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几个音调?各个音调都怎么组词? “都”(DOU)有几个音调?各个音调都怎么组词?

作者&投稿:夔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 #hé

【释义】 ①相处融洽;配合得好:和好|和睦|和谐。②温顺;平缓:温和|和善|和缓|心平气和。③调解;结束争端:和解|谈和|讲和。④体育比赛不分胜负:和棋|和局。⑤数学上指两个数以上加起来的总数:和数|总和。⑥连带;连同:和盘托出|和衣而卧。⑦跟;同;与:弟弟和妹妹|她和我说过。

【和蔼】 #hé’ǎi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例句〗我们的语文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

【和风细雨】 #hé fēng xì yǔ 比喻做事不粗暴,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例句〗帮助别人解决思想问题,一定要和风细雨地给人家指出不足之处,以理服人。

【和睦】 #hémù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例句〗这个大院住了十几户人家,十几年来和睦相处,邻里关系特别好。

【和平】 #hépíng 指没有战争的状态。

〖例句〗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和气】 #héqi ①态度温和。②和睦。

〖例句〗同学间要友好相处,不要为了一点小事伤了和气。

【和善】 #héshàn 温和善良;和蔼。

〖例句〗小林做事细心,为人和善,爱帮助困难同学,深得老师的信赖和好评。

【和谐】 #héxié 配合得适当和协调,比喻感情好,气氛融洽。

〖例句〗我们的小合唱队排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唱起来声音却很和谐。

【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例句〗汽车开动了,年轻的售票员阿姨朝旁边坐着的老大爷和颜悦色地说:“ 大爷,你拿好票,到了站我招呼您。 ”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和 <形>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和顺;平和

和(龢)hé

⒈音乐和谐:音声相~。〈引〉和睦,协调:~谐。百姓~。

⒉温柔,不猛烈:温~。柔~。~颜悦色。~气致祥。

①没有战争:~平共处。

②温和,不猛烈:药性~平。

⒊平息争端:~解。讲~。媾~。

⒋不分胜负:~棋。

⒌搀入,连同:搀~。~衣而睡。~盘托出(连盘子一起托出来。〈喻〉全部拿出来或完全说出来)。

⒍介词。对,向:~小孩讲话,要讲得通俗易懂。

⒎连词。跟,同,与:云~月。你~他。

⒏数学上指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加起来的总数:三跟五的~是八。二加三加四的~是九。

和hè跟着唱:一唱百~。曲高~寡。〈引〉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题材而写作:~诗。奉~一首。

和hú

⒈打牌用语:〈表〉赢了:~牌。我~了。

和huó搅拌,揉弄:~泥灰。~面团。

和huò

⒈搀杂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稀泥(〈喻〉放弃原则,调和折中)。

⒉量词。洗衣服等换水的次数:衣服已洗三~。

⒊量词。熬药加水所熬的次数:头~药。三~药。

1 (同 活 谐音)和面
2 (同 或 谐音)和稀泥
3 (同 贺 谐音)附和 就这些 俺老师 教俺的

““都”(DOU)有几个音调?各个音调都怎么组词?”~

都 dōu,dū,
部首: 阝 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10


dōu
【副】
全部〖all〗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表示已经〖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另见dū



【名】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邦国的都城,国都〖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引申为城市〖big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头目,首领〖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hundred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吏的俗称〖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动】
建都〖founda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聚集〖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率领〖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形】
美好的样子〖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大〖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
统统,完全〖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另见dōu

都察院
dūucháyuàn
〖thecentralconerolorganizationinMing,Qingdynasties〗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都城
dūchéng
〖capital〗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都德
Dūdé
〖Daudet,Alphonse〗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都督
dūdu
〖governorofprovince;military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鸣騄?徐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command〗∶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都给事中
dūgǐshìzhōng
〖titleofofficerinMingDynasty〗官名。六科的长官,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都护
dūhù
〖titleofthehighestadministrativecommandingofficerinborderarea〗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都会
dūhuì
〖city;metropolis〗都市
都江堰
DūjiāngYàn
〖DujiangWeirs〗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都市
dūshì
〖metropolis〗∶国家的主要城市
〖city〗∶大的城市
都试
dūshì
〖amilitaryexaminationmannerinHanDynasty〗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如古都试之法。——宋·苏轼《教战守》
都司
dūsī
〖armyandgovermentoffice〗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都统
dūtǒng
〖commander-in-chiefofoneofthe“EightBanners”(military-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softheMannationalityintheQingDynasty)〗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
都尉
dūwèi
〖titleofthemilitaryofficersubtergeneral〗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都御使
dūyùshǐ
〖titleoftheofficer〗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都柱
dūzhù
〖thickcolumn〗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姓。
皆全


dōu
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
皆全

笔画数:10;
部首:阝;
笔顺编号:1213251152

都 拼音:dōu dū

部首:阝,部外笔画:8,总笔画:10 ; 繁体部首:邑,部外笔画:9,总笔画:16


五笔86&98:FTJB 仓颉:JANL

笔顺编号:1213251152 四角号码:476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FD

基本字义


--------------------------------------------------------------------------------

● 都

dūㄉㄨˉ

◎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 总:~为一集。

◎ 居:“~卿相之位”。

◎ 古代称头目、首领。

◎ 姓。

其它字义


--------------------------------------------------------------------------------

● 都

dōuㄉㄡˉ

◎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汉英互译


--------------------------------------------------------------------------------

◎ 都

all big city capital

相关词语


--------------------------------------------------------------------------------

◎ 都

皆 全

English


--------------------------------------------------------------------------------

◎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 都 dōu

〈副〉

(1) 全部 [all]

