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跪求,历史上从三黄五帝,到清朝第一个黄和最后一个黄帝,还有篡权黄帝都有谁 上古中国历史,三黄五帝时期?

作者&投稿:霜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夏代年表: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发、癸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 公元前1300年
小辛 |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
廪辛 |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帝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995年——前997年 在位19年
穆王 前976年——前992年 在位55年
(共王当年改元)
共王 前922年——前900年 在位23年
懿王 前899年——前892年 在位8年
孝王 前892年——前886年 在位6年
夷王 前885年——前878年 在位8年
厉王 前877年——前841年 在位37年
(共和当年改元)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 在位14年
宣王 前827年——前782年 在位46年
幽王 前781年——前771年 在位11年

周朝帝王年表

武王 b.c.1134 b.c.1116
成王 b.c.1115 b.c.1079
康王 b.c.1078 b.c.1053
昭王 b.c.1052 b.c.1002
穆王 b.c.1001 b.c.947
共王 b.c.946 b.c.935
懿王 b.c.934 b.c.910
孝王 b.c.909 b.c.895
夷王 b.c.894 b.c.879
厉王 b.c.878 b.c.828
宣王 b.c.827 b.c.782
幽王 b.c.781 b.c.771
平王 b.c.770 b.c.720
桓王 b.c.719 b.c.697
庄王 b.c.696 b.c.682
僖王 b.c.681 b.c.677
惠王 b.c.676 b.c.652
襄王 b.c.651 b.c.619
顷王 b.c.618 b.c.613
匡王 b.c.612 b.c.607
定王 b.c.606 b.c.586
简王 b.c.585 b.c.572
灵王 b.c.571 b.c.545
景王 b.c.544 b.c.521
悼王 b.c.520 b.c.520
敬王 b.c.519 b.c.476
元王 b.c.475 b.c.469
贞定王 b.c.468 b.c.442
哀王 b.c.441 b.c.441
思王 b.c.441 b.c.441
考王 b.c.440 b.c.426
威烈王 b.c.425 b.c.402
安王 b.c.401 b.c.376
烈王 b.c.375 b.c.369
显王 b.c.368 b.c.321
慎靓王 b.c.320 b.c.315
赧王 b.c.314 b.c.256
惠王 b.c.255 b.c.249

秦朝帝王年表

庄襄王 b.c.249 b.c.247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汉朝帝王年表

(西汉)高祖 b.c.206 b.c.195
惠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帝 b.c.180 b.c.157
景帝 b.c.157 b.c.141
武帝 b.c.141 b.c.87
昭帝 b.c.87 b.c.74
宣帝 b.c.74 b.c.49
元帝 b.c.49 b.c.33
成帝 b.c.33 b.c.7
哀帝 b.c.7 b.c.1
平帝 b.c.1 a.d.5
孺子婴* 6 8
(新)王莽 9 23
(西汉)更始帝 23 25
(东汉)光武帝 25 57
明帝 57 75
章帝 75 88
和帝 88 105
殇帝 105 106
安帝 106 125
北乡侯 125 125
顺帝 125 144
冲帝 144 145
质帝 145 146
桓帝 146 167
灵帝 167 189
弘农王 189 189
献帝 189 220

三国帝王年表

〔魏〕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齐王 239 254
高贵乡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昭烈帝 221 223
后主 223 263
〔吴〕*大帝 222 252
会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乌程公* 264 280

晋朝帝王年表

(西晋)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怀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东晋)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废帝 365 371
简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6
安帝 396 418
恭帝 418 420

