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的地理环境 龙山的地理位置

作者&投稿:都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北与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接壤,东与省内桑植县、永顺县毗邻,南与保靖县隔酉水河相望。位于东经109°13′~109°46′8″、北纬28°46′7″~29°38′4″之间。国土总面积31.3万公顷,占湘西自治州总面积的20.2%。 龙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西南端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和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第二阶梯东缘。县境属强侵(溶)蚀山区,境内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溪谷交错,坡陡谷深,山体破碎,耕地分散。海拔1000~1200米的山头有192座,1200米以上的山头有353座。主要山脉有北部的红旗界,西部的辽叶可立坡,东北部的猛必界,东部的永龙界、曾家界,中部的洛塔界,西南部的八面山等,由东北向南延展,呈东、中、西、北山脉凸起,形成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向南开口的“勿”字形地貌骨架。
县境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极为明显,由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宁、燕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多次地壳运动,以及长期侵(溶)蚀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地貌具有岭谷相间、高差悬殊、切割深密、波状起伏,多层次、阶梯状、链状与连续性变化特征。最高山峰红旗界主峰大灵山海拔1736.5米,最低处隆头镇的隆头河滩海拔218.2米。相对高差1518.3米,比降为2.3‰,最大切割深度1136米,最大切割密度4.7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平原及水面等多种地貌类型,且大部分乡、村有多种地貌类型。县境山、丘、岗、平川及水面的组合比例为82:10:4:3:1。
县境石灰岩(包括白云岩)分布很广,面积1616.94平方千米,占龙山县总面积52.1%。因长期经受侵蚀和溶蚀,形成大小不等的溶蚀剥夷面和洼地,以及许多溶洞、漏斗、落水洞、石芽、暗河等地貌;又因地质构造和北高南低的地势影响,地表溪流切割深密,水系树枝状和格状分布。 龙山县境内土壤共9个土类、19个亚类、67个土属、155个土种、33个变种。
县境土壤的48.9%由板页岩、河流冲积物(括古河流和近代河流冲积物)、紫色砂页岩等富含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母质风化发育而来,加之县域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加上小区域气候的特殊温湿效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植被生长旺盛,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即使是石灰岩母质风化的土壤,历史上曾植被茂密。因此,县域自然土壤原生质量较高,带来耕作土壤也趋同样趋势。
据龙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地块样化验与千亩农田样化验结果统计,县域自然土壤碱解氮含量中至丰面积达94%,缺的面积达只有6%;钾的含量丰的面积达50%,中等面积的达41%,缺的面积达只有6%;有机质含量高于2%以上的面积占山地总面积的64%,全氮含量在0.1以上的面积占79.2%。 龙山县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夏半年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丰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在复杂的山体影响下,形成山地垂直地带和水平方向地域差异的多样性气候。与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光热总量偏少,冬暖夏凉,光热基本同季;降水丰沛,时空分配不均;气候类型多样,立体特征明显;气象灾害多等特征。
根据湖南省各地气象台站资料比较,县域(以县城为例)多年平均气温15.8℃,仅比最低的桂东高0.4℃,比最高的道县低2.6℃;与同纬度的岳阳、常德、平江分别低1.1℃,0.9℃,1.1℃。县域年较差气温为22.1℃,比全省大部分地区要小。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除八面山等高海拔区)。县域海拔较高,山多云雾多,日照较少,故夏无酷热。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北面为秦巴山脉所挡,只能过汉江平原,插洞庭湖,迂回从东路影响县域,且县内山重峰叠,冷空气不能长驱直入,故降温辐度不大,冬无严寒。 龙山县温暖湿润,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植被丰茂,自然洞穴多,适宜多种动物繁殖生长。1958年以后,森林面积下降,动物随之减少。1999年,县森林资源保护站对境内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进行普查,查明县境陆生脊椎动物有124种。昆虫种类繁多,贝类较少,鱼类及其他动物类分布广、种类多。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县境有华南虎、云豹(以上为一级保护动物),猕猴、水獭、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豺、果子狸、麝、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猫头鹰、鸮类、鹰、大鲵(以上为二级保护动物)等。 龙山县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1949年,县境森林覆盖率为34.02%(此前植被情况无统计数据)。1957年,县第一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为34.16%,灌草覆盖率为6.62%。1976年、1986年、1995年第二、三、四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4.03%、55.2%、60.86%,灌草覆盖率分别为48.62%、28.48%、9.43%。2004年第五次森林调查,森林覆盖率38.89%,灌草覆盖率31.91%。
1982~1983年,县农业区划林业组首次系统地开展标本采集调查,初编《龙山县树木名录》(以下简称《名录》)。1984年,湖南省林木种源普查,湘西州林科所对龙山县树种资源进行普查,对初编《名录》进行补充修订。县内已查明的木本植物共有101科303属811种(含变种不含栽培变型),其中裸子植物门9科27属46种,被子植物92科275属764种。
龙山县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草本植物有2500余种。未开展系统调查,无名录。
1957年、1976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农作物覆盖率(按当年播种面积算)分别为18.91%、21.14%、18.91%、27.01%、22.48%。 境内溪河均属沅水、澧水水系。溪河落差较大,加之雨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根据1985年调查统计,龙山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4956千瓦。其中酉水干流254119千瓦,澧水干流10837千瓦。龙山县可建装机在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38处,计74055千瓦。其中酉水干流35处,装机67125千瓦;澧水干流3处,装机6930千瓦。1994年底,龙山县已开发水电43处,总装机42715千瓦,占可开发装机的57.6%,占龙山县水力总资源理论蕴藏量的16.1%。 至2007年,龙山县年发电量达1.83亿千瓦时。小水电装机总容量6.8万千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理环境~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 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东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县,西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东西宽约17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全州国土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州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湘西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湘西州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为512亿元,增长9.2%(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生产总值为497.2亿元,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6.5%(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488元,增长8.4%。 