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国的预算监督法律机制 什么是预算法律制度?

作者&投稿:丑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加强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我国目前强化预算监督的当务之急是加快立法工作,尽快出台《财政监督法》,以一部相对完整的法律对预算监督工作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对预算监督的职能与权限以及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加以科学的界定。同时,对于财政、税收、预算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其中不适应形势发展、操作性差的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以便为预算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和完整的法律依据。
2、建立复合型预算监督体系。针对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问题,应构建“立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复合型预算监督机制。形成人大宏观监督、财政部门日常监督、审计部门事后监督的事前、事中及事后,辅之以社会舆论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其中,应突出立法监督机构对预算过程的控制,强化各级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职责,侧重于对预算和决算的监督。财政部门内部对日常业务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专项监督。在财政收入方面由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征管活动对所有纳税人的财务收支及会计核算进行监督;财政支出方面继续由财政部向各地派驻财政监察专员的制度,建立经常性、制度性的监察监督机制,检查由财政拨付的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问题。审计部门则主要进行事后监督。另外,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到预算决策中,让社会公众充分参与到公共决策中;建立预算公告机制,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以便于新闻机构、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的监督。
3、建立人大对预算全过程监督机制
(1)完善预算编制、审批制度。各级人大应成立专职的预算委员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监督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在预算提请人大审批过程中建立辩论和质询制度,就预算草案与专门事项进行公开辩论或质询,分组进行审议。
(2)加强预算执行阶段的审查监督。制定人大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的单行规定,明确监督预算执行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超收的安排使用、预备费的动用、预算周转金以及预算调整,等等。另外,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追踪监督,加强专项资金、基金管理的监督。
(3)健全人大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评价及责任制度。预算执行的决算审查在对政策审查基础上对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和完整性方面进行审查。另外,应加大对预算使用绩效的审计。对审计出的违规违法问题,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此,必须对现行的《预算法》和《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办法》等规定的法律责任种类、责任主体、担责条件、责任幅度和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方式、追究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加以明确规范。
4、建立立法型审计监督制度。为解决预算监督机制的体制性障碍,可将审计机关从行政中独立出来,划入各级人大序列,确立审计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同时确保审计机关经费来源的独立性,确立审计监督的权威地位。我国审计制度确立的是以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合法性监督为主,应当逐步把财政收支效益作为检查的重点,对于查出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向司法机关提请诉讼。

1.我国是否允许公民提起纳税人诉讼,你如何看待? 2.如何完善我们的预算法律机制?~

1、如果权力遭到侵害是可以提起诉讼的,没有侵害可以要求公布信息,我觉得理论与实际是有差距的,因为现实是复杂的,实现政策的公开透明要斗争。2、我觉得完善法律机制要实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真正独立,然后就是要有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
该法共十一章七十九条,对预算管理权限、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预算法规的基本依据。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历经四次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并决议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
最新版本是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法律制度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有哪些途径
答: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都由同级人大选举或者决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民政府都要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虚心听取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批评,对人民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按时办理,做到...

如何建立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答:完善监督的法律制度,确保人大监督有法可依。完善宪法和法律监督制度,确保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活动的合法性监督,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舆论监督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监督手段无可替代...

如何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答: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我们要发挥立法、执法和司法监督等的作用。制约机制中,最主要是让每个公民都依法充分行使所享有的监督权。

怎样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答:预算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计划管理,明确经营目标,强化管理控制,完善考核机制,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预算管理流程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和调整、预算执行结果检查与分析、预算考评等环节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分子公司、营销总部以及各办事处。组织机构及职责 ...

如何建立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答:各团体、各阶层、各界士民主监督作用要加强律监督支持民代表及其委通询问、质询、执检查、听取审议关部门工作报告及预算审查等监督职权加强府两院监督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完善监督律制度确保监督依完善宪律监督制度确保家宪律贯彻实施完善司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机关、司机关及其工作员司合性监督确保行政...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察体制
答:可见我们不但需要改制转轨,需要建章立制,更需要有力、有效的法制监督。遗憾的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存在着机制方面的缺陷,需要下狠心、花大力气去调整、完善。三、我国行政法律监督机制的缺陷 “法律监督机制”,是指以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为监督主体所形成的法律监督有机整体和运行体制。我国目前的法律...

武汉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2022修订)
答: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各单位在接受预算审查监督时,应当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料。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建立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完善预算联网监督机制。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及时、规范推送宏观经济、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第十一条...

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
答:【答案】: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律依据:是指在政府预算监督检查工作中用于调整经济关系、进行宏观控制、维护经济秩序、完善管理机制的法律规范,也是各预算监督主体履行工作职责,开展监督检查的法律保障。

什么是预算法律制度?
答:预算法律制度是指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我国预算法律制度由《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国家预算管理的其他法规制度构成。该法共十一章七十九条,对预算管理权限、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和...

国家在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的对策
答: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既无明确规定,也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有的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