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作者&投稿:盍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1、八七会议前后,毛泽东提出了“上山”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主张。

革命的立足点从辅助、支持国民党完成民主革命,转到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民主革命之上,并且开始了农村武装革命斗争的实践。

2、创建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成功地进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尝试。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同年11月,毛泽东又进一步阐述了党的领导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关系。

党的领导正确是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保障;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者是互为条件,互为依托的。

4、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红四军前委于12月28日、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了党的九大,此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由于陈毅迅速、忠实、全面地贯彻执行周恩来指示,用九月来信分清是非,结束争论,统一思想,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八个决议案,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取得圆满成功。

扩展资料: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张:

1、关于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1929年4月5日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明确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重要条件。”

2、关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问题。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在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即在工农革命军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部队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

3、关于红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

1928年 5月,毛泽东和朱德等根据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客观实际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敌作战的经验,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术,为后来红军整个作战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入战斗了.
  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和领导了三大起义,确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5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农民问题》、《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系统地分析了农民问题.提出要进行农村武装斗争,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领导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0年10月起,红军和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

  2. “工农武装割据”:

    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是1927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创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两军会合后,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湘赣边界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后,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开展武的装反的抗国的民的党统的治的斗的争
1927年8月,中的共中的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的议(八七会的议),彻底清算了大革的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的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的命和武的装反的抗国的民的党反的动统的治的总方针.
八七会的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的义、湘赣边界秋收起的义、广州起的义.中的国革的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的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的民,进行土地革的命,开展武的装斗的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大革的命失败后中的国革的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的装夺取政的权这条革的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的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的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的东是其中的杰出代的表.
(三)毛泽的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的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的装斗的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的东写了《中的国的红色政的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的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的国革的命,以军事发展暴的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的产党领的导的土地革的命、武的装斗的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的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的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的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的国在无的产的阶的级领的导下的农的民斗的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的民斗的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的命高的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的装夺取政的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的命失败后中的国共的产党领的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的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的东为代的表的中的国共的产党人同当时党的内盛行的把马的克的思主的义教的条化、把共的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的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的装夺取政的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的国化的马的克的思主的义:毛泽的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的命新道路的开辟,中的国革的命开始走向复兴.中的国共的产党领的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的国革的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的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从城市包围农村,到农村包围城市。
2从参与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
3从组织工人运动,到领导武装暴动。
4到农村发展革命根据地,依靠群众。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方法:
一、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形成了一条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并注重从思想、作风、政治、组织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保证了革命主体的先进性。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逐步意识到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的党。
三、能够争取革命的大多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建立起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蒋统一战线,以尽可能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这些统战工作成为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关键因素。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续保持强大自主性,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羁绊、左右。对部分正面临政党治理难题的国家而言,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体制,是政党治理成功的关键。
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党治理经验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