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 化学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作者&投稿:赖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七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项目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的发挥,比如“你对本次实验的结果是否满意?为什么?如果不满意,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改进?”或者“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可以如何改进?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或者“你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此项内容的书写应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报告的前四项应在实验前作为预习报告写出,教师应给予检查。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都已经给出,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整理或设计一遍,并用自己的语言罗列出来,避免部分学生不理解的照抄。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各项操作,规范的完成第4项和如实的记录第5项内容。最后两项督促学生在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能当场交,否则学生没有自己整理、总结和消化的时间,但也不应过长,一般1-2天为宜,教师应认真批改,打出具体的等级,对于特别优秀的报告应给予表扬;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讲解;对于个别有创新性的设计和问题,也可以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 二、 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化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化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三、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1.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和结论。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这是中学实验报告通常采用的形式,在各种实验报告册中出现的很多。当然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以上三步重复书写) [实验评价与讨论] 2.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这些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化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表格式不需并列对照书写,具体如下: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和实验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与改进 罗列式与表格式内容和顺序基本相同。 3.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将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可以为将来书写科研性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① 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② 实验采用的方法, ③ 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④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⑤ 实验结果及分析, ⑥ 实验结论, ⑦ 实验评价和讨论, ⑧ 实验体会, ⑨ 实验参考文献。 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还应查找资料才能完成实验报告,任务较为繁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选择性的去采用这种实验报告形式。

化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1.实验目的: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师课前检查实验预习是很必要的。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在实验名称下面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将来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仪器和药品: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发生的具体的化学反应,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因为,所用试剂的浓度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对于仪器的规格,学生也应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大试管”“小烧杯”的阶段。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记录: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记录中,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和解释: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联系理论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论知识。

7.评价和讨论:以上各项是学生接收,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而此项则是回顾、反思、总结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实验的升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实验报告要点 

一、扉页 

并非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有标题页,但是如果讲师想要标题页,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页面,包括:实验的题目、自己的名字和实验室伙伴的名字、导师的名字、进行实验或提交报告的日期。 

二、标题 

标题写着做了什么。它应该简短,并描述实验或调查的要点。

三、介绍 

通常情况下介绍是解释实验室目标或目的的一个段落。用一句话陈述假设。有时介绍可能包含背景信息,简要总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陈述实验的发现,并列出调查的结论。

四、步骤

描述在调查过程中完成的步骤。要足够详细,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一部分并复制实验。提供一个图表来描述实验设置可能会有所帮助。

五、数据 

从过程中获得的数字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包括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内容。 

六、结果 

用语言描述数据的含义。有时“结果”部分会与“讨论”部分结合在一起。 

七、讨论或分析 

数据部分包含数字,“分析”部分包含根据这些数字进行的任何计算。这是解释数据和确定假设是否被接受的地方,也是讨论在进行调查时可能犯的任何错误的地方。

八、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结论是一个段落,总结了实验中发生的事情,假设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九、图形和图表 

图表和图形都必须标有描述性的标题。在图表上标注轴,确保包含测量单位。一定要参考报告正文中的图和图表。

十、参考 

如果研究是基于别人的文献,或者引用了需要文档的事实,那么应该列出这些参考文献。



太麻烦了,你可以到iLabELN电子实验记录本中下载标准化实验模板,也可以根据实验室情况,自由构建属于自己的实验模板!