(2)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4)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5)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even]。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6) 表示已经 [already]。如: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7) 另见 dū

基本词义


--------------------------------------------------------------------------------

◎ 都 dū

〈名〉

(1)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 同本义 [capital],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3) 又如: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4) 邦国的都城,国都 [capital]

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都门帐饮无绪。——宋· 柳永《雨霖铃》

(5) 又如: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6) 引申为城市 [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王安石《报任安书》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 又如: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8) 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fief;feud]

凡造都鄙。——《周礼·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邦都之赋。——《周礼·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9) 又如: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10) 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region;countryside]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儒林外史》

(11) 头目,首领 [head]。如: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12) 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hundred persons]。如: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13) 吏的俗称 [official]。如: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词性变化


--------------------------------------------------------------------------------


◎ 都 dū

〈动〉

(1) 建都 [found a capital]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2) 聚集 [accumulate]

都,凡也。——《广雅·释训》

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水经注·水文注》

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

(3) 又如: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4) 率领 [command]。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 都 dū

〈形〉

(1) 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三国志·孙韶传》

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战国策·齐策》

(2) 又如: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3) 大 [great]

军惊而怀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 都 dū

〈副〉

(1) 统统,完全 [all]

都,凡也。——《广雅·释训》

(2) 又如: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3) 另见 dōu

常用词组


--------------------------------------------------------------------------------


◎ 都察院 dūucháyuàn

[the central conerol organization in Ming,Qing dynasties] 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

◎ 都城 dūchéng

[capital]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 都德 Dūdé

[Daudet,Alphonse] 法国小说家。其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最后一课》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 都督 dūdu

(1) [governor of province;military governor]∶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command]∶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都给事中 dūgǐshìzhōng

[title of officer in Ming Dynasty] 官名。六科的长官,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 都护 dūhù

[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m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都会 dūhuì

[city;metropolis] 都市

◎ 都江堰 Dūjiāng Yàn

[Dujiang Weirs]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在四川省灌县境内。该工程为公元前256年秦朝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后历代又经改造,工程系将部分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灌溉农田,过去总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目前已达46万公顷

◎ 都市 dūshì

(1) [metropolis]∶国家的主要城市

(2) [city]∶大的城市

◎ 都试 dūshì

[a military examination manner in Han Dynasty] 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如古都试之法。——宋· 苏轼《教战守》

◎ 都司 dūsī

[army and goverment office] 指都指挥使司,掌管一方军政的官署

以钦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都统 dūtǒng

[commander-in-chief of one of the “Eight Banners” (military-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

◎ 都尉 dūwèi

[title of the military officer subter general]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 都御使 dūyùshǐ

[title of the officer]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都柱 dūzhù

[thick column] 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zdic.net 汉 典 网】

如何区分"新月"和"残月","上弦月"和"下弦月
答:根据日期区分。新月: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残月:中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上弦月:上弦月...

怎样理解<岁暮到家>最后两句中的\"愧\"和\"不敢叹风尘\"
答: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注:蒋士铨(1725—1784年),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

4:3和16:9的区别(4:3分辨率的大小是多少像素)
答:黑色边框包含遮挡图片的弹幕。聊聊历史,为什么会有 4:3 的屏幕虽然现在16:9比例屏幕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据说爱迪生在发明电影机的时候,发现4:3的比例放映效果最好,导致了以后电视和电影院的大屏幕放映都采用这个比例。然而,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规模,如 quot0.618 quot...

英语音标中的":"和那个"点"代表什么意思
答:2.“ ’”单引号(或者叫撇点),标在上面的是重音,标在下面的是次重音。英语是拼音文字,字母就表达语音。然而英语有40多个发音,却仅有26个字母。为了能准确标识发音,从而引入了语音符号,这些语音符号称作音标(Phonetic symbol)。英语国际音标分为两种:英式音标(DJ音标)和美式音标(K.K.音标...

"合集"和"合辑"的区别
答:形式不同。合集是指同一作者的多种作品集子出在一本书里,比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其中包括《文集》《诗集》等。合辑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编辑概念,指编者将不同的作品辑录在一起出版,也指几个人一起编辑一部书,类似“合编”“合著”。合辑是指在一位或多位歌手的音乐作品,集合在同一张音乐...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是以什么作为划分依据的...
答:一、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是因为采用了公元纪年法,划分依据是以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二、简介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

"纤毛"和"鞭毛"的区别
答: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且长,在光镜下能看见。2、鞭毛 鞭毛是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二、长度不同 1、纤毛 纤毛一般长5~10微米。2、鞭毛 鞭毛一般长约150微米。三、组成不同 1、纤毛 纤毛本体、基体和纤毛...

win11程序和功能位置
答:1win11在注册表里删除浏览器首先右键点击quot开始菜单quot按钮,然后点击进入控制面板2其次在控制面板中找到quot程序和功能quot,左键单机进入3最后在quot程序和功能quot界面的左侧菜单中会看到quot启动或关闭浏览器功能quot最后在win 11前。随后官方公布了Win11规格功能和电脑要求32位CPU被淘汰,至少需要64位...

"左派"和"右派"这两个词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从哪个时候"诞生"了这两...
答:在概念上,左派指支持社会平等,反对阶级统治; 而右派认为社会分层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在范围上,左派通常包含进步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绿色政治,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左派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女权主义,自治主义,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 而右派通常包含保守主义,反动主义,新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