南北朝帝王年表

〔宋〕武帝 420 422
少帝 422 424
文帝 424 452
孝武帝 452 464
废帝 464 465
明帝 465 472
后废帝 472 477
顺帝 477 479
〔齐〕高帝 479 482
武帝 482 493
?林王 493 494
海陵王 494 494
明帝 494 498
东昏侯 498 501
和帝 501 502
〔梁〕武帝 502 549
简文帝 549 551
豫章王 551 552
元帝 552 554
贞阳侯 554 555
敬帝 555 557
〔陈〕武帝 557 559
文帝 559 566
临海王 566 568
宣帝 568 582
后主 582 589
〔北魏〕道武帝 386 408
明元帝 409 423
太武帝 424 452
南安王 452 452
文成帝 452 465
献文帝 465 471
孝文帝 471 499
宣武帝 499 515
孝明帝 515 528
孝庄帝 528 530
敬帝 530 531
节闵帝 531 531
出帝 531 532
孝武帝 532 534
〔东魏〕孝静帝 534 550
〔西魏〕文帝 535 551
废帝 551 553
恭帝 554 556
〔北周〕孝闵帝 557 557
孝明帝 558 560
武帝 560 578
宣帝 578 579
静帝 579 581
〔北齐〕文宣帝 550 559
废帝 559 560
孝昭帝 560 561
武成帝 562 565
后主 565 577
幼主 577 577

隋朝帝王年表

文帝 581 604
炀帝* 604 617
恭帝 617 618
唐朝帝王年表

高祖 618 626
太宗 626 649
高宗 649 683
中宗 683 710
睿宗 684 684
(周)武后 684 705
睿宗 710 712
玄宗 712 756
肃宗 756 762
代宗 762 779
德宗 779 805
顺宗 805 805
宪宗 805 820
穆宗 820 824
敬宗 824 826
文帝 826 840
武帝 840 846
宣帝 846 859
懿宗 859 873
僖宗 873 888
昭宗 888 904
哀帝 904 907

五代帝王年表

〔后梁〕太祖 907 912
末帝 913 923
〔后唐〕庄宗 923 925
明宗 925 933
闵帝 933 934
废帝 934 936
〔后晋〕高祖 936 942
出帝 942 946
〔后汉〕高祖 947 947
隐帝 948 950
〔后周〕太祖 951 954
世宗 954 959
恭帝 959 959

宋朝帝王年表

(北宋)太祖 960 976
太宗 976 997
真宗 997 1022
仁宗 1022 1063
英宗 1063 1067
神宗 1067 1085
哲宗 1085 1100
徽宗 1100 1125
钦宗 1125 1127
(南宋)高宗 1127 1162
孝宗 1162 1189
光宗 1189 1194
宁宗 1194 1224
理宗 1224 1264
度宗 1264 1274
恭宗 1274 1276
端宗 1276 1278
卫王 1278 1279

辽帝王年表

太祖 907 925
太宗 925 947
世宗 947 951
穆宗 951 969
景宗 969 982
圣宗 982 1031
兴宗 1031 1055
道宗 1055 1101
天祚帝 1101 1125

金帝王年表

太祖 1115 1123
太宗 1123 1135
熙宗 1135 1149
帝亮 1149 1161
世宗 1161 1188
章宗 1188 1208
永济* 1208 1213
宣宗 1213 1223
哀宗 1223 1234
元帝王年表

太祖 1206 1228
太宗 1229 1241
海迷失 1241 1246
定宗 1246 1248
海迷失 1248 1251
宪宗 1251 1259
世祖 1260 1294
成宗 1294 1307
武宗 1307 1311
仁宗 1311 1320
英宗 1320 1323
晋宗 1323 1328
天顺帝 1328 1328
文宗 1328 1329
明宗 1329 1329
文宗 1329 1332
宁宗 1332 1332
顺帝 1333 1367
西夏帝王年表

景宗 1032 1048
毅宗 1048 1068
惠宗 1069 1086
崇宗 1086 1138
仁宗 1139 1193
桓宗 1194 1205
襄宗 1206 1210
神宗 1211 1222
献宗 1223 1225
李晛 1226 1227

