ级黄;可见简单双晶。
显微镜下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详细命名:辉橄岩。
四、作业
系统鉴定:Ⅰ-101012,产地:安徽饶钹寨。
思考题与作业
1.橄榄岩-苦橄岩类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2.橄榄岩-苦橄岩类的侵入岩如何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
3.综述橄榄岩的岩石特征。
4.海绵陨铁结构、网状结构、包含结构如何区分?
5.橄榄岩主要有哪些次生变化?可以形成哪些岩石?
6.与橄榄岩-苦橄岩类的侵入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有哪些?

【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及特征描述记录的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的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实验内容】
一、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岩石特征的描述记录格式
(一)岩浆岩手标本观察
岩石的手标本观察是地质工作者的基本功,在拿到一块岩石标本时,应注意观察以下内容:
1.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岩石内各种矿物的不同颜色在我们视觉中反映的颜色总和,是一种综合色。岩石成分越基性,其颜色愈深(色率越高)。一般放在30cm以外远观,以确定岩石颜色,如灰白色、黑绿色、紫红色等。例如辉长岩手标本中斜长呈石灰白色、辉石呈黑褐色,两者含量相近,综合起来岩石颜色为深灰色,同时还应注意新鲜标本与风化标本的颜色变化。
2.组构
岩石的组构特征不仅反映其形成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更是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深成岩都是全晶质,一般颗粒较粗,大都是等粒或似斑状结构,具块状构造;喷出岩多为斑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以及玻璃质,一般都具有气孔、杏仁和流动构造;浅成岩则介于两者之间,多为斑状和细粒结构。
各大岩类代表性岩石常见对应的典型结构,这些结构也是岩石的重要的鉴别特征和命名依据。如辉长岩具辉长结构、花岗岩具花岗结构、玄武岩具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间隐结构、安山岩具安山结构等。
3.矿物成分
凡肉眼能看见的矿物,要应用矿物学上的鉴定方法去辨认,描述其颜色、晶形、解理、光泽等性质。鉴定过程中,首先区分开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暗色矿物中再区分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浅色矿物中不但要分开长石与石英,还要努力分开钾长石和斜长石。
各种矿物都要分别估计含量。暗色矿物(铁镁矿物)体积百分比称岩石色率,是岩浆岩的重要鉴定依据。岩石成分越基性,色率越高。
4.其他特征
岩石中有无细脉、异离体、析离体、捕虏体以及各种次生变化的特征等。
对于斑状岩石,应分斑晶、基质来描述。确定斑晶含量、成分、大小、特征,以及基质含量、结晶程度、基质成分、颜色等。
(二)岩石薄片观察
在对岩石手标本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岩石薄片。主要观察内容有:准确定出岩石结构;鉴定出矿物成分、百分含量、次生变化;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岩石的分类命名及绘图。通常先在低倍镜下浏览整个薄片,对以上各项有了大致认识后,再进行详细的观察鉴定。
1.结构
岩石结构及其细节特征一般都需在显微镜下详细鉴定。岩石作为矿物集合体有总的结构特征,如粗粒花岗结构、中粒辉长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微晶结构等。同时还可以有一些具局部意义的结构,如熔蚀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条纹结构等,所以一个岩石薄片可以有好几种结构。对斑状岩石,应对斑晶、基质的结构分别进行描述。
岩石构造一般在手标本上观察,镜下可以补充构造细节,如杏仁构造中充填物成分及环状充填特征等。
2.矿物成分
先在低倍镜下浏览整个薄片,了解大致有几种矿物。再根据浏览结果,按照先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后副矿物、次生矿物的顺序逐个进行鉴定描述。对于常见矿物,主要观察它的几项鉴别特征。对于比较生疏的矿物则应设法获得系统的光性特征,依据其光性特征,并参考光性矿物学,做出准确鉴定。斑状岩石的斑晶矿物和基质矿物要分别鉴定描述。
铁镁矿物的鉴定首先在低或中倍镜下浏览整个薄片,根据颜色、多色性、晶形、解理、突起、干涉色、消光类型等光性特征的差别,了解有哪几种铁镁矿物。然后逐一进行详细鉴定。有时在起初没有分出的矿物,也可能在鉴定过程中逐渐区分开,如已确定有普通辉石,但在鉴定中又发现有干涉色低而消光角很小的类似颗粒,这显然不是普通辉石,那就应该做进一步鉴定来确定其成分。
对于固溶体系铁镁矿物的精确成分测定应抓住其特征的光性特征,如橄榄石成分的鉴定,主要借助于光轴角2V和主折射率值来精确测定,然后查阅橄榄石类光性常数曲线求得镁橄榄石和铁橄榄石的相对含量。
单斜辉石种属鉴定在侵入岩中主要借助于主折射率Ng及平行(010)面上的c∧Ng值。在火山岩中主要借助于光轴角2V测定,来求得斜顽辉石和斜铁辉石的相对含量。
