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分类有哪些 微课的类型在内容上有哪些分类

作者&投稿:季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微课程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单独讲解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可以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或社会文化,可以是在职学习、考试培训等。

按课堂教学方法分类

根据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微课程可以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知识讲授型、解题演算型、实验演示型、角色扮演型、学习活动型。

(1)知识讲授型

主要用于课程要点讲授、重难点分析等,表现形式以教师授课视频为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程类型。

(2)解题演算型

主要用于对典型例题及习题进行讲解,演算过程分析、逻辑推理等,表现形式以电子白板、手写板演示讲解为主。

(3)实验演示型

主要是对实验过程演示和重难点讲解,
可以是教师在实验室操作实验的现场视频,也可以是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动画加教师旁述讲解,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实验类课程中较为常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程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程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程类型的组合,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程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3.2 按微课程制作技术分类

(1)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最为复杂,一般要求由专业化公司进行制作。制作工具要采用高清摄像机,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某个知识点内容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教学用具等活动完成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高清标准的摄像,拍摄完毕后对视频进行专业化的后期制作,添加视频特效及字幕,结合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实景拍摄型微课程可借鉴微电影拍摄模式,由学校组成微课程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此类微课程中教师会全景出现并贯穿始终,教师是整个视频的主角。

(2)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

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的设计、创作与制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可以使人的视觉产生新的冲击,动画以其形象直观、表现力丰富的特点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深受师生的喜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类微课程的制作采用专门动画软件进行开发,教师本人一般不出现在画面中。这种类型微课程由设计者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并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然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生成最后的微课程视频。

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微课程制作方面,这种类型的微课程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受到了众多学生的欢迎。关于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提供事物的具体形象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而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已有的经验知识,不能亲身体会知识发现的过程,更不能获得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而三维动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从事物的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再现实验情景。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教学常常始于实验现象、过程以分析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实验本身或现实条件的限制,真实实验情境的再现受到很多局限:有的实验时间跨度很长或稍纵即逝,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有的实验条件过于苛刻或实验设备过于昂贵难以完成;有的实验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不便控制,变化细节和内在的变化规律不一定能直观地看到。产生于科学思维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科学想象等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仅通过言语表述难以沟通表达等,这些都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利用三维教学动画的“虚拟真实性”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实现替代性体验。

第三,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微课程可以将抽象概念、规则具体化。基本概念、规则的学习会对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与否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概念、规则又常常是以定义的方式呈现,抽象程度较高,学习者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困难。三维动画微课程可针对学生理解上可能产生的误区进行设计,将定义描述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直观地表现现象与抽象规律间的联系,采用各种动画表现手法逐步引导学习者从现象中抽象出内在规律,帮助学习者突破思维上的难点,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往更深层次发展。

(3)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做需要在配备触摸一体机的专用教室或录播室里进行,视频记录工具为高清摄像机。制作时一般由教师站在触摸一体机前进行教学内容讲解,触摸一体机同步播放课程PPT,教师可对PPT的播放进行控制。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微课程与实景拍摄型微课程制作过程基本一致,也需要进行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这类微课程中教师会全景出现并贯穿始终,教师是整个视频的主角。

(4)电脑屏幕录制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教师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录制时一般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电脑屏幕录制型微课程制作首先要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教师对照要PPT课件进行讲解,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进行录制。教师在录制时按照教案,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电脑屏幕录制型微课程在录制时可以选择是否录制教师本人的头像。录制完毕后,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由于这类微课程视频主要呈现教师的PPT课件,PPT课件的制作水平决定了微课程的质量,教师一定要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上多下功夫。

(5)可汗学院(手写板)型

这类微课程的制作相对简单,由教师通过手写板和画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师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录制时一般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制作时首先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其次安装手写板、麦克风等工具,使用手写板和绘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第三步,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并配音;第四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这类微课程中教师一般不出现在视频中。

(6)数字故事型

数字故事型微课程就由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发布为视频而产生的课程。数字故事是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故事,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作品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被众多一线教师采用,在学习、制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学会常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借以能够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可以将教学故事的可视化用以表达教学内容与知识点。数字故事型微课程主要用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中。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故事型微课程由教师自己制作,通常使用PPT软件进行制作,根据自己当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并收集和加工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素材,按照讲述故事的形式制成3
~5分钟的PPT课件,用然后把PPT课件发布为视频而形成的一种微课程形式。

微课程的分类有哪些?~

微课程制作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时间在5分钟左右。
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一般地,我们可把我国报纸分为: 党报 社会性综合报 对像性报纸 专业性报纸 社会服务性报纸 其它报纸等6大类 (一)以报纸内容分:有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 1.综合性报纸:内容广泛,以刊登有价值的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以及对新闻报道的评论为主。...

课程的分类体系有哪些?
答:(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将课程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课程的分类
答:课程的分类:1、根据内容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根据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根据设计开发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5、根据课程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6、根据实施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

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答:(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课程的类型可以分为
答: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程有强制性。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指教育系统法定的,学生可以按规则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课程有自愿性。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体现国家的意志。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2.地方课程:地方...

课程类型分为哪些类?
答: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的内容是系统知识还是直接经验来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实践中,是中、小学课的基本类型。然后被划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一般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传授新知识的课。在一节课里,...

教育学中按照不同的标准课程类型有哪些,每种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学科课程VS经验课程 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不同的内容)来划分,分为分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

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答:课程的类型如下:一、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

课程类型都有哪一些?
答:课程类型如下:1、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

课程的分类主要有哪几种?
答:课程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按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第二、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

课程类型有哪些?
答:课程类型具体如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的内容是系统知识还是直接经验来划分,可以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显课程和潜课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或者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显课程和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