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深大气田形成条件综述 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

作者&投稿:厍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富煤成气凹陷及生气强度控制气藏分布

1)区内断陷层天然气主要源于沙河子组暗色泥质岩和煤层,沙河子组以3个呈NNE向斜列的NW向沉降中心为主,厚度最大的部位为徐家围子-杏山地区、宋站南部和肇州地区,厚度>1000m(图10-92)。

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层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断陷中部、西部,以及北部杏山次坳和安达次坳,厚度一般在300m以上,在断陷中部最大厚度可达800m以上;如宋深3井沙河子组暗色泥岩累计厚度为384m,煤层总厚度达到105m,其平均有机碳值分别为1.59%和32.8%。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为ⅡB型(李景坤,2006)。

2)以徐家围子断陷中部沙河子组暗色泥岩最大厚度约1000m 计算,区内生气强度>20×108m3/km2的面积有1460km2,并在杏山洼陷有3个生气强度高值区——徐深7井附近、宋深3井及芳深7井区,最大生气强度可达220×108m3/km2(李景坤,2006),煤成气源岩主要分布在深凹陷区,与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一致。

图10-92 沙河子组地层厚度图

(据冯子辉等,2010)

从徐深气田已发现的19个气藏分布与沙河子组气源岩分布关系图(图10-93),气藏不是分布在源岩区内就是分布在其附近;火山岩气藏主要分布在源岩与火山岩厚度比>2,并且生气强度>20×108m3/km2的范围内,特别是储量>100×108m3的气藏均位于3个生气强度高值中心附近(冯子辉等,2010),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形成与分布明显受到富煤成气凹陷及生气强度的控制,该富煤成气凹陷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气源条件。

图10-93 徐家围子断陷深部含煤岩系生气强度与气藏分布图

(据冯子辉等,2010)

3)营城组二、四段也富含煤层和暗色泥岩,暗色泥岩有机碳值平均为1.25%,大于1.0%的样品占总样品的43%(李景坤,2006),但厚度较小,通常<100m,分部局限;徐深1井钻遇的火石岭组110.5m中有暗色泥岩和煤层37.5m,暗色泥岩有机碳值平均值为2.80%,大于1%的样品占总样品的79%(李景坤,2006),表明也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另外,登娄库组二段泥岩发育,最大厚度可达到500m,既是烃源岩层,更是该区深层质量最好的区域盖层(王树学等,2007)(表10-35)。

表10-35 徐家围子断陷含煤岩系烃源岩有机地化数据表

(据冯子辉等,2010)

(2)气藏成藏关键时刻是早白垩世泉头期及晚白垩世姚家期—嫩江末期

冯子辉等(2003)、杨峰平等(2002)对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原生和次生包裹体的组成和均一化温度热演化史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成藏时间主要自早白垩世泉头期到白垩纪晚期,天然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中晚期(72Ma)。

李景坤等(2006)对徐深1井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烃模拟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从距今105Ma开始快速生气,至距今90Ma和80Ma出现两次显著的生气高峰,至白垩纪沉积末期以后,明显的生气过程结束。第一次大的生气高峰分别对应泉头组沉积时期,第二次大的生气高峰对应姚家组沉积时期。付广等(2006)认为嫩江期末是成藏关键时刻。

表10-36表明了徐家围子断陷煤成气的主要成藏时间,总体为晚白垩世,但不同构造单元的主成藏期不完全一致。

表10-36 徐深气田成藏期简表

续表

(据冯子辉等,2010)

(3)火山岩中有利储集岩相与控凹断裂配合为徐深大气田形成提供了有利圈闭

1)徐深气田天然气储层以营城组火山岩为主,营城组火山岩分布面积达2905.5km2,火山岩厚100~700m,最大厚度达1600m,基本遍及整个断陷,但火山岩体及火山口主要是沿着控凹断裂呈带状展布(冯子辉,2010)。

2)火山岩储层岩类以流纹岩、凝灰岩为主,占探明储量的80%。

3)优质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每个火山旋回的顶部,并与火山相有关,以喷溢相与爆发相叠合区最好,孔隙度通常>5%,厚度>200m,火山岩物性与埋藏深度无关。徐深气田的19个气藏主要分布在这种有利的火山岩储集岩相带内,它们与徐西、徐东、徐中等断裂配合,形成了大量火山岩储气圈闭,不仅为徐深大气田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也为气田提供了良好输导通道。

