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后陈阿娇的介绍 历史上的陈阿娇皇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钦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

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前107年)去世。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四岁时,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长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太子刘荣,以求将来做皇后。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于是,长公主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刘彻。

她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刘彻很喜欢阿娇,见姑姑这么问,便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贮之)。

汉景帝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后来,刘彻依靠长公主全力以赴的帮助,顺利当上了太子。因此,在少年刘彻纯洁情怀的背后,却有长公主煞费心机的阴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屋藏娇 汉武帝有始无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阿娇



陈阿娇,馆陶公主刘嫖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皇后,

刘嫖本想把阿娇嫁给太子刘荣,遭到刘荣生母栗姬的拒绝,于是转而把阿娇许给王美人所生的儿子刘彻,景帝认为阿娇比刘彻大了好几岁,表示不同意,有一天,王美人带着刘彻向馆陶公主请安,馆陶公主把刘彻抱过来,问道:“阿娇嫁给我做妻子好不好?”刘彻笑道:“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成语的由来,汉景帝认为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爱着阿娇,大概是有缘份,也就答应了。

刘彻因为娶了阿娇,通过姑妈兼岳母刘嫖的活动,才得立为太子,并做了皇帝,遂册立阿娇为皇后,陈皇后自恃其母有恩于武帝,骄横擅宠,激起武帝的反感,原本就不喜欢陈皇后的武帝越来越疏远、冷落陈氏,另寻新欢。陈皇后多年没有生育,为了求得生个儿子,仅医药费就花了九千万钱,仍毫无效果,她又比汉武帝大了好几岁,夫妻生活很难和谐,一天,武帝去灞水岸祭神,在回京的路上,他却姐姐平旭公主的家。在公主家里,见到了有倾城之貌的歌伎卫子夫,武帝为之倾倒。皇姐见状,将卫子夫送给了武帝。武帝十分宠爱卫子夫,使陈皇后妒火中烧,几次对她下毒手,却没将之弄死,反而被卫子夫查觉,卫子夫奏告武帝,武帝龙颜大怒,但杨起馆陶长公主对自己的罪行,便压下怒火,没有处置陈皇后,只是再也不去她那里了。武帝更加的宠爱卫子夫了,没有多久,卫子夫怀孕了,如果陈皇后心胸旷达,稍微忍让,也就过去了,陈皇后却大吵大闹,多次企图迫死卫子夫,并请来巫婆,在宫中施巫术,这是琥帝无法容忍的,琥帝愤而废去陈氏的后位,立卫子夫为皇后,把阿娇迁到长门宫居住,从此阿娇被打入冷宫,陈阿娇听说司马相如写赋很感人,花了一千金求他写了《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的故事,赋的首段说“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大意是说:“为什么一位佳人,逍遥忧虑,魂魄失散,形容枯稿而独居呢?你曾许下朝去夕来,竟有了饮食之乐而把我抛在脑后,一点也不顾今故人,而找上了称心如意的新人,赋末去:“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表示自己虽遭冷遇,暗自悲叹,即使长年累月如此,仍然不敢忘君。”《长门赋》表现了封建宫廷妇女在失宠时的苦闷抑郁的情绪,是很感人肮脏的。

陈阿娇令宫女背熟,希望汉武帝听后能回心转意,但终归于事无补,几年后,陈阿娇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埋在她祖父汉文帝的霸陵附近。

首先,她叫陈娇,不叫陈阿娇。阿娇是小名。

陈娇(生殁年不详),是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她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是汉文帝之女馆陶公主刘嫖。因为生年不详,所以她与汉武帝的血缘关系一说是表姊弟,也有说是表兄妹。

