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

作者&投稿:盈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自启动以来,始终将“绿色校园”作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按照“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的要求,在规划建设中贯穿绿色理念、营造绿色环境、规划绿色交通、开展绿色施工,努力将新校区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绿色校园。
科学规划,贯穿绿色校园理念。一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着重选择清洁、绿色、环保的能源,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适用的材料设备,通过太阳辐射控制、自然通风、节能电气等设备,使被动措施与主动措施紧密结合,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性的、保护性的应用。二是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校园内建有多个能源站,实现埋地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与土壤的冷热交换,使一套系统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双重目的。为降低建筑采暖能耗,宿舍及办公区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房间内的温控装置可随负荷变化自动调整阀门开关。利用太阳能供给所有的学生宿舍(约25万平方米)淋浴用水。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体系将实现降雨及污水的再生循环利用。三是采用绿色建筑标准。第一教学楼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学生生活组团按二星级标准设计,其他建筑至少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科学布局,营造绿色校园环境。一是科学规划生态校园布局。召开“绿色生态校区发展规划与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探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推动实用性新技术应用。组织专家多次论证设计方案,充分利用校区内“两湖、两环、一湿地”的水系优势,多视角、多渠道、多措施营建优美宜人的校园育人环境。新校区建成后,校园绿化率将达到35%,水系覆盖率为11.9%,最终将形成以湖泊、人工湿地为核心富有特色的湖畔水景式绿色生态校园。二是彰显低碳环保理念。充分利用新校区原有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采用植物造景等措施,使得种植、造景、建筑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充分发挥植物降温、除尘、减噪、杀菌和增湿等功能的同时,使景观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统筹兼顾,规划绿色校园交通。一是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新校区采取东西中心线为基轴、向南北两翼展开的正向布局,“矩阵网格”的道路体系、环环相扣的湖泊河流、沿河布置绿带和湿地公园,合理地将校区分隔成若干功能区块。在新校区的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充分利用新校区的空间规划结构,“环形+放射性”合理密集的路网规划为校园提供了多种出行方式。二是完善绿色交通系统。校园交通设计依据“步行优先、自行车方便、车辆可及”的原则,通过管理实现学校中心区无机动车的目标和绿色出行的可能性;通过设计完善的公共绿色交通系统,如采用计时租赁公共自行车、以电或燃气为能源的校内通勤车等方式,连接各功能区,形成一个绿色生态的校园交通系统,确保师生出行方便。
严格管理,确保绿色文明施工。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植物资源、地形地貌等现场施工条件开展施工条件评估,制定了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经济适用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用水、照明灯具、临设布置等方面突出“绿色”。二是加强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无空隙苫盖工程渣土,及时跟进现场道路的硬化和绿化,同时每天监测噪音,努力降低声、光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做到文明、科学施工,体现大学建设的精神风貌。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总体规划思路与理念~

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将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结合,本着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大幅提升学校高端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加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培养数量,提升天津的国际影响力。新校区建设将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历史文化风格及特色相适应,体现育人为本、学科融合、厚重纯朴、生态和谐、开放便捷等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教师的融合。

①采取一轴两翼的正向布局  采取以东西向的中心线为基轴、向南北两翼展开的正向布局方案。以中心线为基轴、基本为对称布局的矩阵网格道路体系,将校区分隔成若干区块,在各地块内布局各功能组团,形成疏密有度、均匀错落的功能建筑群。  主大门设置在纬二路上,由此沿中轴线前行,经明德大道、集贤广场后进入求实大道,经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到达校园中最大的水面—青年湖畔;紧邻青年湖畔的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北洋音乐厅。青年湖西侧延伸部分是大片的人工生态湿地,具有净化污水、蓄留雨水的湿地功能。  中轴线的南北两翼布置着六大类功能建筑构成的若干组团。各组团的建筑基本采取南北正向布置。校区内主、次干道构成的矩阵式路网将各功能组团分隔并连接,并与校外周围的城市交通体系相连,从而形成与周边通达的交通网络。护校河及卫津河环绕着校区四周。  新校主大门在纬二路上,另外设计有两座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纬一路、纬八路上;次出入口设计有四座,分别设置均匀布局在纬一路、纬六路、纬二路及纬八路上。  ②校园中心轴区布局  将图书馆、综合教学实验楼组团、主楼综合体、公共教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性、共享性的建筑布局在中心轴区,使之成为公共活动的核心空间,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建筑、设施的功能作用,而且也使师生能够最便捷地享用这些公共资源。  ③学生生活区布局  将学生生活区镶嵌于各学院组团之间,这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必要的活动半径,减少学生的出行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在学生公寓周边布局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如商业网点、便利店、书店、洗衣房等。每个学生宿舍均设置有集中式的自行车存放处。

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答:水上图书馆 第二个就是河北工业大学的钟楼了,这个钟楼承载了河北工业大学百年来的历史底蕴,而且上面刻有北洋工艺学堂的字样,让人有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夜晚的钟楼 第三个当然是红桥校区的校使馆,每一个人去参观学校的话,第一个去的一定是校史馆,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建筑,让人很有一种年代感,...

河北经贸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答:学校设有经济研究所、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道德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雄安开发研究院等46个实体和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围绕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天津大学津南学区是三本
答:北洋园校区建设将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历史文化风格及特色相适应,体现育人为本、学科融合、厚重纯朴、生态和谐、开放便捷等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

天津大学津南学区是三本
答:北洋园校区建设将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历史文化风格及特色相适应,体现育人为本、学科融合、厚重纯朴、生态和谐、开放便捷等理念,着力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规划将体现“一个中心、三个融合”的理念,即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形成学科的集聚与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学生和...

天津大学新校区地址,邮政编码
答: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90万余平方米,包括主楼、行政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及各学科组团等22个组团, 2015年基本建成。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与南开大学新校区比邻而建,两校之间有1平方公里共享景观绿化带,北侧与多所高职院校临近,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天津大学新校区在哪
答: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天津大学新校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占地3750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83万平方米,包...

天津大学新校区在哪
答: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天津大学新校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又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位于天津海河中游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占地3750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一期建设面积83万平方米,包...

建筑老八校是哪几所?
答: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1895年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

建筑老八校指的是哪几个大学?
答: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1895年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

建筑八大老八校有哪些
答: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1895年由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出任首任督办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36.2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30.9万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38602人,其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