硅铝矿物的鉴定首先在中低倍单偏光镜下,根据晶形、解理、表面风化特征,边缘色散效应结合正交镜下双晶特征来大致了解有哪几种硅铝矿物存在。如他形、无解理、无双晶、表面光洁、边缘色散多为淡蓝色的为石英;较自形、有解理、有聚片双晶、风化产物浅灰色的为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差,有解理,风化产物淡褐色,边缘色散多为金黄色的为钾长石。染色法可以准确区分这3种矿物,并准确估计含量。
若硅铝矿物中存在斜长石时,应鉴定斜长石的成分。当存在钠长石双晶时,通常先用⊥[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对火山岩基质中的斜长石则可采用微晶法鉴定。必要时可进一步采用油浸法、旋转台法、旋转针法精确测定之。若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中均有斜长石,则需分别测定斑晶和基质中斜长石成分,若斜长石具环带结构,则需分别测定各带中的斜长石成分,然后求出斜长石的平均成分,并确定环带类型。
对钾长石可通过光轴角2V、双晶等特征来进一步鉴定种属。如2V极小(0°~30°),晶体透明如水的是透长石,2V中等者为正长石,2V大(70°~85°)并具格子双晶的是微斜长石,具条纹结构的是条纹长石。对条纹长石要区分正条纹和反条纹长石,若是正条纹长石,则应根据钾长石种属可有微斜条纹长石、正长条纹长石之分,还要进一步划分是交代条纹长石,还是分解条纹长石。
副矿物和次生蚀变矿物的鉴定虽然副矿物和次生矿物对岩石鉴定命名不起决定作用,但它经常对了解岩石成因以及指示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有些副矿物如磷钇矿等,它们本身就可以构成矿床。
火成岩固结后在岩浆期后溶液及变质作用的影响下,或者在风化作用的影响下,部分或全部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可以推断岩石生成的历史,所以在薄片鉴定时一定要注意。
在显微镜下鉴定蚀变火成岩时,首先要把蚀变矿物和原生矿物区分开来。进一步鉴定蚀变矿物种属,并测定含量。另一方面,必须分清矿物之间相互交代关系,详细研究交代结构。确定蚀变矿物生成顺序。搞清不同蚀变阶段矿物共生组合类型,对于强烈蚀变的火成岩,还要根据残余矿物和结构特征来恢复原岩。
3.矿物百分含量的统计
矿物百分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它对于岩石岩体间的精确对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岩石原生矿物蚀变较弱,次生矿物含量较少且来源清楚时,可将次生矿物含量合并在对应原生矿物含量内。如果蚀变强烈,次生矿物含量较大或来源不清楚时,就对次生矿物单独描述并估计含量。
4.矿物结晶顺序
根据矿物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在描述先后顺序时,应同时说明分析、推断的理由。
5.岩石定名
最后简单归纳上述各项典型特征,以此为依据给岩石定名。例如,岩石具中细粒辉长结构;色率55,主要矿物组合是普通辉石和An58拉长石,属基性深成岩,并含贵橄榄石7%。定名:橄榄辉长岩。
命名时通常要参考各大类岩石定量矿物分类命名表才能准确定名。
6.绘图
岩石中特征的结构以及矿物间的关系,通常以文字描述还不够,经常需要配合显微镜下显微素描图,使其更加真实、直观。
一幅正确的素描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岩石的成分和组构,同时绘图还可以省掉很多文字描述,起到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所以掌握绘图技术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正规的岩石学研究需要照相和采用显微描绘器,但是信手素描能简化薄片中的景象,因而能更突出地表示某些特征的现象。
在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岩石的结晶程度,先用适当的放大倍数,以便得到一个宽广而清晰的视域;除特殊需要外,通常是用低倍镜或中倍镜;
⊙选择一个合适的视域区,既能代表岩石的结构,又包括了主要矿物;
⊙根据情况,加入或推出分析镜,一般为单偏光;
⊙绘图一定要忠实于原有形象,不得任意拼凑或修改,但可适当简化;
⊙图绘完后,还要在图下有重点地说明图的中心内容,同时注明放大倍数、光学装置(单偏光或正交偏光)及矿物代号。
⊙绘图时,一般先绘突起高、轮廓清楚、显而易见的矿物,后绘突起低的矿物;先绘自形程度较好的矿物,后绘自形程度稍差矿物;对斑状岩石则先绘斑晶,后绘基质。
二、观察超基性岩岩石
超基性岩的深成侵入岩为橄榄岩类、辉石岩类、角闪岩类、黑云母岩类,代表性岩石为橄榄岩类。
橄榄岩
[颜色]黑色、暗绿色、深色。
[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基性斜长石和黑云母。
[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铬铁矿等。
[结构]粗中粒状镶嵌结构、包含结构、网状结构等。
[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流动构造等。
[次生变化]蛇纹石化、石棉化、滑石、菱镁矿化等。
苦橄岩
[颜色]灰黑色。
[主要矿物]橄榄石、辉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基性斜长石。
[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等。
[结构]细粒-微粒结构、斑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次生变化]蛇纹石化、脱玻化。
【编写实验报告】
按照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及要求对下列岩石的手标本和薄片进行详细的鉴定描述:
1.手标本:二辉橄榄岩、金伯利岩、苦橄岩。
2.薄片:二辉橄榄岩、金伯利岩。