2015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3.9∶51.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25.3%和69.1%。 2015年,农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3.6%;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3%;渔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 2015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82.59千公顷,增长0.9%;棉花种植面积0.19千公顷,下降5%;油料种植面积60.88千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62.23千公顷,增长0.4%。 2015年,全州粮食总产量85.4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78.2万吨,增长3.3%;油料产量9.05万吨,增长0.5%;茶叶产量0.27万吨,增长28.96%;猪肉产量7.7万吨,下降3.5 %;水产品产量2.18万吨,增长1.5%。烤烟产量3.2万吨,增长24.2%。 2015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2146个、652家,拥有家庭农场6000多户、规模养殖户2400多户,实现农村土地流转24.3万亩。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万人,农网改造累计完1596个村,改造率达86.7%,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15公里。 2015年,全州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80公顷;增长1.1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0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8万处,投入资金10.78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15万立方米。 201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为141.6亿元,增长7.6%(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3.1亿元,增长8.1%(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5.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6.9%,比上年下降1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1亿元,下降1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27.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77万元,下降172.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下降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1亿元,增长176.7%;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0.3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1.5亿元、1.3亿元、1.2亿元、0.6亿元和0.5亿元。 2015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8.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竣工面积119.4万平方米,增长1.5%。 2015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增长1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249.1亿元,增长24.7%;非国有投资121.9亿元,增长10.3%。民间投资114.2亿元,增长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8%。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54.2亿元,增长24.8%;生态投资23.3亿元,增长80.8%;基础设施投资170.5亿元,增长2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亿元,下降13.5%;技改投资65.6亿元,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7亿元,增长17.1%。 2015年,全州施工项目801个,比上年增加48个,增长6.4%。其中,新开工项目479个,增加66个,增长16%;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1.4亿元,增长27.7%。州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84个,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2015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54.1亿元,增长30.3%;其中住宅投资38.9亿元,增长34.7%。商品房销售面积161.2万平方米,增长3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3.3万平方米,增长39.6%。商品房销售额46.9亿元,增长18.6%;其中住宅销售额39.8亿元,增长34.1%。 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增长10%。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66.4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37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14.1亿元,增长18.3%;零售业158.1亿元,增长12.3%;住宿业5.8亿元,增长9.3%;餐饮业25.5亿元,增长13.6%。  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额46.8亿元,增长15.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1%,日用品类增长14%,书报杂志类增长2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1.8%,汽车类增长19.9%。 2015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6.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9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0.4%。 2015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下降50.3%。其中出口1.08亿美元,下降52.6%;进口0.08亿美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下降48.4%。全州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6亿元,增长22.4%,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重大项目26个,合同引资792.4亿元。 2015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62.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97亿元,分别增长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4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5769万美元。

