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投稿:余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学习自我安排,增强自主意识
  1.了解作息时间,学会自我安排
  《纲要》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将一日作息时间表制作成图示、图片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读懂作息的安排。对于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每个月选一名班级之星,每星期选择不同的三位值日生,要求班级之星和每一组值日生负责自己组组员的餐具与饭菜,并进行分配。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能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2.共同制定规则,学会自控自律
  通常情况下规则的制定是由教育者或成人来完成的,幼儿是规则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进入大班后 ,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提议、讨论、协商的方法来制定、实施、评价规则,使幼儿感觉自己是班里的小主人,让外在的意识内化为行动,让幼儿学会自控、自律,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开学初我通过晨谈、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发现自己平时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随之带来的危害性。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分析,让幼儿认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让幼儿协商制定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评价。如阅读区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会互相提醒安静地看图书,不离开位置,小声地和同伴交流图书内容等。
  3.自行整理物品,增强“主人”意识
  平时经常会有小朋友来问我:“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老师我的铅笔没了,不知去哪里了……”小朋友对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非常差,经常忘了这个丢了那个,当自己要使用时才发现东西少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应该具备自我物品的管理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因此每次离园前,我就请幼儿先整理自己的书包,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并将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有序的摆放。起初阶段需要老师的提醒,但一段时间后小朋友能自觉地整理好书包。
  除了学会整理个人的物品外,也应具有整理集体物品的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每次活动中小朋友的兴趣都非常浓厚,但活动后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整理材料。因此我会利用晨谈或餐后活动,让幼儿理解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的东西,是大家共同的玩具,应该共同整理。并请幼儿讨论玩好玩具后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损坏、缺少。间接地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材料、玩具,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提升实践效能
  教师是幼儿最直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的为人处事对幼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对自己操作材料的整理、摆放意识比较淡薄,平时教师总是以语言提示的形式提醒幼儿将材料摆放到原处。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只能让幼儿机械地完成老师的要求,新《纲要》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因此平时我对教室中物品的摆放会做出良好的榜样。如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地收拾、整理教具。将教玩具摆放整齐,或收集到专门摆放教玩具的橱柜里。如今发现每次教学活动后,小朋友也能将自己的操作材料摆放到固定处。可见,教师的行为能感染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重视家园携手,共促自我管理
  幼儿在园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会自己吃饭、穿衣等,但在家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平时家长只重视知识,忽视了生活技能对孩子的重要性。尤其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的管理能力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应该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参与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教师应帮助家长有正确的认识,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幼儿园可召开专门涉及一块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内容的家长会,或通过《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应该衔接什么,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同时,教师可以在家园栏设计一块科学育儿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如何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知识,帮助家长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除此之外,利用节日和学期末开展家长半日活动,活动中展示幼儿入厕的自理能力、整理书包的能力等活动,让家长直观地观察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意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这样家长有了体会后,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
  2.参观小学,领略小学生活
  很多家长会把幼儿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都包办代替,或把任务交给老师。为了能让家长更正确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我们组织家长参观小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小学生从早上入校后独立学习、生活的场景。通过对小学生半天的观察,使家长深刻意识到孩子独立生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能更科学地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维果茨基认为指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儿童,而是儿童在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我们《纲要》所指出的。把幼儿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幼儿是班级小主人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我管理中茁壮成长。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管理~

