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的景点“汲古得绠处”,这一名字是什么意思? 谁能提供留园内部的游览路线,分别经过哪些景点?急求

作者&投稿:盛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出于唐代韩愈的诗句:“汲古得修绠。”汉代的刘向(前77-前6)在《说苑》中借管仲之口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其意谓钻研古人的学问,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才能觅得“线索”,可以汲取深井之水(学问)。



这是出于唐代韩愈的诗句:“汲古得修绠。”汉代的刘向(前77-前6)在《说苑》中借管仲之口说,“短绠不可以汲深井”,其意谓钻研古人的学问,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才能觅得“线索”,可以汲取深井之水(学问)。

留园山水营造手法是什么~

园具体参考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wO61Yj8CUOUm_LKhFmgxJEyFErQnjBSPoe7RUonZIrgVUPaFvZRPhGXTeZX6HnfCvbr5D_Rk6IQvT8My-Pg8Gj0pNG6meXpIXK5LVwS_SG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
留园全景图[3]
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4]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西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5]

3建筑特色编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
留园[6]
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1]

4主要景点编辑
绿荫
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
盆景园[7]
,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
恰杭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与航同,《说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时已有。
可亭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馆之西,刘氏时曾名西爽,今俗称西楼。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和曲溪楼相通。
花房
此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产场地约三亩。盛氏时就有。在南花房北,解放后一直租给原园林职工居住。 1999 年留园为整治周边环境,动迁原北花房及周边民居,改造并扩建了北花房,改造后的北花房建在半边街一线上,沿街一排房舍为职工休息及存放农药、工具场所,房前朝南为花卉生产场地,原北花房位置则为盆景工作场地。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
小蓬莱
《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
待云庵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 1982 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静中观
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语意超尘出世。建筑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此名刘氏时就有。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小桃坞
此处多桃杏,故名。建筑五开间,其前附有二个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园时增设,原为草顶,后改瓦。现为外宾接待室。
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
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地址在东园一角内。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君子所履
君子,为德者之称;履,《说文》,足所依也。指此处为有德的君子涉足场所。建筑为盛氏时所建,后毁。 2000 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为方亭,单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洞天一碧
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
盛家祠堂
盛康在得留园后,于光绪十八年(公元 1892 年)建立义庄,额为“龙溪盛氏义庄”,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前二进今辟为卖品部,后二进为楼,楼两侧建有烽火墙,楼下大厅今辟为留园展示馆,展示介绍留园历史和文化艺术。
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
闻木樨香轩
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绠。”《说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绠 ,井索也。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这里从前是书房。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这块大理石是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
私宅
留园内私宅共有三处,一为留园路 400 号(原 86 号,今园林档案馆位置),盛康得园后购得,是老宅,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 年)宅中主厅翻修,结构一新,取名“永善堂”(参见香禅日记)。其地解放后为民居,宅地低于门前马路 2 — 3 尺,曾见宅中井台边半块残碑,已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迹模糊,内容为诰封某氏为一品夫人。二为东宅,即刘恕住宅(笔者曾在其遗址见到一个明代鼓磴,黄石中空,疑此片住宅前身有可能是徐泰时旧居),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 年)售于程氏,旋改建为二程夫子祠,清末为盛氏所有(参见姚承祖《营造法原》),抗战时期,日寇强拆朱家庄一带民居,扩充兵营,导致大批难民涌入,至解放初,建筑已破坏殆尽,而宅中备弄变成通道,后称之为五福弄。 2000 年,留园整治周边环境,动迁所有民居,今售票处、停车场、办公大楼,就是在其遗址上所建。三为正宅,盛家祠堂西侧有南北二座楼,即是其正宅,按香禅日记,其宅与祠堂都是在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园的三处住宅,如今独剩这处

留园不太大,是前宅后园,游览路线自己设定吧。分西、北、中、东四区,西区以山景为主,北区现为盆景区,中区是山水,东区以建筑取胜。景点嘛,挺多的,主要集中在中东两区, 中部主要有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远翠阁、汲古得绠处、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濠濮亭、小蓬莱;东部主要有五峰仙馆、鹤所、石林小屋、揖峰轩、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厅、冠云台、冠云楼,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此外还有舞蹈、昆曲表演,值得一看。

细数苏州文化遗产,居然有这么多!
答: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着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

留园(苏州古典园林)详细资料大全
答: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

去苏州留园游玩有什么景色推荐呢?
答:汲古得修绠——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峰——冠云台——又一村一西部假山——活泼坡地——盛家祠堂 推荐景点: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留园是怎么布局的?
答: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

苏州留园简介
答:3、主要景点 绿荫、恰杭、可亭、西楼、花房、冠云峰、济仙亭、明瑟楼、小蓬莱、濠濮亭、亦不二、待云庵、冠云楼、冠云亭、揖峰轩、静中观、又一村、至乐亭、自在处、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闻木樨香轩、汲古得修绠、雨过天晴图、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等 4、留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苏州园林留园旅游景点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平面图高清
答:3、主要景点绿荫、恰杭、可亭、西楼、花房、冠云峰、济仙亭、明瑟楼、小蓬莱、濠濮亭、亦不二、待云庵、冠云楼、冠云亭、揖峰轩、静中观、又一村、至乐亭、自在处、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闻木樨香轩、汲古得修绠、雨过天晴图、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等4、留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

苏州留园,网师园对联
答:——朱彝尊撰汲古得修绠处联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杨仁恺撰门厅“留园全景图”两侧联 辟三弓地,罗千种花,引他浪蝶游蜂,香袭帘栊狂欲醉;费一年功,作十日赏,看到长红小白,欢联觞咏胜于仙。——张荣培撰联 仁镜长明,智华恒照;盘涡似谷,覆岭疑船。——赵之谦撰联 ...

苏州留园有什么美景?
答: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风格十分明显是清代风格。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的景点有绿荫、恰杭、可亭、西楼、冠云峰、济仙亭、济仙亭。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

留园的主要景点
答: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雨过天晴图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正宅,盛家祠堂西侧有南北二座楼,即是其正宅,按香禅日记,其宅与祠堂都是在光绪十四年(公元 1888 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园的三处住宅,如今独剩这处...

苏州园林热门打卡攻略
答:二,留园 留园是古典私家园林,是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完美融合。整个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一步一景,秀气但绝不小气。 游览的线路 入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庄--闻木樨香轩--可亭--远翠阁一-汲古得修绠--清风池馆--濠濮亭-曲溪楼--五峰仙馆(金丝楠木厅、大理石屏风)--揖峰轩--石林小院--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