(4)气藏以垂向和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不同构造单元气藏类型不同

图10-94 徐家围子断陷气源断裂与气藏分布图

(据付广等,2011)

输导通道是气藏形成的桥梁和纽带,但只有连接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并且在沙河子组源岩大量排烃期-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活动的断裂,才能成为营城组火山岩气藏的气源断裂。图10-94中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多条气源断裂,主要为NNW 向、近 SN 向和 NNE 向,除几条断裂延伸距离相对较大外,大部分断裂延伸距离相对较小。徐深气田的气藏均分布在这些断裂附近,说明这些断裂对下伏沙河子组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营城组储层中垂向运移起了重要的输导通道作用。

1)受所处构造部位沉积岩相、火山岩相及断裂展布特点的控制,不同构造部位所形成的气藏特征不同。在古隆起区以基岩和砂岩岩性—构造气藏为主;斜坡区以形成砂砾岩岩性气藏为主,部分火山岩岩性气藏;断陷中部地区既是火山岩发育带,也是砾岩有利储集相区,形成砾岩岩性气藏和火山岩岩性—构造气藏。

2)火山岩气藏总体以构造-岩性气藏为主,纵向多套气层叠置,上气下水,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构造高部位气柱高度大,低部位气柱高度小,或以产水为主,平面上气层连通性差,受不同火山机构控制。但是,在火山岩厚度大的构造高位置区,是火山机构的主要发育区,气柱高度>构造圈闭。在构造相对较低部位,气、水关系比较复杂,气层厚度也小。表明在富煤成气凹陷区内的火山机构中心地带是最有利于煤成气富集的地带。

3)砾岩储层气藏主要是岩性气藏,砂砾岩储层物性决定含气性,气层在断陷中部呈厚层块状,向边部变为薄互层,非均质性强(王树学,2007)。

(5)稳定的区域构造环境及盖层是徐深大气田长期保存的关键

1)由于在断陷层之上的登楼库组及其以上地层中发育有厚度巨大、稳定分布的泥质岩,仅登楼库组二段泥岩在徐深25井附近厚达220m,在徐深903井西部厚200m(付广等,2011),最大厚度可达500m(王树学,2007)。这些泥质岩既是烃源岩层,更是该区深层质量最好的区域盖层。

2)徐深气田主成藏期为距现今约72Ma,其后经历了比较漫长的保存期,在此期间,区内虽也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但强度不大,没有对断陷层已聚集形成的煤成气藏起较大的破坏作用,区内浅、中、深层含油气系统界线基本分明就是例证。

(6)总结徐家围子断陷大气田形成的主控因素

富煤成气凹陷充足的气源是形成徐深大型煤成气田的物质基础;深部控凹断裂的生成发展演化对煤成气生成、运聚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控制断陷地层展布,也控制火山岩体分布及特征,为火山岩优质储层及圈闭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众多断裂不仅是天然气跨层垂向运移的桥梁,也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不整合面既可为天然气侧向运移提供通道,也为天然气提供了储聚场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高质量盖层及后期稳定的构造环境是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受断裂控制的火山岩带成藏条件好,保存条件优越,在火山岩带上分布的火山机构是区内煤成气藏形成最有利地区;沉积后长期、持续、稳定的区域构造环境为徐家围子断陷深部煤成气的进一步聚集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沉积盆地大中型气田~

迄今已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及海域的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几乎所有的地质时期,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张水昌等,2007)。这些大中型天然气藏主要以煤成气为主,已探明的几个千亿方的大型气田。油型气在中国海相盆地占有重要地位,如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田,主要是由原油裂解形成的;在柴达木盆地和松辽盆地西斜坡,分别发现了原生型的生物气大气田和稠油降解成因的次生生物气。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天然气理论的指导下(戴金星等,1992),相继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渤海湾、东海和莺琼等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四川、柴达木、珠江口以及松辽盆地深部和苏北盆地深部发现了具工业价值的气田,其中大型天然气田(储量>300×108m3)32个(表6-1),储量占全国探明天然气的72%,主要属于煤成气;中型天然气田(300×108m3>储量>50×108m3)78个,储量占全国探明天然气的19.3%;大中型天然气田探明储量合计占全国探明天然气的90%以上。因此,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代表了中国天然气的主体面貌(图6-1)。
表6-1中国储量>300×108m3气田基础数据及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表