明朝帝王年表

太祖 1368 1398
惠帝 1398 1402
成祖 1402 1424
仁宗 1424 1425
宣宗 1425 1435
英宗 1435 1449
景帝 1449 1457
英宗 1457 1464
宪宗 1464 1487
孝宗 1487 1505
武宗 1505 1521
世宗 1521 1566
穆宗 1566 1572
神宗 1572 1620
光宗 1620 1620
熹宗 1620 1627
思宗 1627 1644
清朝十二帝王年表

太祖 1616 1626 努而哈赤
太宗 1626 1643 皇太极
世祖 1643 1661 顺治
圣祖 1661 1722 康熙
世宗 1722 1735 雍正
高宗 1735 1796 乾隆
仁宗 1796 1820 嘉庆
宣宗 1820 1850 道光
文宗 1850 1861 咸丰
穆宗 1861 1874 同治
德宗 1874 1908 光绪
宣统帝 1908 1911 溥仪

三黄五帝是指哪三黄哪五帝啊???~

所有人对皇帝这个称呼肯定都不陌生,而在“皇帝”之前,其实还有“三皇五帝”。而大部分人对“三皇五帝”,也有着一种朦胧的概念。那“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呢?

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字记载始于中古九朝第一朝弇兹朝晚期,距今约上万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客观地说:中国文字历史有一万多年,文字这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中国的朝代史总共分为,中国上古六朝: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中国中古九朝:弇兹朝、伏羲女娲朝、神农朝、轩辕朝、少昊朝、颛顼朝、高辛朝、青阳朝、陶唐朝,中国下古十三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一、中国上古六朝(约400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

盘古朝:君主盘古氏般瓠,远古时期约400万年前-约300万年前,纪元为开天辟地元年。人民具有能辨识天地的能力,开创了天地阴阳文化,此朝人类已别兽类,具有立体辨识能力,以群体劳动为生存条件,并诞生了信仰。

天皇朝:君主天皇氏望获,远古时期约300万年前-约170万年前,纪元为天灵元年,发明了数字、天干、地支,开创了五行文化,使人们有了最早的年历,发明了数字和工具。天皇朝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婚姻为血缘群婚,用天然火。此朝人类为熟练使用工具劳动的能人。

地皇朝:君主地皇氏岳鉴,远古时期约170万年前-约70万年前,纪元为地皇元年,古史记载地皇朝贡献有三,一定三辰,二分昼夜,三有岁月,使人们有了时间概念,具有成熟的语言,地皇朝诞生了日历和武术。

人皇朝:君主人皇氏恺胡洮,远古时期约70万年前-约20万年前,纪元为九皇元年,以九条河流划分了九大行政区域,这是九州最早的由来,诞生了以树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人皇朝诞生了以《九头纪》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书以及大量原始城镇和树皮衣服。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巢居,远古时期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纪元为巢皇元年,大巢朝为旧石器时期的中期,为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为主,禁止同族同辈男女通婚,群婚。诞生了以兽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

燧明朝:君主燧人氏燧允婼,远古时期约5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纪元为燧皇元年,燧明朝有十大发明(后期包含弇兹朝):一是木石取火,二是扶木纪历,三是结绳记事,四是图腾徽铭,五是榑木阳历,六是河图洛书,七是陶符文字,八是八索圭表,九是太极涡旋,十是天道文明。

二、中国中古九朝(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2071年):弇兹朝、伏羲女娲朝、神农朝、轩辕朝、少昊朝、颛顼朝、高辛朝、青阳朝、陶唐朝。

弇兹朝:君主织女氏风织女,约1万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纪元为女帝元年,以凤为图腾,弇兹朝与燧明朝一起研创了十大发明,诞生了以苎麻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婚姻制度禁止人与兽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缘婚姻制度。有文字符号记载始于弇兹朝末期,距今约上万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

伏羲女娲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风伏羲,立都陈仓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第二任君主凤女娲,纪元为女皇元年,以青龙和白蛇为图腾,立朝78位帝王。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创造八卦,“龙”图腾,诞生了蚕丝华服。

