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陀镇的人文历史

作者&投稿:徒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该镇在北宋形成村落,最早叫会波村,南宋改名七间村。一直到元代中叶,因外波泾、通波泾、洞泾、张泾四条泾水汇集于此,才正式取名为“北陀”。元末文学家陶宗仪挈家来此隐居,在泗水之南构筑“南村草堂”;藏书家孙道明则筑“映雪斋”于泗水之北。元代后期始成集镇,称“北陀里”。明正德年间改称“北陀市”。七宝徐寿出资沿蒲汇塘北岸构筑石桥9座,七宝、北陀间交通遂便,镇的规模日益扩大。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北陀塘上“普渡”、“福连”和“武安”3座3孔石拱桥相继落成,塘南塘北连成一片,市面日旺。清代,石板街道两侧商店栉比,楼房对峙,镇上“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
附近农村盛产“薄稻”,兼有“香粳”等各种稻米,该镇米市素盛。抗日战争前夕,沿河下塘有米行(店)37家,碾米厂12家,米市交易量最高日达2000余石(约158吨),成为东乡18个集镇的主要大米集散地,交易范围远及上海、南汇、川沙等地。
该镇在抗倭、清兵南下、太平军进攻上海、抗日战争等时期,屡遭战祸。特别是日军入侵,镇上房屋被毁2/3,东半镇几乎夷为平地,常住户口锐减。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市面仍未恢复。
解放初,县人民政府在该镇成立。县府迁往城区。北陀既是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本县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1985年,全镇有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员会,101个居民小组。计2718户,7270人,其中女性3727人。还有乡政府机关和乡办企事业单位在镇工作人员3700人,农业户660人。
解放后,该镇建设事业蒸蒸日上,逐步从商业消费集镇发展成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市镇。1985年,镇内有工厂企业22家,其中市属、县属7家,乡、镇属15家,职工共4929人,工业总产值9874万元。生产和加工的门类有化工、电子元件、热工仪表、橡胶制品、消防药剂、碾米、酿造、绒布等。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人类文明史 -人口状况 -人种语言 -宗教派别 -人文景观 -城市 -物质文明 -政治地理 -世界各国主要节日 -世界各国外交礼仪 -世界各国贸易环境
人是有文化的动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就众说纷纭了,有的说:“文化是复杂的现象,包括人类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创造人类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也有人简括地说:“文化是人类由生活经验所获得的智慧”。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面上表现出来的现象,人类的文化活动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而其在地面上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错综复杂,头绪纷乱了。简单地说起来,人类的文化活动,大致可分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物质文明、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以上的各种文化活动,性质不同,演进的方式也不一样。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学习,并不十分困难,欧洲不少国家的人民,会说几种话,也会用二、三种文字,宗教信仰,也可更改变换,物质文明的衣食住行,更是日新月异。其中最不易改变的,要算是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了,这也是地球表面上最显著的地域差异性,也是人文地理学上最应着力的研究课题。世界可分为十一个文化区。
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humanities.asp

人文历史 这一名称本身就是科学所界定的,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语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有些学者也把人文科学归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包括:语言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考古学 艺术 伦理学 传播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等

北陀镇客家人哪里来的
答:北陀镇的客家人主要是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迁来的。在明朝时期,为了屯兵防御瑶民和农民起义,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曾在今北陀镇境内设立屯兵点,这些屯兵及其后代逐渐发展成为北陀镇的客家人。此外,也有一些客家人是在清朝时期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迁来的。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或避难而来到北...

弥陀镇的历史沿革
答:弥陀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清代正一品右常侍卿王恩培、清廉勤政的长江盐运史朱延熹、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朱湘皆出生于此地。原中国机械工业部汽车总局副总局长张剑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将柴绍良,原广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余耀胜,中国地震...

盘陀镇的历史沿革
答:盘陀自汉朝闽越在此建立蒲葵关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唐朝漳州府的发源地。梁山九十九峰绵亘险峻,屏障天成,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盘陀为常乐乡塘田里,明代为第八都,正统六年(1441年)设盘陀巡检司。清代沿袭八都地域名称,实行保甲制度,顺治年间设霞洞、蔡陂、象洞、产山、东林、汤坑...

乡土溯源1:台州市黄岩区西部乡镇地名考据
答:凭借卫星图象和珍贵的《黄岩县志》资料,我将简述非传统地名命名的乡镇,以及详述那些承载着历史痕迹的命名。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地名学者,但每一条线索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期待您的指正与分享。头陀镇与茅畲乡头陀镇的名字源自一位僧人的善举,他建造了一座桥,桥名寓意深远,成为这片土地的代名词。而茅...

北陀镇的基本简介
答:北陀镇 下辖13个村,431个村民小组,3.61万人口,全镇总面积417平方公里。操客家方言。南亚热带的温度气候,土地肥沃。以种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北陀白米”闻名于世,是昭平县的“粮仓”之一。且山多地少,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年产木材16000立方米,松脂油近3000吨,特别是四级联营林场,二...

北陀城是怎么由来的
答:北陀城旧址,在昭平县北陀镇北陀圩,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两广总督戴耀题筑。旧志载:“城高2丈,周围364丈,立三门,门上上有楼及窝铺四间,城门城楼均为砖石结构。”1958年,创建北陀中学时拆除部分外,现残存城墙,东段自今粮所至乐群中心校,长155米;西段北陀中学至西门,长193米,...

台州神仙居景区介绍
答:台州市神仙居景区(God immortal scenic area)原名西罨寺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淡竹乡仙居国家公园内。台州市神仙居景区始建于1998年,总面积22.32平方千米。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称韦羌山,属括苍山系,主峰大青岗,海拔1271米。其人文历史最早则可以追溯至晚唐时期,现景区山上仍留有...

什么是头佗
答:头陀 1、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2、地名 头陀镇 历史悠久的黄岩中部重镇 “两江交汇、生态优美、果蔬飘香、风光独特”,这就是历史悠久的黄岩中部重镇——头陀镇。头陀镇原名头陀桥,距黄城11公里,东临新...

头陀镇的岳西县头陀镇情简介
答:头陀镇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0年4月2日爆发了岳西革命史上三大暴动之一的头陀河暴动。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 显示,全镇现辖16个行政村,135个村民组,人口1.1万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00亩,镇政府驻地头陀街,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有常住户350户,...

安微省天长市弥陀寺历史
答:安徽省太湖县弥陀寺,位于太湖县西北的弥陀镇。解放前,弥陀寺既是现在弥陀镇的地名,又是寺庙名。据《太湖县志》载,弥陀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后因历朝战乱,几兴几废。自唐以后,历朝先后在弥陀寺方圆五公里内建造了大小寺庙十余座。组成了以弥陀寺为中心的寺庙群。每当凌晨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