续表


1.中国天然气的区域分布
中国天然气已初步形成陆上的川渝(四川盆地)、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及东部近海海域(东海、莺琼、珠江口盆地和渤海湾等)6大气区。在已探明的32个储量大于300×108m3的大气田都分布于这6大气区。
四川盆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在从上震旦统灯影组至中侏罗统等多个层系中已发现气田和气藏300余个,其中石炭系黄龙组和中下三叠统是目前最重要的产气层,主要位于盆地的东部;下二叠统气田(气藏)数最多,将近占全盆地半数,其次为中、下三叠统;90%以上的气田或气藏以碳酸盐岩为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占全国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32.33%;已在气区内发现了奥陶系和二叠系天然气藏。
塔里木盆地已发现克拉2号、迪那2号、大北1号、牙哈、英买7号、和田河、塔中6号、吉拉克等13个气田,占全国探明总储量的13.7%。其中,库车地区是该盆地最富气的地区,也是西气东输的主要供气区。
柴达木气区在第四系发现涩北一、涩北二和台南3个大气田和两个中小型气田,占全国探明天然气储量的5.84%。
松辽盆地是中国最大的产油基地,2005年以前探明天然气储量不足600×108m3。2005年在徐家围子地区白垩系火山岩中发现了徐深大气田,预计在该气区深层还将有大的发现。
中国东部油区和大陆架近年来都有新的发现和进展,如在莺琼盆地崖13-1、东方1-1和乐东22-1等大型气田,占全国探明天然气储量的5.58%;珠江口盆地番禺30-1气田、东海盆地春晓和平湖等多个气田将成为新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2.天然气纵向分布规律
中国天然气在层位上分布很广,除志留系外,前寒武系至第四系皆有烃类气藏发育(图6-2)。大、中型气田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三叠系、古近-新近系、第四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等层系中。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


图6-1 中国油气(据周玉琦盆地类型与分布图等,2004)


图6-2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探明储量在各时代地层的分布(据张水昌等,2007)

1)前寒武系含气层系:包括基底变质岩层系和震旦系含气层系(徐永昌,1994),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中,在四川盆地川南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大气田———威远震旦系气田,含气面积216km2。
2)古生界含气层系:古生界为中国天然气广泛分布的层系,除志留系以外,各层系均有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分布于奥陶系中,上古生界则以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主。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奥陶系和二叠系层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则是四川盆地的主要产层。
3)中生界含气层系:中生界天然气在中国天然气储量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均是重要的产气层,也是中国近几年来天然气储量增长最快、大气田发现最多的层系。先后在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现了普光、罗家寨、渡口河和铁山坡等高含H2S大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也是目前天然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侏罗系是四川盆地浅层的重要产层,已发现了3个大型气田。白垩系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重要勘探层系。
4)新生界古近-新近系—第四系含气层系:新生界已发现39个大中型气田。古近-新近系气田主要分布在东部近海海域和塔里木盆地。第四系大气田有3个,全都产自柴达木盆地。

中国已发现的火山岩储层油气田,东部主要发育在中、新生界,岩石类型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西部主要发育在古生界,岩石类型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火山岩储层油气田主要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环境,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但在前陆盆地、岛弧型海陆过渡相盆地中也普遍发育,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陆东和三塘湖盆地。在油气聚集类型和规模上,东部以岩性型为主,可叠合连片分布,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大型油气田,如松辽深层的徐深气田;西部以地层型为主,可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田,如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等。
1.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火山岩储层中孔、洞和裂缝是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考虑到火山岩储层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可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大类(表15-8)。

表15-8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


续表

2.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储层类型与特征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广泛分布、岩层较厚,其储层形成有火山、成岩和构造作用3种,依据成因特征,可将火山岩储集层划分为熔岩型、火山碎屑岩型、溶蚀型、裂缝型4类(表15-9),各种岩石类型在产出部位、展布形态、孔隙类型、物性及渗流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不同岩性经后期风化淋滤,发育孔隙和微裂缝,形成溶蚀裂缝型有利储集层(图15-9)。

