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合原文 水浒传原文(全部)

作者&投稿:欧阳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浒传》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
  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
  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
  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
  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
  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
  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
  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
  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
  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
  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
  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
  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
  行部队,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
  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
  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
  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
  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
  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
  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
  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
  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
  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
  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
  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
  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
  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
  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
  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
  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
  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
  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
  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
  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
  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
  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
  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
  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
  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当晚各自权歇。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
  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
  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
  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
  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
  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
  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
  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
  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如平。千
  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
  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
  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
  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
  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
  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
  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
  时,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
  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
  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皆敛迹。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
  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
  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
  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
  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
  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微闪开眼
  来看那蛇时,但见:
  昂首惊飙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折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片
  玉,尾梢斜卷一堆银。
  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
  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
  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
  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
  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
  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
  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
  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
  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
  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
  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
  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
  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
  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
  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
  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
  “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
  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
  太尉道:“曾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
  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
  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
  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复道:“贫
  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太尉又
  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
  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
  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往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
  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真人答
  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
  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
  过!”真人道:“太尉且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
  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
  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
  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
  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
  人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
  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
  驱邪殿。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
  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着�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
  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
  道:“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道:“此殿是甚么去处?”真人答道:“此乃是前
  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
  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
  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
  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
  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
  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
  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
  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
  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
  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
  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
  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
  锁,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
  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
  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
  一照时,四边并无一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
  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籙,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
  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
  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
  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
  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
  将锄头铁锹来掘开。”
  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
  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碑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
  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
  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
  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
  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
  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
  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
  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
  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
  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
  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
  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
  儿洼内聚神蛟。
  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水浒传》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
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
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
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
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
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
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
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
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
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
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
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
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付与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
行部队,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但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
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驰驱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
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
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
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
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
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
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
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
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
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
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
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
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
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见?”真人
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
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
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师在山顶庵中,何
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这代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
非常,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
道:“似此如何得见?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赍捧御书丹诏,亲奉
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
真人禀道:“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
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
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从京师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
诚。既然恁地,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
当晚各自权歇。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
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
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
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
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
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
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
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
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
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如平。千
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
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
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
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
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
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了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
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
时,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
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
伸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
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皆敛迹。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
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
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
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
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
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微闪开眼
来看那蛇时,但见:
昂首惊飙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折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片
玉,尾梢斜卷一堆银。
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
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
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
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餶飿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
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
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
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
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
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
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
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
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
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
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
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
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
“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
