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及作品中透露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空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作品意义】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一是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二是作品处处展现温暖的亲情与友情,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三是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992年):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陕西清涧人。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杂志做编辑工作。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1、“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2、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装”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3、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甩打几下就死了。即使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

4、生活有着更广阔的意义,它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5、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6、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历经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六卷,每部五十四章,洋洋洒洒一百余万字。小说的第一部自1975年的早春开始叙述,开篇文字寓意深远,如作者所言,“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作者所指的寒冬与暖春并非单纯意义的天气概念,作者巧妙的暗示了乡土中国的大气候,非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就要过去,以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也将迎来她的春天。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力作,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在青少年心目中产生巨大震撼和反响的当代题材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变革年代的青年如何挑战固有的生活模式,如何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了可贵的探索。新旧两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大冲撞在书中有着深刻的描述。“孙少平”式的梦想和奋斗精神鼓舞了许多人。作品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是一幅黄土的风情画。文中使用了一些当地的口语。无论从题材、思想,还是从语言上说,本书都可堪称新时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完成,1992年他由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曾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基本的特征。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所以小说通过塑造孙少平这样一个人物,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从而反映出当时的那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因为他正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
由于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1. 写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2.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等你把那本书看完了就知道了。让这里的人说估计也是去到处粘贴老片分。要说其中的意义,估计就是田晓霞的那句:你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
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扩展资料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992年):陕西清涧人。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杂志做编辑工作。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
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
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
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扩展资料
1949年12月路遥出生在陕西榆林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境特别困难。小说里孙少平家也是穷得天天吃黑膜。 路遥曾在延川县县立中学学习,小说里孙少平是原西县高中毕业。
1968年路遥在延川县革命委员会担任副主任职务,在小说里的田福军就是县革委会副主任,路遥的这段经历为他在在小说中描写原西县革委会和石圪节公社提供了素材,在小说中路遥塑造的田福军这个人物正是他的化身。
1969年路遥回乡务农,小说里的孙少平也在农村帮父母干过一段时间农活。在这期间路遥还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小说中的体现应该就是原西县的揽工汉孙少平。之后一段时间路遥还在农村小学教过一年书,小说中的孙少平在双水村小学当过一段时间民办老师。
1970-1972年路遥在写诗,和延川县的同道诗人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文学刊物《山花》,小说里的诗人有古风铃、黑白和贾冰,还有个作协的文学刊物《山丹丹》,这段经历为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诗人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1973年路遥被推荐到延安大学的中文系读书,这段经历为描写小说中田晓霞、金秀、孙兰香的大学生活提供了素材。
1976年路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小说里也有个省作协副主席黑白,还描写了诗人古风铃和杜丽丽的绯闻。
1982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这部小说描写了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获得了很大反响,为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4年路遥开始写作《平凡的世界》,1985年他来到铜川县煤矿寻找写作素材,这个煤矿就是小说里的大亚湾煤矿。
1988年《平凡的世界》创作完成。如果这些经历是小说的骨架,那么再添加上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这部分作品就诞生了。
这部小说不仅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展示了那个时代城乡的社会生活,最感染、激励人心的是小说中主人公在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奋斗不懈的那种精神意志。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如路遥在小说中写的:“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正因为这种精神贯穿其中,这部小说也会永远年轻,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为世人所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求平凡的世界概括500字就够了
答: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

谁清楚路遥《平凡的世界》一书的社会背景!请详细些许!
答:《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

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介绍
答:《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小说手稿原名为《普通人的道路》。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

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作者
答: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小说手稿原名为《普通人的道路》。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

路遥《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时间段?
答: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介绍 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

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
答:《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 小说是通过复线式的结构艺术而展开表现的,也是整部作品的主线,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奋斗之路为中心,此外还抒写了金波、金秀等农村青年,他们虽然身处较为偏僻的农村,但仍然渴望着外面的城镇文明,这不仅包括物质方面更包括精神方面。《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 《平凡...

《平凡的世界》小说背景是什么年代?
答: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