表15-9 火山岩储集层形成作用与类型

中国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地质时代延续时间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不论是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是火山岩、侵入岩、熔岩、火山碎屑岩,自新生界到太古宇均可发育有利储集层(表15-10)。

表15-10 中国含油气盆地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度受埋藏深度影响不大,这是因为火山岩骨架较其他岩石坚硬,抗压实能力强,在埋藏过程中受机械压实作用影响小,火山岩的孔隙比其他岩石更容易保存下来。埋藏较深的情况下,碎屑岩孔隙度较火山岩孔隙度小。如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在深度大于3800m时,火山岩孔隙度为8.46%~19.78%、平均为14.4%,而碎屑岩孔隙度平均约7.13%。
3.火山岩风化壳储集体结构特征
A.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火山岩风化壳是指火山岩风化后,形成的具有矿物和储层特征结构差异的联合体,可通过薄片、岩心、测井等特征进行识别,当钻遇火山岩顶部风化黏土层,火山岩中断层处发育氧化环境断层泥、自碎缝中氧化铁衬边,火山岩粒内孔隙中存在示底构造等标志现象时,可判断为火山岩风化壳。
完整火山岩风化壳具有5 层结构,即土壤层、水解带、溶蚀带、崩解带和母岩(图15-10)。受表生环境地表水淋滤和蒸发作用,不同结构层中含盐量不同,土壤层受蒸发作用影响,含盐量较高;水解带和溶蚀带是地表水淋滤流经层,含盐量较低;崩解带位于风化壳下部,为地表淋滤水的滞留层,含盐量较高。

图15-9 火山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

完整火山岩风化壳结构中土壤层、水解带、溶蚀带和崩解带厚度所占比例分别约为6%、24%、34%、36%。低洼区具备完整5层结构,坡度较陡的古构造高部位一般缺失土壤层。
在表生作用环境下,火山岩中不同矿物的析出程度和速度不同。结构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形成不同结构层储层物性的差异。风化指数K(式(15-1))可用来判断风化壳不同结构的界线。火山岩风化壳土壤层、水解带、溶蚀带、崩解带的风化指数判别标准分别为>50%、25%~50%、10%~25%、<10%。

图15-10 火山岩风化壳结构

K=∑(母岩主要元素含量-结构层主要元素含量)/母岩主要元素含量×100% (15-1)
B.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物性特征
风化淋滤作用使火山岩经受了物理、化学作用,储层物性明显高于同时代的原生型火山岩储层。由于不同火山岩岩性的可溶性矿物、岩石强度及脆性等性质不同,在相同表生环境下不同岩性形成的储集性能存在差别,风化强度不同造成火山岩的蚀变程度不同。对新疆北部石炭系1241块不同蚀变程度的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样品的储层孔隙度研究表明,未蚀变火山岩中火山角砾岩平均孔隙度最大,达8.3%,可形成有利储层,而其他未蚀变火山岩不能形成有利储层;弱蚀变火山岩中,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平均孔隙度均大于6%,能形成有利储层,而凝灰岩孔隙度较低,仅为3.6%,不能形成有利储层;强蚀变火山岩不同岩性均能形成有利储层,且各种岩性平均孔隙度均超过同时代的原生型火山岩中的火山角砾岩(图15-11)。
不同结构层中孔隙结构有差异,土壤层以细喉微孔为主,储层物性差,一般作为盖层;水解带以细孔细喉为主,储层物性较差,钻探过程中会见到油气显示,但不能形成工业产能;溶蚀带以中孔粗喉为主,溶蚀孔、洞和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最好,一般具有双重介质特征,已钻探的溶蚀带最大孔隙度达32%,试油结果同样证实溶蚀带是油气产出的主力层段,易形成高产;崩解带以细孔中喉为主,溶蚀孔和微裂缝较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可形成有效储层;石炭系火山岩年代较老,改造作用较强,母岩一般不能形成有效储层。风化壳不同结构层的储层物性特征已在勘探中得到证实,如新疆北部石炭系钻穿火山岩风化壳的28口井,不同结构层的6854个孔隙度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风化壳结构从上到下的土壤层、水解带、溶蚀带、崩解带、母岩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 2.6%、5.4%、16.8%、12.7%、4.6%,储层物性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溶蚀带、崩解带、水解带、母岩、土壤层;三塘湖盆地马19井火山岩风化壳中溶蚀带、崩解带、水解带、母岩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7.6%、13.4%、6.2%、4.8%(图15-12),试油结果证实溶蚀带对应井段油产量最高。