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问
太尉道:“曾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吃了
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惊得下官
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拦住去
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复道:“贫
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人。”太尉又
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
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识得俺么?’他道:‘已都知了。’
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往东京去了,下官因此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
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真人答
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
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
过!”真人道:“太尉且请放心。既然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
场醮事,祖师已都完了。”太尉见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
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
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罢,止宿到晓。
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
人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
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
驱邪殿。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
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格子,门上使着�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
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
道:“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道:“此殿是甚么去处?”真人答道:“此乃是前
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
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天师,亲手便添
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
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十余年,也只听闻。”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
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
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
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
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
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
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
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
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
锁,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
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
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
一照时,四边并无一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
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籙,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
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
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
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
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
将锄头铁锹来掘开。”
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
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碑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
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
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
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
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
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
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
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
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
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
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
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
儿洼内聚神蛟。
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诗曰: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
百官朝贺。但见: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
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廉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
尾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
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民不聊生,伤损军民多矣。
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
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
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众皆
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
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缧绁之厄。以
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
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
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
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
将丹诏付与洪太尉为使,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子盛了御香,带
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迳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
见: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
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且说太尉洪信赍擎御书丹诏,一行人从上了路途。夜宿邮亭,朝行驿站,远
程近接,渴饮饥餐,不止一日,来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随即差人
报知龙虎山上清宫住持道众,准备接诏。次日,众位官同送太尉到于龙虎山下。
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
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太尉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
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
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
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谖,墙院后好山环
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呜金
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
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当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从,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
中供养着。洪太尉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
“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
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诏,如何得
见?”真人答道:“容禀: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
丈献茶,再烦计议。”当时将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与众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
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斋罢,太尉再问真人道:“既然天
师在山顶庵中,何不着人请将下来相见,开宣丹诏?”真人禀道:“太尉,这代
祖师,虽在山顶,其实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尘。能驾雾兴云,踪迹不定,
未尝下山。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太尉道:“似此如何得
见!日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为使,赍捧御书丹诏,亲奉龙香,来
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本醮,以禳天灾,救济万民。似此怎生奈何?”
真人禀道:“朝廷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
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
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太尉听说,便道:“俺人京师食素到此,
如何心不志诚,依着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当晚各自权歇。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请太尉起来,香汤沐浴,换了
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
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
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太尉别了众人,
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
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
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
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
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
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
B057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
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
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
是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
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
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
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
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
毛披一带黄金色,爪露银钩十八只,睛如闪电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
腰展臂势狰狞,摆尾摇头声霹雳。山中狐兔尽潜藏,涧下獐B058皆敛迹。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
倒在树根底下,諕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
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
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
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
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
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
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望后便倒在盘砣石边。微闪开
眼来看那蛇时,但见:
昂首惊飚起,掣目电光生。动荡则拆峡倒冈,呼吸则吹云吐雾。鳞甲乱分千
片玉,尾稍斜卷一堆银。
那条大蛇迳抢到盘砣石边,朝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
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
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
下官!”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饣骨饣出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
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
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
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风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
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但见: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
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鬃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衰衣卧月明。
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
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采,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
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
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
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
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
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仙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
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
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
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众道士接着,请至方丈坐下。真人便
问太尉道:“会见天师么?”太尉说道:“我是朝廷中贵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
吃了这般辛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为头上至半山里,跳出一双吊睛白额大虫,惊
得下官魂魄都没了。又行不过一个山嘴,竹藤里抢出一条雪花大蛇来,盘做一堆,
拦住去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尽是你这道众戏弄下官!”真人
覆道:“贫道等怎敢轻慢大臣!这是祖师试探太尉之心。本山虽有蛇虎,并不伤
人。”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动,方欲再上山坡,只见松树傍边转出一个道童,
骑着一头黄牛,吹着管铁笛,正过山来。我便问他:‘那里来?认得俺么?’他
道:‘已都知了。’说:‘天师分付:早晨乘鹤驾云,望东京去了。’下官因此
回来。”真人道:“太尉可惜错过!这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道:“他既是
天师,如何这等猥獕?”真人答道:“这代天师,非同小可!虽然年幼,其实
道行非常。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世人皆称为道通祖师。”洪太
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真人道:“太尉但请放心。既然
祖师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这场醮事,祖师都已完了。”太尉见
说,方才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请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放了,
留在上清宫中,龙香就三清殿上烧了。当日方丈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酌。至晚席
罢,止宿到晓。
次日早膳已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太尉大喜。许多人
从跟随着,步行出方丈,前面两个道童引路,行至宫前宫后,看玩许多景致。三
清殿上,富贵不可尽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
殿、驱邪殿,诸宫看遍。行到右廊后一所去处,洪太尉看时,另外一所殿宇。一
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
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甗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
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太尉指着门道:“此殿是什么去处?”真人答道:
“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太尉又问道:“如何上面重重叠叠贴着
许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但是经传一代
天师,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
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锁用铜汁灌铸,谁知里面的事。小道自来住持本宫三
十余年,也只听闻。”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
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摩王什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
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
你等要妄生怪事,扇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
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
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
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着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
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
假称锁镇魔王,扇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真人等
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槌打开大锁。众人
把门推开,看里面时,黑洞洞地,但见: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意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
怎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
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
打一照时,四边并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太半
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
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
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辏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
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
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
与我多唤几个火工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
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什么!碑
上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
“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
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
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
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刺刺一声
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
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槌击碎了始皇辇。一风
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
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
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
目睁疑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问
道:“走了的却是什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
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亡餐。直使宛子城中藏猛虎,蓼儿洼内聚飞
龙。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回 

