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的文言 文言文有哪些词序倒装?

作者&投稿:恭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等。 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于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公羊传·定公元年》)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战国策·齐策》
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天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
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秦策》)
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
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一直为后来写古文的人沿用。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吾何以传汝曹哉?(汪琬《传是楼记》)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2、宾语必须是代词。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韩非子·外储说下》)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舜丧于沧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礼记·檀弓上》)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代词宾语也应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晋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国语·晋语》)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圣人不爱己。(《荀子·正名》)
汉果不击我。(《汉书·赵充国传》)
汉代以后后置现象逐渐多了起来,但后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宾语前置的情况,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故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而狼未之知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 + 是(之)+ 谓语动词。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僖公十五年》)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于求之问。(《论语·先进》)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左传·僖公十五年》)
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国语·晋语》)
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十三年》)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列子·汤问》)
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么复指的指示代词一般用“之”。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国语·越语》)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列子·说符)
孔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夫子居之,何厌之有?(《论语·子罕》)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有两种方法:1、沿用原来格式,复指的代词只用“之”。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左传·宣公二年》)
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新语·资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周南·葛覃》)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往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四)强调介词的宾语: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古代汉语中再强调介词的宾语时,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军喊杀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秋阳以暴之,江汉以濯之。(《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上》)
若晋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
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左传·昭公元年》)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李斯《谏逐客疏》)
除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词有时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邶风·日月》)
其一二父兄惧坠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左传·昭公十九年》)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
此外,还有一种宾语前置的情况是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只限于“是”,其它代词不多见,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转·齐桓公伐楚》)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现代汉语的常规句式,但在古代汉语中有谓语前置的现象,主要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 (一)表示感叹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列子·说符》)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列传》)
大哉,尧之为君!(《论语·泰伯》)
宜乎,百姓之谓我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善哉,祁黄羊之轮也!(《吕氏春秋·去秋》)
(二)表示疑问语气。例:子也,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
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
何哉,君所谓逾者?(孟子·梁惠王上)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
3.用“者”又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语序。壮语后置的情况:1、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3、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4、还有的句子省略了介词并且把状语后置;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一、 如何理解语法的抽象性、生成性?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有语法的,哪怕是最原始的语言也是如此,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法具有抽象性和生成性两种最基本的特征。
抽象性是语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出来。例如:
一张纸/两支笔/三匹马/四碗饭/五辆公共汽车……可以归纳出数词+量词+名词组合成的偏正关系的规则。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因此,语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抽象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规则就象是数学公式,公式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当填入不同的数字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来。因此,词语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习,而语法规则却可以一套一套地学习。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话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
生成性是语法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来。这就表现为语法无限的生成性。语法规则的生成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 汉语语法的民族性表现在哪里?
语言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的集中表现就是它的民族性。汉语语法不象印欧语那样,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汉语不是没有语法,而是比较隐蔽。印欧语的语法就好像一条基本上在地面上流着的明河,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汉语语法却不然,它就象一条基本上在底下流着的暗河,虽然有时候也会冒出几个泉眼,有时候也会有一小段明河,但是总的来讲,它是相当隐蔽的。所以我们要用更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它、发现它。
三、 什么叫语法上的递归性?请举例说明。
递归,是从数学中借来的术语,语法上的递归性是指各种语法结构的关系是有限的,但是在语言单位的组合过程中,可以反复无限地使用这些有限的规则。例如: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偏正结构,再以偏正结构作中心语(即替换中心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扩展的偏正结构。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制的替换扩展下去,句法结构因此由简单变得复杂,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例如:他去。
我同意他去。
小张听说我同意他去。
四、 什么叫组合关系?什么叫聚合关系?试举例说明。
词语跟词语发生横向的结构关系,这就叫做组合关系。例如:我读书/他看报/。其中读和书;看和报之间是述宾的组合关系;我和读书;他和看报之间是主谓的组合关系。按照这样的组合关系还可以造出很多类似的结构来。
可以相互替换的词语语法功能如果相同,他们就形成了某种类聚,这就叫做聚合关系。例如上面的句子中我和他之间是聚合关系;读和看、书和报之间也是聚合关系。
五、 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2、 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 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
结构类型 短语 词 句子
联合 哥哥弟弟 兄弟 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 牛皮箱子 皮箱 伟大的人民!
述宾 管理家务 管家 欢迎新同学。
述补 说得明白 说明 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 年纪轻 年轻 我们上课。
六、 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其中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就有被动的承受,辣不怕动来承受辣,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怕不辣是怕的结果。



文言文语序分为哪几种~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貌似常考的就这仨

文言文中出现的倒装句式包括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几种类型。

序的文言常识
答:叙录〉引刘向〈别录> :"〈古文记》二百四篇。” 又引陈邵《周礼论•序> :"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 《大戴》 卢植,考诸家同异,附戴圣篇章,去其繁重,及所叙略,而行于世,即今 〈礼记〉是也。 ”《隋志〉则谓:"戴圣删〈大戴》为四十六,马融足 《月令>、(明堂位〉、〈乐记〉为四十...

序跋类文言文
答: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4. 游记类文言文有哪些 1、《满井游记》 明朝: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

次序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次序”就是文言文词汇。如《史记》:“商张右傍,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也可以说“序次”。如《国语.周语下》:“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

...不是通假字兰亭序的序能不能写成叙序和叙在文言文里是通假字吗_百 ...
答:序和叙不是通假字。“叙”的名词义项中有一个义项同“序”。作为书籍的序言,早期多写作“叙”,后期多写作“序”。例如《〈说文解字〉叙》、曹丕的《〈典论〉自叙》、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序,动词,意思是记叙、记述。而“叙”的动词义项中也有叙述的意思,...

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欢乐颂1718 2022-10-28 · TA获得超过14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古文阅读及答案任何 [湖北卷] 阅读下面...

《兰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答: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兰亭序》王羲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

赠序类的文言文
答:1. 送薛存义序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

文言文 序的最后能不能写 是为记
答:不能。序和记是不同的文种。“记”是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目的在于“记载”,为文章内容留下文字标志。让人们知道它。“序”是诗、词、文或书籍的“前言”,通常用来说明正文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或代为作者介绍文章或此书的内容并附加评论。不存在记录人、事、物的功用。“是...

有序言的文言文
答: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之乐事。” 4. 《湖南文征》序的文言知识点《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 《湖南文征》序 我的朋友湘潭人罗研生,把他编纂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并且嘱托我替他写一篇序言放在书的前面.我曾国藩自感孤陋寡闻,年龄又大了,身体也日益衰弱,...

《金山寺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金山寺序原文文言文翻译如下:一、《金山寺(并序)》原文: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