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一个分离混合固体的小实验。 在家里能做的分离混合固体的小实验(写下)

作者&投稿:叔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与固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两种固体都溶于水,一般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如果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可加水后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如果两种都不溶于水,只能根据他们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解,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

1、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可以根据铁有铁磁性用磁铁来把铁粉吸引出来。

2、如果两种固体,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解,可以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进行初步分离。

3、如果两种都可溶,并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相差比较大,可以利用溶解制成其中一种溶质的热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扩展资料:

根据颗粒大小不同可以筛分,密度大小可以沉降,亲水性大小可以浮选,像其他的磁性等都可以用来分离混合固体,

比如: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可以根据铁有铁磁性用磁铁来把铁粉吸引出来。

如果两种固体,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解,可以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进行初步分离。如果两种都可溶,并且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相差比较大,可以利用溶解制成其中一种溶质的热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步萃取



这与固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两种固体都溶于水,一般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如果一种溶于水,另一种不溶,可加水后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如果两种都不溶于水,只能根据他们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解,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

将食盐与胡椒粉混在一起,装入盘子里。用筷子搅拌均匀。塑料汤勺在衣服中摩擦后,放在食盐与胡椒粉的上方,并逐渐向下靠近......胡椒粉比食盐早被静电吸附,是因为它比食盐轻。

把铁粉和碳粉混合在一起,再用磁铁把铁粉吸出来留下碳粉。

科普:混合与分离



请帮我设计一个分离混合固体的实验吧!~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教学片断赏析









“认识固体”一课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巧妙,现整理如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固体混合后重量和体积变化的情况,多数组的实验做得很成功,而且还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很了不起,有点像小科学家。下节课另一班的同学也是上这一课的内容,老师请你们帮我把刚才混合到一起的黄豆、绿豆和小米分开来,分别装到3个小烧杯中,看哪组能在3分钟内能分好。

【评析】:教师总结的语言简炼,恰如其分的表扬又带有激励性。过渡语明了自然,明明是要转到下一环节的教学却说成请学生帮忙,学生听说是帮老师的忙,觉得受到老师的重视,因而不但高兴、乐意而且很积极卖力。

(3分钟后)

师:时间到,哪组分好了?

(这组学生望着那组学生,那组学生望着这组学生,没有一组分好。)

师:(装着失望的神态)没有一个组分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生:时间太短了。

生:豆子太多了。

生:豆子太小了。

生:我们组的人没配合好,耽误了时间,所以没分完。

生:我们组几个人既分工又合作拣得快,快分完了,可惜就是时间短了点,还有半分钟就可以了。

师:你们能分工、合作,很好,科学探究时我们经常要分工、合作,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评析】:发现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肯定,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教育的好时机。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的教育就要孕育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像“春雨润物”一样。

……

师:是这么多原因使你们没分好。我想既然教师已经说了在3分钟内请你们分好,那么想想别的办法肯定能行的,你们再想想办法或借助什么工具看能否做到?

【评析】:教师首先没有指出用工具分,而让学生用手分,在3 分钟内要用手工分好是不容易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就体会不到工具的作用了;如果首先就让学生用筛子去分,那么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变成了结果的验证了,这样科学探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学生沉思了一会儿,很快有人举手。)

生:我想用“网”可能能行。

师:“网”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到用网的?

生:我在建筑工地上看到工人师傅用“网”样的东西把沙和石子分开,我想用它肯定能行的。

【评析】:疑问、猜想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学生用手工分不能如期完成任务,而老师又规定必须分好,学生脑子里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怎么分?当听到老师启发可用工具分时,他们又产生第二个问题:用哪种工具呢?他们经过思考,再借助平时的生活经验,作出用筛子可能能行的判断。实际上,这些思维过程就是联想、假设、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生到课堂来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就是要让学生先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样的,猜得对不对不要紧,可以试试,可能猜对了,这就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就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这就叫同化;也可能不对,那就改正原来的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新知识就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师:你说的“网”叫“筛”。

(教师拿出实验用的小筛让学生看,并在黑板上板书“筛”。然后给每组分发小筛。)

师:现在再试试,看3 分钟内能否分好,比一比哪组最快。

(教师宣布开始比赛,各组学生分工合作,3 分钟后各组基本分完,最快的只用一分多钟。)

师:同学们对刚才的两次活动有什么看法、想法?

