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怎样对待疾病?

作者&投稿:酉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迥,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迥。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 。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文钞续编卷下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摄六根而念,则杂念渐息,以至于无,故名净念。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文钞三编卷一复徐志一居士书)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着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文钞三编卷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返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而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实。返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哀哉。此世间学佛者大多数之通病。(文钞三编卷二复郭汉儒居士书一) 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按理宜净素。虽势难即净,但宜少食。即食,亦当存一怜悯度脱之心。非吃荤人念不得佛也。(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文钞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到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文钞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之母书)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文钞三编卷四 82.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 答,人有大病,即当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寿未尽,由念佛故,即可速愈。(阿弥陀、即无量寿、即是消灾延寿、)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师于答辞中、痴人二字旁、抹三笔以警、后死者、切勿自误也、)(文钞三编卷四答念佛居士问)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念佛人怎样对待疾病~

(出自《印光大师净土开示八十四题》)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迥,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迥。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文钞续编卷下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其他相关文章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迥,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迥。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文钞续编卷下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沈溺之想乎。(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作者:印光大师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答:然而在世间,这四件事是诸天、世人乃至转轮圣王与诸佛都无法避免的。不觉悟圣贤的戒定慧与解脱之道,便会在生死中轮回。因此,大家应当追求涅槃这种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之法,恩爱别离这些事情应当常念为无常。」 ——《增一阿含经》佛陀也会生病,更何况凡夫。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让我们...

佛说身病编辑推荐
答:作家苏叔阳以乐观和接纳的态度面对疾病,他视病为朋友,以善待之心对待。洪昭光赞誉他为“带病的健康人”,他的做法是将疾病从对立面转化为伙伴,将混乱的生活秩序转化为有序。他以敌人的方式对待疾病,却实现了和平共处,展现了一种积极应对的智慧。因此,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无病无痛,更是心灵的和谐...

修行人应该如何对待病苦?
答:又有哪些行为不对?观照自己的心念,纠正自己的行为,这点非常的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忏悔,忏悔的真义在于忏除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从今以后永远不再重犯、不造罪业。病,有些是前世的业报,有些是这世的行为造成的。许多人病痛起来就开始怪这怪那,动不动就求佛菩萨、求上师加持,这想法是不正确的。

修行人应该如何对待病苦?
答:南无阿弥陀佛

在佛教怎么看待今生多病痛
答:从龙树菩萨的这一事情,可以明白,人的命运不是宿命式的,是可以通过灵活的自控来掌握的。因此,自己有没有这种掌控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之所以要学佛、学习佛菩萨的德与行、学习佛法,就是为了完成这一掌控能力!!!只要有了这一掌控能力才能运用好“缘起性空”这一根本规律!比如若能使当时的太子...

佛教是怎么看待心理疾病的?```
答:都是贪、嗔、痴三心引起的心理疾病,比如因为贪心去伤害别人利益自己。这一念心又引起更多的心理问题。

念佛人如果病了要不要去医院?要不要吃药?
答:现在社会上,常常看到的老人痴呆症、植物人、智障、自闭症,这都是业障病。这个比较麻烦,医药没有用处,调解也没有用处,这个病只有一个方法,忏悔,真正忏悔。小孩子不懂得忏悔,做父母的要懂得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替他忏悔。做父母的,为他多做好事,给他消灾、培福,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佛菩萨保佑...

关于精神类疾病我佛怎样治为好
答:轻微的精神类疾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多听听音乐,做做义工,放松心情。关于佛法方面的,请看这个百度视频:http://video.baidu.com/v?word=%C4%EE%B7%F0+%BE%AB%C9%F1%B2%A1&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佛教如何把儿子肾病来讨债来化解让儿子病好呢?
答:3. 在寺庙中寻求大悲水饮用,这是佛教中一种净化心灵和身体的方法,但应保持虔诚和信心。4. 除了精神上的修行,经济条件允许时,应积极寻求医疗帮助。正常的医疗治疗也是必要的。5. 鼓励儿子本人参与修行,因为个人的业力需要由自己来解决。6. 您可以查找【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和【印光大师...

济群法师的,讲佛法怎样治愈心理疾病
答: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看这个世间的角度出了一些问题,我不否认社会上有问题,这些问题很正常,大家不是佛菩萨,还有这些无知的疑惑,那么很正常,也不止是对你,大家都一样,都有类似各种心理疾病,要么是过度狂热,要么是过度冷淡,总之心理是不净,不善的念头多,对于这些人我们一定要知根知底,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