图15-11 不同岩性、蚀变程度火山岩平均孔隙度分布

4.火山岩储层形成主控因素
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保持、改造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原生孔隙和裂缝主要受原始喷发状态,即火山岩相控制;在相同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裂缝的发育和保存程度也受到原始喷发状态的控制。火山喷发后,冷凝熔结和压实固结形成的火山岩,原生气孔互不连通,没有渗透性,只有经过后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才具有储集性。火山作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作用及流体作用,是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A.火山作用
原生型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岩相的控制。不同岩石类型的火山岩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系统。如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石炭系火山岩中,火山碎屑岩具最高的孔隙度,一般为1.26%~30.08%,平均为9.84%;其次是安山岩,平均孔隙度为8.14%;凝灰岩平均孔隙度为7.92%;玄武岩孔隙度最低,平均为5.89%。
岩相是影响原生型火山岩储集层的重要因素,不同岩相、亚相具有不同的孔隙类型,同一岩相的不同亚相储集层物性差别很大。火山通道相储集空间主要为孤立的气孔及火山碎屑间孔;火山爆发相以火山碎屑岩产出为特征,爆发时的冲力将顶板及围岩破碎形成大量裂缝、裂纹,同时形成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间孔及气孔发育;由于火山爆发相一般都处于古地貌高处,容易遭受风化淋滤作用,溶蚀孔(洞)和溶蚀裂缝发育,能够形成有利储集层。火山喷溢相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熔岩原生气孔发育,次生孔隙主要表现为长石的溶蚀和玻璃质经过脱玻化形成长石、石英等矿物后产生体积缩小产生的孔隙。侵出相中心带亚相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孔、晶间孔等微孔隙,储集物性较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图15-12 三塘湖盆地马19井风化壳结构及物性特征

B.火山喷发环境
喷发环境对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火山在水体深部喷发,溶解于岩浆中的挥发分不容易逃逸难以形成气孔,故原生气孔不发育,加之水体的共同作用,火山岩发生明显的蚀变(绿泥石化)和充填作用,使本来就少的原生孔隙减少。在浅水环境或陆上喷发时,特别是喷发时若遇大气降水,一方面溶解于熔浆中的挥发分可以大量逃逸形成原生气孔,另一方面由于炽热岩浆突遇水体产生淬火作用形成大量原生微裂隙,并把原生气孔很好地连通起来,构成良好的原始储集空间。
C.成岩作用
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充填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等,它们对储集层形成的作用不尽相同,主要控制次生储集空间发育。充填作用降低储集层孔渗性,不利于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压实作用不利于储集层的形成、保存及发展,特别是对火山碎屑岩影响显著。较常见的成岩蚀变包括绿泥石化、方解石交代、沸石化等,对火山岩储集层形成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火山岩中的气孔往往不直接成为储集空间,而是先被绿泥石、沸石、方解石等充填,而后被地下水溶蚀,再由裂缝连通才能成为储集层。
D.构造作用
构造运动和构造部位对断裂的形成、裂缝的发育程度起着主导作用。裂缝的形成对储集层发育有3方面的影响:①在气孔-杏仁发育带形成裂缝,提高气孔的连通程度,增加渗透率,特别是地表淡水或地下水沿裂缝对火成岩进行溶解改造,在原来气孔、残余气孔及基质晶间孔的基础上形成大量的溶蚀孔隙,甚至溶洞;②在致密段形成裂缝,可形成单纯的裂缝型储集层,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发育溶孔,甚至溶洞;③裂缝的存在可改善地层水分布和流动特点,促使溶解作用的发生,岩心或显微镜下所见沿构造裂缝发育的次生溶孔,就是该作用的结果。如三塘湖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至少发育两期构造裂缝,其中Ⅰ期裂缝形成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对储集层影响较大,但裂缝本身绝大部分已被充填;Ⅱ期裂缝规模较小,对储集层改造作用不如Ⅰ期,但因该期裂缝大部分为开启缝,充填物质少,对储集层质量提高有较大意义。