刚入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脱下的衣服随意地扔在柜子上;玩具混杂在一起;区域活动材料随处可见;午睡起床时总有幼儿找不到鞋子;吃点心时总能听到杯子碟子碰撞的交响曲;经常会拾到幼儿落下的图书、蜡笔、衣物等……
这些都是幼儿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造成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的内在需要,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体会是:
一是少说多做——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创设一个整齐有序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能激发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愿望。因此,每次活动后,我会以身示范,及时收好幼儿的作品及自己的教具,主动摆放好教室里的玩具、学具、活动器械、操作材料等,默默地帮助幼儿折好衣服、摆好鞋子等。当整理完教室里的物品时,我会组织幼儿欣赏我的“杰作”:“瞧我多能干,把教室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你们有我这么能干吗?”幼儿好胜心强,马上就有幼儿回答:“老师我也很能干,我也会摆。”当我帮幼儿把衣服都折好了放在每个幼儿的枕头边时,我会自豪地对他们说:“瞧我多能干,把衣服折得整整齐齐,起来就可以穿,又好看又方便,你们会吗?”立刻就有幼儿大声回应“我们也会,我妈妈也教了我折衣服。”当幼儿产生了自我管理的欲望时,我就对他们说:“那下次我们一起来做吧!”
二是边说边做——耐心督促,反复提醒
针对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自我调节能力差的特点,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必须经过反复强化,才能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当幼儿有了自我管理欲望时,我就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幼儿一起建立规则,并经常边说边做,提醒、督促。譬如:早上来园指导幼儿合作共享,友好玩耍。上课时要求幼儿不插嘴,举手发言。活动时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脱下衣服要随手折好放在指定地方,及时上厕、喝水,吃饭时不挑食,不大声说话,嘴巴对着碗里一口一口吃。饭后不做剧烈运动,跟着老师散步或听故事。午睡时要把鞋子放床底下,衣服折好放枕头边。冬天起床后要把内衣掖进裤腰里,不露小肚皮。用完的学具要放回原处等等。规则建立后,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游戏的方式不厌其烦地提醒、指导幼儿,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使之尽快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如:“这些是谁的衣服?我们一起帮他们折好吧。”“这些积木走错了家,我们来把他们送回家吧。”等等。有时我编出儿歌来帮助幼儿养成习惯,指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如“小鞋子是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一起躲在床底下,起来穿上慢慢走。”“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点点头(衣服上的帽子向下折),弯弯腰(再次对折),我的衣服折好了。”起床时,我一边检查一边帮助幼儿穿好衣服:“我来看看谁的小肚皮藏到裤腰里去了?”经过反复督促、提醒,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三是多说少做——细心观察,及时表扬
榜样、表扬和鼓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有了老师的以身示范和反复提醒,日复一日,幼儿一定会出现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此时,我充分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细心观察幼儿的良好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如:“李扬的鞋子放得真好,我来看看谁的鞋子和李扬一样放得整齐。”“刘青的衣服折得真好!”“今天手工区的小朋友把卡纸、剪刀、蜡笔放得整整齐齐。”“陈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不轻也不重,真好听,大家都能听到。”……这样多以表扬来激发幼儿自我管理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自然形成一个心里导向,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行为。有时还请幼儿当值日生,去检查小朋友的鞋子是否放整齐,衣服是否折好,书包里,书、文具放整齐了没有等。在检查别的小朋友的同时,对值日的幼儿也有一定的促进及强化作用。
实践证明,经过我的以身示范,反复提醒,以及及时的表扬鼓励,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我曾接手一个新大班,采用以上三步曲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出一个月,95%的幼儿良好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种自然行为,大家每天在整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连家长都惊讶:“我儿子会折衣服了!还主动帮我折呢。”“我女儿在家会主动摆鞋子了。”“我孩子变能干了,以前隔不了两天就要买蜡笔、铅笔,现在都一个多月了,还管理得好好的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总之,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温馨和谐的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群体潜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使幼儿变得能干、自信,使教室寝室变得整齐有序,使良好行为成为幼儿自主行为,让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理能力是评价一个孩子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第一步。由于家长的溺爱,幼儿自理能力普遍较弱,这给老师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如讲故事、歌唱、游戏、竞赛等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经常利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教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对自理能力差的幼儿与该幼儿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在家中帮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获得更多独自动手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的努力,孩子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
2.自我管理的第二步——“我的事情我做主”
我们在提高幼儿这方面能力时,及时把握机会,支持幼儿,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获得自我管理的成功感。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相信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适当放权,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自己做主,成为环境中的小主人,与环境更好地互动。“我的事情我做主”大大激发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3.自我管理的第三步——“争做老师的小助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仅仅是自我管理的起步,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还要看幼儿是否能为集体服务。我们先把能干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小助手:如小班长、小值日生、小组长、小老师、小裁判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让幼儿管理幼儿与老师管理幼儿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孩子们一般都很喜欢为班级集体服务,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已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更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引导他们多为集体服务。如让他们帮助搬桌子、整理物品、给花浇水、扫地、布置环境等,这样不仅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提高孩子的能力,还能增强集体意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多为幼儿考虑,不能只为了求太平,而约束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发挥,让幼儿长久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巧,管得妙,相信孩子的潜能,还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吧,这样即解放了孩子又发展了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体会是:一是少说多做——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幼儿模仿能力强,思维具体形象,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创设一个整齐有序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能激发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愿望。因此,每次...

如何培养学生做好自我管理
答:导语:自我管理从培养小班干开始,从制定班级公约、建立奖惩制度做起,在每个人都参与班级管理中体现,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自觉。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父母更放心,老师更省心。如何培养学生做好自我管理 一、自我管理从培养小班干开始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期只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启蒙期,主要侧重在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方面。主要包括:1.自我生活管理。这是幼儿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幼儿对自己睡眠、吃饭、排泄、卫生等与其生理活动息息相关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幼儿逐渐能自觉地、主动地管理自己的...

幼儿园老师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答: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

如何正确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答:针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则要通过教育引导鼓励幼儿独立进餐、独立睡眠,定期洗澡、勤换衣服并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环境卫生。因此,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教育计划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自理能力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进行按部就班、循序...

如何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答:自我管理:鼓励孩子自己管理个人物品,比如书包、文具等。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标签,贴在他们的物品上,这样既方便识别,也便于孩子学习管理和认领自己的物品。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关于安全的知识,如不触摸电源插座、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这些知识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也是自理能力的一部分。...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随笔
答: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从小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答:让孩子主导休假日休假时,为何不让孩子来规划自己的一天呢?让他们成为时间的主人,体验制定计划的乐趣。这样,孩子不仅能更好地管理时间,还能深刻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哦!承担拖拉的后果孩子们常常因为年龄小而缺乏自制力,做事容易拖拉。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幼儿自理能力
答: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所以孩子每学一项...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答: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的培养,事事为孩子包办,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动,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