生:用筛子快多了。

生:用筛子省力些。

生:手不如筛子。

生:用工具又快又好,可以提高工效。

……

【评析】: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活动,也多了一份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由此产生的感受——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效,也就水到渠成,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

师:借助筛子能很快分离混合物,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固体混合物分离的现象?请你想想,并把它们记录在你的活动记录卡上。

【评析】:这既是本环节教学内容的发散练习,又是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内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知道我们学习的知识、技能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对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蔡矛老师和我们的共同看法是:教师善于创造、捕捉教育时机,寓知识传授于活动,寓情感教育于知识的获取中,由此,这一环节的教学成功地兼顾了科学课程的三大目标。

从上述片断中可以看出,教育时机来源于学生,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对过程的体验,就不会出现教育时机。教师要善于创造教育时机,正确把握教育时机。这样可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提高教学效能。教师要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为教育教学创造并捕捉到一个个最佳时机。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了解“固体的混合物能分离”不是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淡化这一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却又凭借这一知识载体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只是在获取这一知识目标的方式上作了一种新的尝试,一种新的探索:以往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或书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必须符合教科书上直接指向的知识目标。而在本环节教学中,学生由接受知识变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完全主动地构建着知识,这就是充分利用知识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构建固体的多种性质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不是传授者和传授,而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在操作、思考中去感受、理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发泡塑料颗粒和沙子、、最简单的啦!别白眼看我
要不你用硅胶颗粒和食盐混一起也可以

急急急急!!!初中考试化学实验操作
答:一、除去食盐中的少量泥沙 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若干一样的小纸片,研钵,研杵,滤纸,火柴,纸片 .实验药品:食盐、泥沙、水 体会:体会到过滤可以分离液体和固体,通过实验,了解粗盐提纯的过程,学会了过滤...

把一些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混合在一起,再把这些混合物分离出来
答:这个,有很多种情况 比如,炭粉和铁粉的混合——就可以用磁铁吸引铁粉分离 可溶性盐类粉末或固体和不可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加水,过滤就可以了。易挥发,升华的物质,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分离出来,比如,食盐和碘单质的分离 主要就是——溶解过滤——磁铁吸引——加热升华——重结晶——其他方法很...

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有哪些实例?
答:过滤是另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它利用物质的颗粒大小差异,通过筛网或滤纸将混合物中的大颗粒物质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分离。例如,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使用过滤来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如将食盐溶液过滤以得到食盐晶体。萃取是另一种重要的混合物分离技术。这种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答:1. 倾析法是一种通过倾倒液体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固体组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适用于小规模或实验室级别的固体分离。然而,由于需要人工操作,效率相对较低,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此外,倾析法无法完全去除液体中的杂质,可能需要后续的过滤步骤。2. 常压过滤是在常压下通过...

(7分)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①CaCO 3 ;稀盐酸;NaCl和Na 2 CO 3 ;②过滤; ③Na 2 CO 3 +2HCl 2NaCl + CO 2 ↑+ H 2 O④方案2;实验改进后所得纯净氯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试题分析: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沉淀B是CaCO 3 ;滤液中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

...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1)②中发生...
答:(3)为充分把氯化钙反应掉,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故得到的氯化钠固体不纯,加入过量盐酸是为了除掉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让上一步加入的过量碳酸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故答案为:(1)Na2CO3+CaCl2=2NaCl+CaCO3↓;(2)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3)在⑤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所示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 2 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答:(l)BaCl 2 (2)⑥;先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以除去多余的CO 3 2- ,再进行蒸发结晶 (3)②BaCl 2 +K 2 CO 3 =BaCO 3 ↓+2KCl;④BaCO 3 +2HCl=BaCl 2 +CO 2 ↑+H 2 O

如何分离固体混合物?
答:一、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1、加热法:适用于由热稳定性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碘与沙子。将混合物加热,利用加热程度的不同,使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分解,然后进行过滤,以达到分离的目的。2、溶解过滤法:适用于被分开的两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或者被分开的两种物质溶解性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填空和回答下列问...
答:(1)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得到的沉淀B为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2)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产生气体,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蒸...

...钙.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1)写
答: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对所得的氯化钠的纯度无影响,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并且是液体.故答案为:使氯化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没有.(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原来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增多了,原因是每一步除杂质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氯化钠.故答案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