形成大型油气田需要哪些特殊的地质条件?
答:坳陷(凹陷)深意味着形成石油的生油岩埋藏深,厚度大,生烃能力强,生成的油气资源丰富。中国大油田中,坳陷面积大、埋藏深易形成大油田,如大庆巨型油田;凹陷面积小但埋藏深也能形成大油田,例如,在面积仅为800平方千米的辽河大民屯凹陷找到了静安堡大油田(储量1.8亿吨)。据统计,渤海湾盆地的17...

3天发现2个10亿吨大油田,说好的石油枯竭呢?
答:一、石油的形成假说 关于石油的形成,如今有两种广为流传的假说。一是 生物沉积成油假说 ,这个假说流传度最广,并且也最为学界所认同。其核心简单来讲,就是说石油是因为远古生物死后的遗体,在一系列地质活动下,被埋藏在地下深处;随后又经历众多物理化学反应,转为碳氢化合物,之后开始往上“浮...

山西省发现千亿方大气田,气田存在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答:气田形成的条件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通常和石油埋在一起,上面是轻气,下面是重油。人们称这种天然气为“油田伴生气”。当然,天然气也可以单独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天然气田”,在古代,树木在地面上和各种动物...

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
答:油气藏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生油气层: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巖,在成熟条件下转化成油气。2. 储集层:具有足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以储存和输出油气。3. 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上方,阻止油气向上散逸。4. 圈闭: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被构造或岩性障碍物阻挡,形成...

鄂尔多斯坳陷区中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
答:总之,中部大气田奥陶系在西倾的大斜坡背景上,古岩溶台地与生烃中心的叠合配置,处在潮坪的有利相带上,有古地貌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有石炭系铝土岩优质盖层,有溶沟充填(石炭系泥质层)封堵,有潮坪东侧的盐洼地层区域封堵等有利条件才形成盆地中部大气田。 (二)陕99井区二叠系岩性气藏 陕99井区是以鼻隆为背景的...

油气藏或油气田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地质条件
答:储存:油气要储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只有在构造运动不剧烈、岩浆活动不频繁,变质程度不深的情况下,才利于油气的储存。相反,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剥蚀深度大,甚至岩浆活动的地区,油气是无法储存的。 简述油气藏形成必要条件。 在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过程中,挤压抬升作用使古隆起顶部地层遭受侵蚀,造成早期聚集油气的大量散失,...

海相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以阿拉伯-波斯湾盆地油气富集条件剖析为例...
答:(6)从整体上来说,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其与构造发育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多个含油气带。(7)波斯湾盆地具有良好的后期保存条件。但在盆地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a.克拉通区 由于宽广陆棚和含盐层系的存在,使后期的侧向挤压作用对地台区已形成的构造所产生的影响不大。含油气构造上一般大断裂很少,虽有...

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特征
答:(三)十屋断陷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分布规律 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深断陷,断陷面积约1848km2,其断陷层系建造最大厚度达7000m,坳陷层建造厚度3000m,是一个具有特高生烃丰度的断陷。但该断陷后期卷入东部挤压反转构造作用,发生较强的挤压隆升剥蚀,盆地边缘区域最大剥蚀量达1500m,造成了...

克拉2特大型煤成气田形成条件总结
答:克拉2气田的上述特点世界上并不多见,为此,国家“九五”科技攻关99-111 项目领导小组2000年在青岛召开的“克拉2气田成藏及地质特征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克拉2气田成藏主控因素的共识是:①有非常有效的高丰度的气源及超强的充注条件,这是形成克拉2大气田的根本;②巨厚的、封闭性异常优良的膏盐质...

靖边气田基本特征
答:在古风化壳的岩溶高地及斜坡部位,岩溶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并存,产生多种类型孔隙发育、物性良好的储渗体,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储集和圈闭条件。同时由于物理风化剥蚀作用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造成沟壑纵横,为天然气的运聚创造了良好的通道。其上区域性的铝土岩盖层及上古生界泥岩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因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