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 RFID 异常 RFID的信号是如何处理的呢,采用什么通信方式呢

作者&投稿:侯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要看具体情况,RFID核心部件包括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这三者都有可能引起异常,另外和工作环境也有一定关系,RFID设备可以参考沃极电子科技

线射频识别系统哪几部组RFID系统应用同其组所同.基本都由电标签(tag)、阅读器(Reader)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Processor)三部组 电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由耦合【点击解更→】

工业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实现对RFID标签识别和内存数据的读出和写入操作。工业RFID读写器工业级设计,适合潮湿、粉尘、油污等恶劣工业环境。工作时,工业RFID读写器发出查询信号,RFID标签收到后,将信号的一部分能量用于标签内部工作电源,另一部分信号经过RFID标签内部电路调制后反射回工业RFID读写器。
1、读写器频率
低频125KHz~134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不同频率的特点不同,被应用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工业RFID读写器的使用需要考虑到标签的频率。
2、读取不到标签
读取不到标签需要考虑串口电缆、或网络电缆线是否连接正确;天线号设置是否正确;标签是否损坏;标签摆放位置是否在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读写器之间或其它设备是否存在电磁干扰等问题。
3、读写器的接口
以东集AUTOID UF2-C为例,支持RS232/485、CAN、TCP/IP等多种通讯方式。
4、读写距离
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影响读写距离,读写器发射功率越大,读写距离也会增大。
读写器天线增益和波束宽度影响读写距离和范围,天线增益越大和波束宽度越小,则读写距离越远,范围越窄(读取的范围控制越好)。
有源RFID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同时体积较大,与无源RFID标签相比成本较高。无源RFID标签没有电池,成本较低,且使用寿命长,读写距离则较近。
读写器天线与标签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金属、液体等)、环境中是否存在频率接近的电磁干扰等因素。

rfid采集到数据后怎么处理i~

RFID采集到数据后,有以下处理方式:
1、符合业务逻辑的,进入业务逻辑数据处理。如将解析读到的数据字段,通过界面展现出被关联物品特征等。
2、不符合业务逻辑或冗余的数据可直接丢弃。
3、数据也可全部存入数据库,进行后续备查。RFID采集数据时,一定要带上当前时间。
4、有些RFID系统的后续动作可能跟RFID数据相关。因此,解析完后,可进行业务网逻辑判断,并执行后续动作。如RFID停车场管理,在读到RFID卡时,可已对卡里面的数据进行扣费,通过后,再将道闸打开。


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感应场, 标签进入电磁感应场获得能量把标签里数据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