神农朝:君主炎帝姜魁隗,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纪元魁隗元年,以羊为图腾(麒麟)。此朝阶级出现了,首次出现了负责保卫工作的宫廷禁卫军和部落自卫军,并诞生了棉毛华服。此朝人类政治文明显著成熟。

轩辕朝:君主黄帝姬邦卉,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纪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为图腾,立朝后以黄龙为图腾,轩辕朝发展了苎麻、蚕丝、棉毛华服的基础上第一次诞生了古典华服制度,并为普及这种衣冠服饰制度而四处征战那些身着兽皮、树皮甚至不要脸皮的人,征服一词首次出现在轩辕朝。

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鸷,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纪元凤凰元年,以白凤和赤凰为少昊朝的图腾,凤凰白帝已鸷总管百鸟(百鸟即百官),此朝人类经济文明显著成熟。少昊朝第一次诞生了用蚕丝包裹鸟的羽毛的羽绒华服。

颛顼朝:君主黑帝姬乾荒,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纪元高阳元年,以黑龙和玄凤为颛顼朝的图腾,此朝宗教意识领域出现“九黎乱德”故颛顼朝进行了宗教改革,加速了社会分化,巫师阶层出现,神权成为特权,宗教信仰规范化,促进了社会进步。

高辛朝:君主帝喾姬俊,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纪元帝喾元年,以青龙和赤凤为高辛朝的图腾,帝喾政权时期中国的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社会活动的分工也日益明显,社会上家奴的大量出现,为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此朝人类科技文明显著成熟。

青阳朝:君主帝挚姜角,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纪元帝挚元年(癸巳年),以苍凤(青鸾)为青阳朝的图腾,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在逐渐回落时突然反弹,海水迅速向内陆推进,华东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全被洪水吞没。帝挚组织抗洪救灾,有计划地向丘陵和山地转移,重新划分氏族领地,正式建立青阳朝成为天下共主。

陶唐朝:君主帝尧伊祁放勋,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071年,纪元帝尧元年,以赤龙为陶唐朝的图腾,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末代帝尧舜帝派大禹成功治理水患,此朝人类制度文明显著成熟。

三、中国下古十三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为复兴朝代史,南北朝为亡国朝代史,隋朝、唐朝、宋朝为复兴朝代史,元朝为亡国朝代史,明朝为复兴朝代史,清朝算单独的中缘朝代史。复兴朝代史和亡国朝代史的区别标准就是看是不是以华夏衣冠为正朔和以中华汉民族为执政主体。附华服历史:1、原始华服一(人皇朝,树皮),原始华服二(大巢朝,兽皮),原始华服三(弇兹朝,苎麻)。2、古典华服一(伏羲女娲朝,蚕丝),古典华服二(神农朝,棉毛),古典华服三(轩辕朝,真丝)。3、礼仪华服(周王朝,绸布)。4、现代华服(共和国,纤维)。

中国上古六朝为皇朝史,中古九朝为帝朝史,下古十三朝为王朝史。至于近古就是共和国史,也就是近现代史!所谓的中外史,其实上古、中古都是一家,是到了下古时才有中外之说。到了近现代,中国学西方史,西方学中国史,才有了外国史这一说。(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字历史有一万多年,上5000年为独立史,下5000年为联盟史。)

—————————赏花赏尔赏音乐,算天算地算人间。手握九爻演万物,脚踏大道弄无限!

三皇五帝指的是历史上哪几位帝王?
答:(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答:”后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

历史上三皇 五帝有哪些?
答: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也有另外一种意思,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

人类始祖在中国远古历史中三皇五帝,是哪几
答: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三、帝兽:迁都于毫,订立节气。四、尧:发明造酒,创造围棋,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五、舜: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是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的主人公。总的来说,三皇五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功绩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答: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后期著作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增补了前后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后三皇之分,合为九皇。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书...

历史上是哪三皇五帝?
答:三皇:③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①黄帝、颛顼、帝喾、尧、②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③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中国历史上的三王五帝指的是哪几位?
答:是三皇五帝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究竟指的是哪几个人?
答: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