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你觉得现代农业该如何发展?

作者&投稿:毋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尤其是在中美双方结束了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谈判并签署协议之后,有关各方面开始对中国"入世"可能给其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表示忧虑,其中对农业的疑虑尤甚。就在中美签字的第二天,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刊发了一组数据,对入世后各行业就业机会的增减进行预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农业,预测说,入世后,农业就业机会将减少966.2万个。这句话后来被一些媒体诠释为:近1000万农民将在入世后失业。一些知名学者也在报刊上"报警":入世后中国农业将损失60到70个亿,农民人均收入会有所下降。连一向温厚老实的大陆农民也表现出超常反应,从中美达成入世协议的第三天起,虽本已到了政府秋季收购粮食的扫尾时段,但一些地方竟再起"售粮高潮"。我们认为,诸如上述过于悲观的研究和预测以及不正常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必须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对待。因为,加入wto后,我国不仅要承担缔约国普遍承担的义务,而且会享受缔约国应有的权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当然,我们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们要未雨绸缪,把握wto的基本规则,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采取审慎的对策,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迎接挑战,保证我国农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也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
  一、"入世"后虽会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不会很大
  (一)根据wto现有的框架和中美双边协议,中国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在2005年之前降低至17%,与美重点农产品的关税将降低至14.5%。如此大的关税减让必然会导致外国农产品对华享有极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农业部相信:他们在中美协议中做出的巨大让步,不会引起恐慌,因为连风险也是经过事先测算,被控制到安全线以下的。中国在入世协议中承诺:将农产品整体平均关税22.1%减至17%。"这并没有触及到我们的降税底线",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实际税率"已经在17%以下,人们也没有感到什么冲击。
  (二)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粮食价格也随之快速上升,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料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已失去了向外出口的竞争优势。另外,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作物的直接进口,将使一些地区卖粮难更加突出,农民收入将会下降。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入世危机会在某些地区、某种农产品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但绝不是全行业,中国的养殖、蔬菜、花卉等都是强者,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即便是脆弱的粮食,也不会承受太大的冲击,因为中国70%的粮食都是由农民自己消费的。
  (三)政府对农业特别是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按美方提出的要求,每年农产品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非国营贸易企业,从而起到防止国有贸易企业不履行进口配额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非国营贸易企业就会将配额统统变为实际进口。这样,政府已不能再利用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对进口进行控制,从而增加了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完善,国家在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时,会更加发挥市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四)增加了解决农村经济社会矛盾的难度。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问题,积累了不少矛盾,这些问题随着加入wto、市场的开放,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会更加严重,但加入wto也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机遇。
  二、"入世"虽会给中国农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新世纪的发展机遇
  (一)"入世"虽会在体制上带来诸多的不便,但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wto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主张利用市场手段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国际贸易组织。这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当前,我们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加入wto,意味着向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制度靠拢,这样使我国的经贸体制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大框架中,将有利于加快引进国外市场经济机制,推动农业和农村深层次改革,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实现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二)"入世"虽会对我国的农业结构造成冲击,但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入wto后,通过加强国内生产与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结合,可以广泛引入竞争机制,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外部压力,从而促进国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三)"入世"虽会迫使我们走向一个陌生复杂的国际大市场,但是在"入世"后有利于为我国创造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通过利用wto的多边谈判机制,联合有关发展中国家,提出我们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立场、观点,反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四)"入世"虽会使外资进入,竞争压力加大,但有利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我国农业。wto已不限于对商品进出口贸易的调节,而开始着手于其他无形贸易的调节,如在知识产权、投资等方面制定的一些规则。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较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对农业加大投资。为此,除了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鼓励农业内部的自我积累和投资外,还要利用外资,尽量争取更多的贷款,尤其是条件比较优惠的贷款。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潜力仍然很大。进入wto框架后,随着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可以排除许多限制壁垒,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发展我国农业的步伐。
  (五)"入世"虽会使外国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但是也增加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还没有做到多元化,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出口市场单一化的后果是很危险的。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真正回到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五条件的100多个缔约国的多边最惠国待遇,经过努力还可以得到主要发达国家所给予的普惠制待遇,这为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出口对某些国家市场依赖过大的局面。
