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难!!!!!!!!!!!!!! 求最后一题过程

作者&投稿:元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加入NaOH,并加热,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②阴离子的探究: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初步结论:“氢铵”是 碳酸 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为(NH4)2CO3,反之为NH4HCO3 理由:BaCO3沉淀,Ba(HCO3)2溶解度大于Ba(OH)2,不沉淀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m’g。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VL(标况)。

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平衡漏斗与烧瓶中的气压,使漏斗中的液体可以顺利滴入烧瓶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写出计算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

方案(一):不合理 烧杯中增加的重量不完全是产生的氨气,有可能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且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

方案(二): 合理,待反应器完全冷却后得VL气体:C%=V*14/(22.4*m) ……

没过程直接出了,v/22.4得氨气的物质的量,*14后得氨气中氮的质量再除m得含量

1、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1)预测:根据已有知识预测该“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2)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加入NaOH,并加热,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石蕊试纸,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

②阴离子的探究: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再向滴加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初步结论:“氢铵”是 碳酸 的铵盐。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澄清Ca(OH)2水,如果有白色沉淀,则为(NH4)2CO3,反之为NH4NCO3 理由:CaCO3沉淀,Ca(HCO3)2溶解度大于Ca(OH)2,不沉淀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方案(一):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一)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通过实验测定烧杯增加的质量m’g。

方案(二):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 g,放入上图方案(二)的烧瓶中,滴加过量NaOH浓溶液,充分微热,按如图装置测量生成的氨气体积VL(标况)。

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写出计算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

方案(一):

方案(二): 图呢?

我来继续楼上

方案(二)图中导管a的作用是 平衡漏斗与烧瓶中的气压,使漏斗中的液体可以顺利滴入烧瓶

请你评价上述两套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写出计算式;若不合理,请简要说明原因。

方案(一):不合理:反应开始后漏斗内的NaOH可能无法正常滴入,导致反应不完全

方案(二):合理,待反应器完全冷却后得VL气体:C%=V*14/(22.4*m) ……

没过程直接出了,v/22.4得氨气的物质的量,*14后得氨气中氮的质量再除m得含量

不懂

高中化学题,求最后两空过程~

合理。
将少量熔融物粉末放入NaOH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可发现固体有部分溶解。在浸泡过熔融物的碱液中通CO2有白色沉淀生成;或逐滴滴入稀盐酸,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后沉淀又溶解。
反应过程无气体说明HNO3可能被还原为NH4NO3。
(1)OC段:H+ + OH- = H2O。
CD段:Fe3+ + 3OH- = Fe(OH)3↓,Al3+ + 3OH- = Al(OH)3↓。
(2)DE段:NH4+ + OH- = NH3·H2O。熔融物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为(0.034-0.031)×4=0.012(mol)。
(3)EF段:Al(OH)3 + OH- = AlO2- + 2H2O,消耗36-34=2(mL)NaOH溶液,可知Al(OH)3物质的量为0.002×4=0.008(mol)。
B与A的差值即是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
CD段生成Al(OH)3消耗NaOH溶液0.008×3÷4=0.006(L)=6(mL)。
(4)熔融物与HNO3反应为:8Fe + 30HNO3 = 8Fe(NO3)3 + 3NH4NO3 + 9H2O,
8Al + 30HNO3 = 8Al(NO3)3 + 3NH4NO3 + 9H2O。
由于Fe、Al与HNO3反应方程式相似,由NH4NO3可知Fe、Al共有0.012×8/3=0.032(mol)。
CD段生成Fe(OH)3为0.032-0.008=0.024(mol)。
CD段共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0.032×3÷4=0.024(L)=24(mL)。
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的Al(OH)3和0.024mol的Fe(OH)3,共计0.032mol。
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31-24=7(mL)。

设448L氨气溶于1.1L水

氨气的质量 448/22.4*17 = 340g

总质量 340 + 1100 = 1440g 氨气在氨水中的质量分数340/1440 = 23.6%

密度是0.9g/cm3

体积 1440/0.9 = 1.6L 氨气物质的量340/17 = 20mol

氨气在氨水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20mol/1.6L = 12.5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