原文: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

白话译文: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只见参政文彦博说道:“现在瘟疫盛行,伤损了很多军民,希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祷求消天灾”。

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便去龙虎山请来了张真人。然后命洪信为天使,张真人亲自将丹昭付与洪太尉,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找张天师。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背了诏书,带了数十人,上了驿站。

太尉都已准备好,上山去了,路上大虫、大蛇都没将他吓退,天师见他有诚意,便没等他爬上山顶,就已去了东京,祈禳瘟疫。过了几天,洪太尉知道天师已把瘟疫消除了,兴奋不已,便和住持真人等众多人士去游山。

去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伏魔之殿”,上面有许多大锁、封皮。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

扩展资料

思想内容: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

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嘉佑仁宗在位第三年,瘟疫盛行,洪元帅奉皇帝之命前往江西忻州龙虎山,并宣布邀请后汉天师张真人前来抗击瘟疫。

洪元帅上山去找天师,

邱虹依靠自己的力量,拒绝听从道士的建议,他撬开锁,撕掉封印,强行打开了“恶魔神殿”。

释放了神殿中被压制的36颗最高级别的恒星和72个地球男性因子。这108颗星星遇到了后来的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命令追随者隐藏恶灵,向天师谎报瘟疫已经消灭,并得到仁慈的皇帝的奖赏。

《水浒传》讲述了梁山英雄反抗压迫、水泊梁山在宋朝的成长和接受,以及他们接受并最终灭亡后为宋朝而战的宏大故事。

它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赞扬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及其社会理想,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

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

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

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水浒传原文第一回原文~

《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原文节选:
话说故宋,哲宗皇帝在时,其时去仁宗天子已远,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踢得好脚气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球。
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在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扩展资料
关于《水浒传》第二、三回梗概
1、《水浒传》第二回: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九纹龙史进和少华山上的三个庄主,白花蛇阳春,跳涧虎陈达,还有神机军师朱武因一庄客出卖,火烧山庄,半夜突围从华阴县的官兵手中逃脱。
然后去找自己的师傅,途经大名府,遇见鲁达,一起吃酒时碰见卖唱父女哭泣,鲁达询问原由,后被当地一霸镇关西的恶性激怒,而后第二天送走父女后,为民除害,三拳打死镇关西。
2、《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鲁达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关王刀一样的戒刀和禅杖。
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达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参考资料来源:互动百科-《水浒传》第一回

第00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0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3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004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005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0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009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010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011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12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第013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014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015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016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017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018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019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020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021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022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023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024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025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026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027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0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0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030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0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032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033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034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035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036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039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040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041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042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043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044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045回 病关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046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047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048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049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0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0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052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053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054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055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056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057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058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059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060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061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0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063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064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065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066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067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068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069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070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第071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第072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073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074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075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076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077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078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079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080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0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082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083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084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085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086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087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088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089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090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091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092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093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094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095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096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097回 陈 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098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099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100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 宋江同奏捷
第101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 生奸
第102回 王庆因奸 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103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104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105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106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汨没破坚城
第107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108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109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111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112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 陵郡
第113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114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115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116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118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119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120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再见

水浒传读后感(每十回300)
答:刚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我看《水浒传》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剧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来就没认真看.迫不得已,只得从网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读,竟发现:其实水浒传真的是不错.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

急求水浒传章节读书笔记10篇
答: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哪个GGJJ知道水浒传的资料?
答:《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 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 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 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 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 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 作为那个统治集团...

谁知道《水浒传》书名的典故?急!!!
答:《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水浒传中的故事有哪些
答:第二天,鲁提辖让金氏父女走后,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约莫着他们走远了,就去找郑屠去了。 鲁提辖先...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水浒传的...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摆,西门庆吓了一跳,认出是武松,想跳窗逃走,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

冰浒传的五步回眸整本书第一步怎么写
答:冰浒传的五部回眸整本书第一步写张天师祈禳瘟疫。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梁山好汉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

水浒传经典名言语录
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两句大意是:光听说名字不如眼见一面,亲自见面胜于听说姓名。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荣枯事:好事或坏事。这两句大意是:进门之后不用同主人遇到好事或遇到坏事,察颜观色便可得到准确的结论,这两句俗语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只要看看脸色,...

《水浒传》第一章读后感是什么?
答:从这个故事看出,当时的太尉胆小怕死,不听劝。由此可见,当时的宋朝是多么昏暗,竟用这样的人当太尉。洪太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值得表扬的是他有一颗真诚的心,做事有毅力。需要批评的地方是他不听别人劝告,酿成大错。评价 水浒传这一本书,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

高人相救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20篇
答: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

“浒”也念“xu(3声)”为什么叫水浒(hu)转
答:“浒”(hu),水边。《诗经·王风·葛(艹字头下三个田字)》:“绵绵葛(艹字头下三个田字),在 河之浒。”“浒”(xu)地名用字。江苏吴县有浒墅关;江西有浒湾。以上是《辞海》的解释。应该 说,“浒”是一个较为冷僻的字。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给这部书起这个书名呢?对此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