  三、根据wto规则,调整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建立相应的制度,会使"入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国应及早做好国内农业发展政策法律调整的准备,采取措施防范加入wto给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应加强农业投资立法工作。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投资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的稳步增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巩固,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工作大局。因而规范农业投资行为,加强农业投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国家尽快把农业投资纳入法制轨道。
  (二)设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解决好利益再分配问题。为了补偿由于加入wto给农业部门造成的收入损失,并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建议由国务院设立农业结构调整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三)实施科技、信息、品牌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及环保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将是未来农业竞争的基础;建立全国和全球性的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市场信息系统,有重点地研究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有竞争的国家农产品政策及供需平衡变动情况与对策,将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利用本土农产品新鲜、美味,且符合我国传统消费习惯的特色,创造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及形象优势。
  (四)采取配套措施,保护国内农业生产,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1)在保护国内生产方面,应加快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2)在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我们在猪肉、禽肉、水产和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出口上是有优势的,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达不到国际要求,如疫病较多、化肥农药残留较高,严重制约了这些产品的出口。为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下决心、下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五)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市场反应能力差,自然风险大,为了增强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利益,需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保险水平还很低,农业保险运行远远不能适应wto框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宏观政策要高度重视农业保险问题,把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建设列入政府农业宏观政策的议事日程,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实现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管理一体化。我国目前的管理存在着生产和贸易相互脱节问题,管生产的不了解市场,管贸易的又调控不了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就与世界市场接轨,相应地我国的农产品外贸管理体制也应该与世界接轨。我们应加快农产品外贸的改革,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使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一体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支持国内农业生产,而且也将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对外竞争的整体实力,对加快我国农业在wto框架下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针对"入世"后的不利影响,进行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一)尽快向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战略转移。加速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的转型,增强具有竞争力产业的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如畜牧业、园艺(蔬菜)产业以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
  (二)政府对农业生产干预必须从过去的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调控为主的发展战略全面地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方向转移。
  (三)向现代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的发展战略转移。历来我国都强调粮食自给发展战略。原来我们考虑的主要是"无粮挨饿",现在主要考虑的是"有粮发愁"。因为,加入wto后我国将更多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来调节粮食余缺。粮食的自给率会有下降。但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主要不是饲料粮而是口粮,即大米和小麦。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对畜产品消费的需求以及畜产品出口需求,必须需要大量进口饲料粮。只要口粮自给率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放开非口粮的玉米等饲料粮市场对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增加畜产品出口,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其积极意义。
  (四)调整农业保护的范围。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除粮食外,其他不具备价格优势的产品,不可能都对其全部进行保护,也没有必要都对其全部进行保护。在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除粮食外,其他农产品原则上都应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即适当让出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水准,同时将用于这些产品生产的资源转向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上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扩大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国际市场,实现国内有限资源的最佳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五)充分利用改革开发的大好时机,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例如,西部大开发就是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契机。中国官方提出建设和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退耕还草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等措施,在当前国家粮食储备相对充裕时机下切实可行。国家为退耕绿化的农民提供粮食,让其专心种树植草,既治理了西部水土流失,又缓解了卖粮难压力,不仅造福西部地区,对全国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农业发展问题,会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整体来说,作为政策的延续和递进,农业发展依然会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而农业产业化可能是目前最可能实现突破的领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30.87万个,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8万亿元、净利润4667.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3%、14.11%。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明显增加,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但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此外,根据中国各地情况不同,产业化必然会出现发展水平、组织形式、产业种类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农业产业化需要从宏观上进一步把控和引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必不可少。