怎样写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无机实验之硫酸铜的制备

硫酸铜的制备 目的原理实验目的1.练习和掌握加热、蒸发浓缩,常压过滤及减压过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2.了解由金属与酸作用制备盐的方法。实验原理纯铜不活泼,不能溶于非氧化性的酸中。但其氧化物在稀酸中却极易溶解。因此在工业上制备胆矾时,先把铜烧成氧化铜,然后与适当浓度的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铜。本实验采用浓硝酸作氧化剂,以铜片与硫酸、浓硝酸作用来制备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铜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铜和其他一些可溶性或不溶性的杂质。不溶性杂质可过滤除去。利用硫酸铜和硝酸铜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将硫酸铜分离、提纯。纯。由上表中数据可见,硝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不论在高温或低温下都比硫酸铜大得多。因此,当热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硫酸铜首先达到过饱和而开始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硫酸铜不断从溶液中析出,硝酸铜则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只有小部分随着硫酸铜析出。这小部分硝酸铜的其他一些可溶性杂质,可再经重结晶的方法而被除去,最后达到制得纯硫酸铜的目的。过程步骤一、铜片的净化称取4.5g剪细的铜片,放在蒸发皿中,加入10ml mol·dm-33,在小火上微热,以洗去铜片上的污物(注意不要加热太久,以免使铜过多地溶解在稀HNO3中,影响产率)。用倾析法除去酸液,并用水洗净铜片。如果用废铜屑为原料,应先放在蒸发皿中,以强火灼烧,至表面生成黑色CuO为止,自然冷却,再作粗CuSO4·5H2O的制备。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在通风柜中,往盛有铜片的蒸发皿中加入15ml 3mol·dm-3H2SO4,然后慢慢分批加入7ml浓硝酸组成的混酸(此过程应根据反应情况的不同而决定补加混酸的量)。待反应完全后(铜片近于全部溶解),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至一个小烧杯中,留下不溶性杂质,然后再将硫酸铜溶液转回到洗净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缓慢加热,浓缩至表面有晶体膜出现为止。取下蒸发皿,使溶液逐渐冷却,析出蓝色的CuSO4·5H2O晶体。抽滤、称重。计算产率(以湿品计算,应不少于85%)。产品重量 g理论产量 g产率 %三、重结晶法提纯五水硫酸铜将上面制得粗CuSO4·5H2O晶体在台称上称出1g留作分析用,其余放在小烧杯中,按重量比CuSO4·5H2O∶H2O = 1∶3的比例加入纯水,加热搅拌,促使溶解。滴加2ml3%H2O2,将溶液加热,同时逐滴加入2mol·dm-3氨水(或0.5mol·dm-3NaOH)直到溶液pH = 4,再多滴1-2滴,加热片刻,静置使水解产物的Fe(OH)3沉降。用倾析法在普通漏斗上过滤,滤液流入洁净的蒸发皿中。在提纯后的滤液中,滴加1mol·dm-3H2SO4酸化,调节pH至1-2,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蒸发、浓缩至液面出现一层结晶膜时,即停止加热。以冷水冷却,结晶抽滤,取出结晶,放在两层滤纸中间挤压,以吸干水份,称量。计算产率。产品重量 g理论产量 g产品产率 %四、产品纯度检验�试剂CuSO4·5H2O杂质含量规定请参照GB665-65。1.将1g粗CuSO4·5H2O晶体,放在小烧杯中,用10ml蒸馏水溶解,加入1ml 1mol dm-3H2SO4酸化,然后加入2ml 3% H2O2,煮沸片刻,使其中Fe2+ 氧化成Fe3+。待溶液冷却后,搅拌下逐滴加入6mol·dm-3氨水,直至最初生成的蓝色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深蓝色为止。此时,Fe3+成为Fe(OH)3沉淀,而Cu2+则成为Cu(NH3)42+溶液在漏斗上以滤纸下部小部分过滤。若溶液倒的太多,则滤纸会被蓝色溶液全部或大部浸润,以致下步用氨水过多或洗不彻底。洗不彻底时,便会在HCl洗沉淀时一起被冲至试管中,遇到大量SCN-生成黑色Cu(SCN)2沉淀而影响分析结果。用滴管逐滴加入21mol·dm-3氨水洗涤,直到蓝色洗去为止,此时Fe(OH)3黄色沉淀留在滤纸上。拿起滤纸以极少量蒸馏水冲掉滤纸外部和漏斗上部的蓝色溶液后,滤纸仍放在漏斗上,用滴管将3ml热的2mol·dm-3HCL滴在滤纸上,溶解Fe(OH)3沉淀,以洁净试管接收滤液。然后在滤液中滴入2滴1mol·dm-3KCNS溶液观察血红色配合物的产生。保留溶液供后面比较用。2.称取1g提纯过的CuSO4·5H2O晶体,重复上述操作,比较两种溶液血红色的深浅,确定产品的纯度。数据处理计算产率(以湿品计算,应不少于85%)。产品重量 g理论产量 g产率 %分析思考 1.如何制备完整的大晶体?2 .总结和比较各种过滤方法的优缺点。见 http://www.instrument.com.cn/search/BBSArchive_774692_1.htm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