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政治影响

作者&投稿:苍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1)创造了极大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改变了世界面貌:

①使欧美一些国家日益强大,而亚、非、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贫困和落后,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旧意识受到了冲击。

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住房特别是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这一时期的国际体系处在大变革时期。总得来说,列强的矛盾交错复杂,欧洲协调的作用基本消失殆尽,同盟关系趋于僵化,两极对立逐渐形成,各种思潮、主义又加剧了这些变化。所以,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体系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而工业革命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从英德和俄德的矛盾来看。工业革命带来了英国和德国实力对比的根本变化,刚刚统一的德国便获得如此大的发展,这使得全德国人民在奢望更大的发展,甚至是全球的霸权。作为被挑战的英国,如何遏制德国,如何保证自己的霸主地位,则显得至关重要。正是由于煤钢时代的到来,使得德国可以开展其海军扩张计划,而一个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最强大的海军的德国无论如何都是英国无法容忍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是一个扩张的时代,德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必然要成为扩张的先锋,这必然会带来与早期的殖民帝国英国的矛盾,而英国则必然不会在殖民地上做出重大让步,要知道殖民地是英国强盛的关键所在。俄德的矛盾,主要是拜奥匈所赐。俄奥在巴尔干的矛盾由来已久,在俾斯麦辞职后,德俄的同盟关系破裂,两国间再无条约、同盟的纽带,这使得德国对奥匈帝国的责任更加重要。而一个在工业革命受益下狂妄自大的德国和一个向来横行的俄国处在奥匈帝国两头却怎么也不肯相让,这便导致了两国在一战前剑拔弩张的对立,尽管也许两国并不想相互为敌,但工业革命带来的飞速发展使得两国已经失去了理智。

其次,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催化剂。其中很重要的有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新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虽然并不明显,但二者之间的确存在很多联系。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使得人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也更加活跃,这便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特别是宗教的束缚,使得民族的概念存于人民的心中。另外,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的改善,特别是通讯技术和印刷、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民族内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因此,在一向不重视民族的欧洲,民族主义开始要冲破传统的格局,寻求新的建立。民族主义开始取代王朝性、政治性或帝国性的“国际主义”成为基本的跨国价值取向。这使得意识形态,特别是民族意识的对立变得突出,甚至是不可调和,而这其中又常常缺乏理性和节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达尔文的理论在社会中找到了市场。工业革命在少数几个国家带来的腾飞,使得这些国家的人民自视高贵,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物竞天择的观念滋生于社会中,这同样也是缺乏节制和理性的,也在挑战着传统和和平。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是飞速的,尽管出现了新的消费主义,但是生产的过剩还是十分严重的。这就使得,欧洲列强不得不采取抵制外来进口的方式来保护本国的工业。新的重商主义要求对进口的抵制和生产的自给,这使各国的经济摩擦增多。即使如此,各国仍需要广阔的市场来消化过剩的产品。这便催化了殖民主义,各国的扩张必然伴随着矛盾的到来,世界就如此之大,一国的占据就会使另一国出局,因此各国在殖民地的争夺便越来越激烈。

最后,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发现工业革命是促成这一时期同盟体系的僵化的重要因素。工业革命带来的首先是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调和,意识形态的急剧对立。其次,各国力量的变化,导致了均势体系的打破,而一向作为平衡者的英国也无力再起决定作用。最后,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各国无法及时地适应时代而调整战略,每一国又担心被同盟抛弃,而陷于孤立。这些导致了同盟关系拘泥于同盟和条约,而俾斯麦时代的灵活的外交便不复存在。这些恰恰打破了基辛格所说的适于均势用作的环境的三个条件,欧洲不在有多极的均势,所剩的只有两个同盟的对立,和矛盾的不断增多和激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从手工到机械
组织方式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转变
资本主义统治在各国得到巩固
使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战胜封建经济
自由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在客观上把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东方,猛烈冲击着东方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负面影响:
城市化带来了环境问题
剥削十分严重
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速
扩大东西方间差距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使经济思想发生变化,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得到确立并趋于完善
形成垄断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工业总产值上升到世界第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新的矛盾,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可是上课的重点呀!老师都应该反复强调的呀!
若上课没注意听,建议抄一下同学的笔记!

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答案C
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的理解。丽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使亚、非、拉国家沦为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的场所,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政治影响:
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并最终促使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优势的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起着主导的作用,并相互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导致出现两次世界大战;
先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并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霸的两极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 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工业强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2 原来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地位下降,后起之秀德国的地位迅速上升。3 德国纳粹主义势力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
答:罢工是斗争的主要形式。(3)国际关系方面:一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后形成,世界被瓜分完毕。二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4)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新兴行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工业布局进一步趋向集中,重工业突飞猛进。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下,低技能的生产工人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这对各国的教育、人才培育和就业结构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3、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其一,当发达国家重新...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对欧美和亚非国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你有什么...
答:非百度答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对欧美国家的影响有以下: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主导,垄断组织出现,各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民主化改革,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挑战老牌国家,国际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引发世界...

如何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答: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社会结构 社会...

跪求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成果,带来的便利。
答: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简要概括两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答:1生产力方面: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870——191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工业化社会。2生产关系方面: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使主要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世界格局: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

对比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后果?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1、科技与生活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国家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德、俄) 4、重工业部门为主要工业部,发明者是科技研究者 5、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 影响:生产力方面:生产力发展即电器时代,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生产关系方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国际关系紧张,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处于复杂的状况之中,世界性的战争一触即。工业革命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飞跃,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确立中,工业革命始终左右着整个局势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断地分化、组合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对世界历史有什么重大影响
答:当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候,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在市场上不断的出现,被快速的应用于工业市场当中,就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第2次世界革命。而第2次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一些新型的工业马上出现也取代了一些轻纺工业成为了工业生产当中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