 前瞻网摘要: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在14日闭幕,会期创下了10多年的最长记录,可见会议重要性。作为承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必将体现三中全会精神,并为后期的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充分的铺垫。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将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为后期的全面深化改革做好充分的铺垫。  那么,作为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农业发展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部署?中国的农业发展将向何处去?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闭幕之际,我们不妨做一些合理的分析。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决定》中,就“三农”问题明确要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涉及到了农业生产、农村土地流转、城镇化、户籍改革等一系列“三农”发展问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30.87万个,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8万亿元、净利润4667.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3%、14.11%。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明显增加,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但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此外,根据中国各地情况不同,产业化必然会出现发展水平、组织形式、产业种类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农业产业化需要从宏观上进一步把控和引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必不可少。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如何?~

现代农业发展前景是趋势,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与同时期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其现代农业水平已基本一致,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虽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是由于非农业系统因素造成,就农业和农村本身而论,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这一时期,现代农业水平、农村工业、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建设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进入了比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各国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农业技术现代化,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都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

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以美国为例,到1969年,美国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社会化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农业工商综合体和农业合作组织。
拓展资料:
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因而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理念和行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区域环境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

1、农村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中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值为8.9%,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广义上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副业等五种产业形式。前瞻初步统计2021年的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9.7%,预测2022年,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10.7%,至2027年渗透率约为16.8%。
总体分析来看,目前智慧农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中,主要为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上,农业数字经济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渔、农、畜,低于绝大多数服务业和工业行业,农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农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未来智慧农业的需求将不断攀升。

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2018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了59.2%,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9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6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较2021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以及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预计未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将进一步上升。

2、智慧农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以及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应用智能期数打造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农业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智慧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和趋势
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针对农业“新基建”、智慧种养、智慧供应链、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化等方向,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开展重点建设。
据《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数字化水平以及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等逐步提高。具体而言,预计大田、设施、畜禽、水产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分别达到25%、45%、50%、30%,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40%,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产品占比超过25%,农业数字经济占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85%。

注:除特别标注外,基期值均为2019年数据。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将是未来研究核心。形成包括物联网标准、智慧硬件(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的统一开发技术标准,优化数据传输方式,既保证效率,又确保稳定和安全。目前研究集中在数据的采集过程,而对数据处理、挖掘研究较少,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数据融合、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方法将是研究的重点;如何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并在生产中开发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物联网一体的技术平台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如何?
答:现代农业发展前景是趋势,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发展方向。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较高的发展阶段,与同时期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其现代农业水平已基本一致,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虽仍有差距,但这种差距是由于非农业系统因素造成,就农业和农村本身而论,这种差距并不明显。这一时期,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前景是什么意思
答:随着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广阔。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兴起,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推广和普及。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们相信农业领域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没办法,我们的种植成本太高,比巴西高一块多,比美国高一块多。第三大趋势: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品牌。通过品牌来提供安全的食品。什么是安全,什么人种的,怎么加工的,品牌经营将来会是趋势。如果大企业都不想这样做可能就有问题了,所以,品牌农业未来机会将比较多。

现代农业在往何种趋势发展?
答:生物技术运用将会逐渐加大。五、装备 以色列土地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土地整体农作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就需要靠生产效率、装备,其中美国大规模农业生产也是靠装备,有一些地区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机,因此未来装备农业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前景,在现代农业里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甘肃的农业发展前景,在哪里?
答: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前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的发展 甘肃省着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通过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潜力。已经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和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等多样化的...

你觉得现代农业该如何发展?
答:毫无疑问,农业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3、智慧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和趋势 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答:1. 生态农业的全球趋势: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增长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可持续性、环保性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现代农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方向相契合。2. 市场前景广阔: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市场增长率显著...

中国的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答:生物技术运用将会加大。第五、装备化。以色列土地资源非常匮乏,土地整体农作物生长环境比较恶劣,想做好就这能靠生产效率、靠装备。美国大规模农业生产也是靠装备,有一些区域里面仍然使用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机,所以未来装备农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景,在现代农业里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在我国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植保无人机、农业无人车、自动采摘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等现代设备对农作物进行播种、采摘使得老人和小孩在经过培训后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农作物生产,大大解放了人力。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答:高科技农业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高科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