常见的超基性岩岩石类型
答:2.超基性喷出岩 超基性喷出岩矿物成分与超基性侵入岩相似,富含橄榄石、辉石等铁镁矿物,有时含一定量的玻璃质。多为细粒、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颜色较暗,色率大于90。超基性喷出岩在自然界分布很少,目前已发现的岩石类型有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橄岩、玻基辉石岩等。...

岩浆形成的岩石可以分成几类?
答: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3、中性...

主要的交代变质岩
答:根据其所含的主要蛇纹石变种,可分为叶蛇纹岩、纤维蛇纹岩、复成分蛇纹岩等。蛇纹岩的化学成分与超基性岩相似(即富铁镁,贫硅钙和碱金属),但水的含量往往较高。因此一般认为蛇纹石化作用主要是水化过程,也可能伴有部分SiO2的加入(硅化)和CO2的影响。其变化方程式见“第二章第一节橄榄岩-苦橄岩...

岩浆岩有哪些?
答:1.超基性岩:包括四类岩石:橄榄岩(侵入岩类)――苦橄岩类(喷发岩类);金伯利岩类(侵入岩类);霓霞岩(侵入岩类)――霞石岩类(喷发岩类);碳酸岩类(侵入、喷发岩类)2.基性岩:辉长岩(侵入岩类)――玄武岩(喷发岩类);碱性辉长岩(侵入岩类)――碱性玄武岩(喷发岩类)3.中性岩:...

三大类岩石具体哪些
答: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类:1. 超基性岩类:在地表分布很少,颜色深,比重很大,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如橄榄石、辉石,不含石英和长石。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2. 基性岩类: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稍小,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矿物成分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岩浆岩有哪些?
答: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岩浆直接溢出地面甚至喷到空中,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根据酸度把岩浆岩分为四大类,每大类又分为二至四个岩类。加上脉岩和火山碎屑岩类,岩浆岩共分为十二个岩类。1.超基性岩:包括四类岩石:橄榄岩(侵入岩类)——苦橄岩类...

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越多越好,好的可以...
答:2. 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45%,富含铁、镁,主要由暗色矿物如橄榄石和辉石组成。不含石英,长石含量很少。代表性岩石有橄榄岩和苦橄岩。3. 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在45-53%之间,铁镁含量约各占6%,颜色较浅,比重稍小。主要矿物为辉石和角闪石,斜长石也常见。代表性岩石有辉长岩和玄武岩。4...

辽河油区岩浆岩的类型有哪些?
答:- 金伯利岩通常归类为偏碱性超基性岩 4. 按岩浆岩的相特征划分 - 火山岩:包括熔岩和次火山岩 - 侵入岩:分为浅成岩、中成岩和深成岩 5. 按共生组合特征划分 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具体包括:- 橄榄岩-苦橄岩类 - 金伯利岩类 - 霓霞岩-霞石岩类 - 碳酸岩类 - 辉长岩-玄武岩类 - 碱性辉长岩...

岩浆岩常见岩石都有哪些
答:1、花岗岩:花岗岩是酸性深成岩,多呈肉红色、浅灰色。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全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2、流纹岩 :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大都为灰、灰白和灰红等较浅颜色。斑状结构,细小的斑晶为正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常具流纹...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
答:中性岩(如安山岩):53.5%-62%的SiO2,如安山岩和粗面岩,结构较为致密。基性岩(如拉斑玄武岩):45%-53.5%的SiO2,富含铁镁矿物,如橄榄石。超基性岩(如苦橄岩):20%-45%的SiO2,颜色深沉,以超基性岩类如橄榄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为代表。进一步的分类,如教材上的橄榄岩-苦橄榄岩类,以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