方山位于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区,地处中原八百里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东距京广线65公里,北距省城郑州110公里,西距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外方山),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登封少林寺40公里。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2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人。涌泉河、潘家河、颍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纸坊水库、杏山坡水库、白沙水库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环绕镶嵌在群山之中。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渔沟镇亦有一龙山,产灵璧奇石。古时灵秀非常,苍松翠柏,清泉流觞。曾修龙山渠,尚存。今有《入龙山》诗:“灵秀发天然, 怪石生岗间。 掘得金蝉子, 冰冻十日寒。 登高极远目, 不曾见长安。 当年天渠曾引水, 泉清松碧云满山。”

甘肃积石山县位置
答:积石山县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多样。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积石山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花岗岩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积石山县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物多...

东山县的地理环境
答:东山县位于北纬23度42分,东经117度25分附近,在中国福建省的南部。东面是台湾海峡,西面是诏安县,西北面是云霄县,东北面是漳浦县。全县由东山岛及其周围4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为东山岛,又称“蝶岛”、陵岛,面积为18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全岛的海岸线总长为141...

积石山距离张掖多远
答:1、积石山县的地理环境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中部为二阴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海拔1787~4308米。2、张掖市的地理环境 张掖市辖区南部祁连横亘,山脉连绵;中部平原广袤,地势平坦,绿洲、河流、沙漠、戈壁相间;北部东侧龙...

兴山县的地理环境
答:东北部群山重叠,多山间台地,向南逐渐降低,西北部山高坡陡,沟深谷幽,水流湍急。县境内有大小山头3580座,最高点位于与巴东交界处的仙女主峰,海拔2426.9米;最低点位于与秭归接壤处的游家河,海拔109.5米,垂直高差达2317.4米。全县地貌可划为三种类型:一是海拔800米以下的山沟河谷低山区。该区...

甘肃积石山县 离西宁多远
答:甘肃积石山县的地理环境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南北宽约33千米,东西长约37千米,总面积909.97平方千米。...

通山县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答:通山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中部丘陵平贩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水旱灾时有发生...

潜山县地理环境
答:潜山县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处于皖河上游的怀抱中,坐落在大别山南麓的优美地带。它的东南边界与怀宁县相连,东北方向则与桐城市接壤,北面紧邻六安市的舒城县,西南与太湖县和岳西县为邻,而南边则紧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享有“吴楚走廊鱼米之乡”的美誉,被誉为“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

衡山县的地理环境
答: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衡山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境内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头峰、吐雾峰等。 衡山县...

甘肃积石山县在地图上位置
答:积石山县的地理环境多样,东北部为山梁沟壑地带,干旱少雨。西南部属高寒阴湿地带,植被丰富,气候湿润。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县内最高海拔为4309米,最低海拔为1735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历史上,积石山县曾发生过多次地震,最近的地震发生在2023年12月18日,震级为6.2级。震中位于积...

黑山县的地理环境
答:位置境域: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东部依绕阳河与辽中区、新民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北宁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阜新蒙古自治县为邻。地处东经121°49′至122°36′,北纬41°29′至42°08′之间。全县面积243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西部、北部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