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白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
  唯心主义: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具体区别如下:
  【客观主义】
  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及其它一些分化出来的小派别)所信仰的“上帝”(或称“天主”)创造了世界,并主宰着世界,并且认为:只有“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原罪”,所有的人都堕落成“罪”的奴仆,只有信仰“上帝”(或“天主”)及其独生子基督耶稣,并求得“保佑”才能得救,死后进入天国。他们以《旧约全书》(继承于犹太教的经典)或《新约全书》为圣经。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对“人性”的“三重祝福”依次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亚当获得伴侣夏娃,人掌管万物成为万物之灵。
  世界二大教:基督教(特别是其中的因明学)以及伊斯兰教,它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承认“神”或“上帝”或“真主”的客观存在。
  如果将抽象非实体进行神化、偶像化,分支则成为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支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
  孔子也是坚信“鬼”、“神”的存在。《论语》的第三章《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其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代理,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
  墨子也是坚决地相信“有神论”的,并且墨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要比孔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表现和论述得更广泛。墨子肯定“天志”和“鬼神”的作用。墨子把“天”认定为有意志的人性化的“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定“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产物。二十四部史书都是后朝对前朝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肯定,都是前朝如何违背“天意”骄奢淫逸、作恶多端,后朝“奉天承运”、“受天命”、“顺民心”将腐朽的前朝推翻等。
  客观唯心主义的神指的是抽象的精神,不是具象的神灵。

  【主观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觉的具体物,而是抽象的数;数才是万物的始基,数支配着世界,数包含着万物的“实质”;认识世界的结构及其规律,就意味着认识支配世界的数。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的概念绝对化、神秘化,把数看作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神秘实体。他看到:一切事物无不具有量的属性,都可以进行计算。它企图在数中寻找到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毕达哥拉斯学派认定:“万物的本原是一,一产生出二,从一和二产生出无穷的数”;“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有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和谐论”。他们发现数字中存在着有比例的“和谐”关系,并且世界上的万物都以数为“范例”。提出:宇宙天体也是按照某种“和谐”的数的关系进行运动、发出音调,组成一个“和谐”的大世界。毕达哥拉斯学派又把这种“和谐”的理论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社会秩序也和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边长关系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和谐秩序”。他们认定只有贵族统治才符合这种“和谐”秩序,平民的要求和民主制都是破坏“和谐”、违反“秩序”的。他们承认“灵魂”是永恒的“客观存在”,“灵魂”可以进入肉体,给人以生命;“灵魂”也可以离开肉体,使人死去。如此这般,即存在着人的“轮回转世”,而延续着人类的生生不息。
  在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其或可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孔子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几乎没有些许的认知和掌握,更不能说孔子能够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和定律”了。尽管有关的书籍中记载着孔子向老子学“道”,也没有孔子如何探索发现“道”和运用“道”的记载。孔子对他自己主张的“仁”、“义”、“礼”等等概念都没有作出一个完整的界定,只是在别人问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的时候,孔子用某某具体的人怎样做是“仁”、怎样做是“义”、怎样做是“礼”或怎样做不是“仁”、怎样做不是“义”、怎样做不是“礼”等等作出具体的又很主观唯心的回答,即是让他的弟子们也无法清楚地理解。
  主观主义指的是主观的我,而主观唯心主义指的是主观精神、意识等(每个事物都源于主观精神,及一花一世界。)

唯心主义: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最为一名文科生,简而言之,唯心主义就是你的想法和思想决定这个世界,唯物主义就是外在的客观事物决定这个世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2、表现形式不同
唯物主义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一个本原,也称之为机械的唯物主义。二元论的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运动两个本原,也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
3、代表人不同
唯物主义的名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义的名人有墨子,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
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唯一物质性,也就是说世界万物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真切第一性的。人的意识是建立在物质世界基础之上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反应,是从属地位,是第二性的。
而且看待认识世界还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包括世界上的一些事物,要用全面的、客观的、联系上、科学的、充满矛盾的观点看世界及一切事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认识论观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要体现于:
(1)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体,精神为属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本体,物质是属性。
(2)存在和意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在先,意识为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在先,物质是派生的。
(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最先批判形而上学比较彻底的是温和怀疑主义者休谟,其次是康德彻底砍掉了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脑袋,紧接着是黑格尔重新拾起形而上学,却用辩证法指出形而上学是幼稚的。到了我们的教材里面,形而上学特指孤立、静止等,所以片面;辩证法特指区别与联系、运动与静止等,故被教材认为全面。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派生、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及力量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创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结论:其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坐标,实践是科学的基础。以本体论划分,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中国而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对中国而言,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到底有何区别?
答:其实唯物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还是经历了很多阶段的,从朴素唯物主义到机械唯物主义,再到辩证物质主义,这其中的观点不是我等普罗大众能够彻底弄明白的。至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我们一致认为和唯心主义相对的都是唯物主义,比如解释人类起源的神创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反正...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论点不同:1、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二、代表思想家不同:1、唯物主义的名人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等;2、唯心主义的名人有墨子、陆九渊和王守仁、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还有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答: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根本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看法。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决定意识。这意味着所有的意识和精神现象都可以追溯到物质的来源和基础。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真实存在的,而意识只是对物质的反映和产物。相反,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答: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答:2、对认识的看法不同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由主观决定客观的过程,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本质和核心,客观规律是由主观创造或发现的。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由客观反映主观的过程,客观规律性是认识的本质和核心,主观能动性是在客观规律指导下发挥作用的。3、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看法不同 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有哪些?
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要体现于:1、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体,精神为属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本体,物质是属性。2、存在和意识。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在先,意识为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在先,物质是派生的。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最先批判形而上学比较彻底的是温和怀疑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最根本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分歧在于世界统一的对象不同。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其中,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分别是什么?请打几个比方或者举几个例子来...
答:唯物主义 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主义 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是...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唯物论主义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非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上是由思维决定存在的,即意识决定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