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介绍

作者&投稿:阮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2、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3、汴绣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也是河南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而名为“信阳毛尖”。
5、罗山皮影戏
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省罗山县传统戏剧,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其唱词诙谐幽默,体现出江淮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

面人、糖人、糖画、泥人、糖人、泥塑、木雕、影雕、盐雕、剪纸、剪影、木偶、布艺、玻璃拉丝、琉璃坊、葫芦烙花、串珠工艺、纸雕、蛋雕、核桃雕刻、花鸟字画、木版年画、大米刻字、民间玩具、手工编戒指、纸雕、豆艺、香包、草编、中国结、布贴画、丝网花、铜艺自行车、篆刻、魔术气球、

河南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和焦作的云台山,登封的少林寺等都是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盘古神话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其特征包含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寓意,深以表达其一生及以造就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内容表述了主人公盘古的出身、创世、造物、灭亡的主要四大经历。

盘古大神的故事是神话史上古已有之且久远的传说;体现着创造者盘古那无私的伟大奉献,给整个宇宙造福,给全世界留下许多美物而丰富精彩的神奇艺术和杰作,最终完成使命而倒下,成就却永远的保存于地球,成为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是民俗古老而不朽的著名神话故事。

2、木兰传说

木兰传说,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汉黄陂区地方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

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至今,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3、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4、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5、越调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生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是越调的母调。

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坠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豫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兰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盘古神话



河南省有哪些著名文化遗产 文物~

文化遗产也称为文化资产,是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文化的保持价值。每个民族以及城市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有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下面的河南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大运河


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河南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1、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2、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
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遂平县)
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
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
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邵原镇)
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
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
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
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
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
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
民间美术(9项)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
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
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
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
6、虢州石砚(灵宝市)
7、秦氏绢艺(滑县)
8、方城石猴(方城县)
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民间音乐(13项)1、板头曲(南阳市)
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筹音乐(许昌市)
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
5、超化吹歌(新密市)
6、唢呐(沁阳市)
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
8、河南盘鼓武陟县、开封县)
9、官会响锣(项城市)
10、轧琴(舞钢市)
11、信阳民歌(信阳市)
12、郑王词曲(沁阳市)
13、西坪民歌(西峡县)
民间舞蹈(13项)1、火龙舞(孟州市)
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
3、高抬火轿(沁阳市)
4、齐天圣鼓(灵宝市)
5、回民秧歌(项城市)
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
7、跑帷子(汤阴县)
8、花挑舞(固始县)
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
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
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
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
13、双人旱船舞(临颖县)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目前共三批。

河南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河南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盘古神话、王莽撵刘秀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板头曲、三弦书、大调曲子、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10月,南阳市现辖:2个区、10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2、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南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南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阳烙画、内乡县衙、牛郎织女传说、宛梆、南阳三弦书。1、南阳烙画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

南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南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阳玉雕、南阳烙画、内乡宛梆、方城石猴等。南阳玉雕始于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每年五一期间南阳都会举办中国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5. 戏曲:粤剧(佛山)是其中的代表。6. 曲艺:顺德区的龙舟说唱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 民间舞蹈:佛山南海区的广东醒狮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8. 民间美术:佛山剪纸和佛山木版年画被列入代表作名录。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1. 民间音乐:包括佛山十番、八音锣鼓等11...

江西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江西省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 傩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南丰、婺源、乐安和萍乡等地流传,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采茶戏,这是赣南、高安、抚州和吉安地区的特色戏曲形式,同样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这一技艺代表了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被列...

我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16.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演奏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17.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特有的歌唱形式,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传递着蒙古族的文化和精神。18. 铁花:一种流传于中国北方的民间艺术,以铁水银花为特征,极具观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泉州拍胸舞、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泉港打正鼓、泉州跳鼓、南派布袋戏、打城戏、永春闹厅、泉州大鼓吹、泉州什音、泉州笼吹、德化山歌等。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1、泉州南音: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2、泉州北管:泉州北管流行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传统丝竹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3、泉州拍胸舞: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

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即: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