  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中国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缘上也是武帝的嫡亲姑表姐。陈氏小名阿娇,世人多喜称之为‘陈阿娇’。
  陈氏是西汉帝室贵胄:汉文帝是她外公,汉孝文皇后窦氏是她外婆,汉景帝是她舅舅,汉武帝是她表弟兼丈夫。
  陈阿娇的父亲是世袭堂邑侯陈午,乃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编辑本段]【金屋藏娇】
  景帝的薄皇后无出。由于没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长’的传统立自己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汉朝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 。不料遭刘荣生母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
  是时,胶东王刘彻的生母王娡只是景帝后宫里一个地位普通的‘美人’。然而王美人聪敏世故,一发现有机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谋夺太子之位。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此典故载于 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公主刘嫖见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给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亲上加亲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对自己的 原配正妻 许下的结发誓言和婚姻承诺。
  ‘金屋藏娇’婚约是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女儿的定婚,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为之大变。经长公主一番经营,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贬栗姬入冷宫忧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这里要指出:中国的继承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刘彻是嫔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长’;他是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才得以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汉景帝去世后,刘彻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陈氏为皇后。
  初期,刘彻在政见上与祖母窦太皇太后发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触犯了当权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强烈反弹。有赖于皇后陈阿娇作为唯一的外孙女极受窦太皇太后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汉武帝有惊无险保住了帝位。此时,‘金屋藏娇’就象当年人们希望的那样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婚姻传奇——年轻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谐、患难与共。
  [编辑本段]【恩情中道绝】
  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可叹的是:‘苦尽’后未有‘甘来’,能‘同患难’的夫妻却不能‘共富贵’。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最先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宫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汉武帝命酷吏张汤查案。
  巫蛊,‘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具体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是源于远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敌。当时人认为:让巫师、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于地下,再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就会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元光五年,二十七岁的刘彻以‘巫蛊’罪名颁下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武帝把陈后幽禁于长门宫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
  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最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天可怜见,陈阿娇最后是和真正疼爱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嫔妃一起埋在‘妃园’。
  ‘金屋藏娇’的故事彻底落幕。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留给历史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悠远的回响。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美丽高贵皇后的充分理解和无限同情。
  [编辑本段]【巫蛊迷雾】
  陈皇后之失位,明面的罪名是‘巫蛊’。但陈后‘巫蛊’一说,后世多认为推敲起来破绽百出,总体上匪夷所思。
  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在汉朝的整个政治架构中,外戚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戚中人,居内宫近宠之利,或辗转于朝堂,或周旋于军旅;集聚庞大的财富、人脉和权势。君主强势时,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只要稍有不慎,外戚势力就会侵蚀皇权,成江山易主之险。
  仅西汉,初期就有诸吕乱政之祸,末期干脆直接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所以,任何一个头脑还算清楚的皇帝,都会对外戚有所防备。
  另,即使就个人而言,‘外戚’也始终是萦绕于刘彻心中无法消退的阴霾。
  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刘彻,就会发现这位皇帝终身都在和外戚势力做斡旋和缠斗。刘彻得帝位是因为外戚(姑母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险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最终保住皇位还是因为外戚势力的手下留情。
  对于一个志向高远,心性激烈的年轻帝王来说,这样的经历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耻辱。
  武帝一生,对外戚的利用和绞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制衡、打压、嫁祸、分化、剪除等等手段更是轮番使用,百无禁忌。
  执政前期,武帝雌伏于外戚权势(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氏集团);
  中 期,离间和对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窦氏家族);
  后 期,打压、分化和平衡外戚军权(卫子夫卫青家族集团,霍去病集团,李夫人李广利家族);
  至 晚期,为了避免外戚母后对下一任皇帝的干扰,竟开‘立子杀母’之先例——直接冤杀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
  这个从后宫朝廷争斗中一路胜出的汉家帝王深刻了解外戚势力的难缠和厉害。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
  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编辑本段]【千金作赋】
  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花千金请司马相如 写《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
  长门赋
  作者:司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注:《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长门怨——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妾薄命——李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白头吟 ——李白」
  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 岂惜黄金买词赋
  「拟恨赋 ——李白」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
  松楸骨寒,草宿坟毁。
  浮生可嗟,大运同此。
  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殁。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
  指麾中原,哀驰渤解,西漂昆仓。
  断蛇奋怒,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
  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
  盖世心微。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呜何归?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
  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
  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楸。
  听江枫之袅袅,闻岭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
  执爱子以长别,叹黄犬之无缘。
  或有从军永决,去国长违,天涯迁客,海外思归。
  此人忽见愁云蔽日,目断心飞,莫不攒眉痛骨,血沾衣。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
  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已矣哉!
  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
  玉颜减兮蝼蚁取,碧台空兮歌舞稀。
  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
  「阿娇怨 ——刘禹锡」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赏析:
  刘禹锡的诗歌以精炼含蓄著称。《阿娇怨》在体现这一艺术特色方面,比较典型。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禹锡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状,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全诗很短。劈头就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灵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下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誓贮阿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显示出一个失宠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张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娇正在暗自思忖,宫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之中。
  末句“言幸平阳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认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绎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煞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阳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子夫处。这是因为平阳公主虽为阿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分刺痛阿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阳公主而得幸,故借平阳公主为说,阿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宫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娇的怨怅和恚愤,已经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至于阿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并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
  「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
  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长门怨——陆游」
  寒风号有声 寒日惨无晖
  空房不敢恨 但怀岁暮悲
  今年选后宫 连娟千蛾眉
  早知获谴速 悔不承恩迟
  声当彻九天 泪当达九泉
  死犹复见思 生当长弃捐
  「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鉴赏: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在前片中,作者心绪不宁,是哀惋,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万紫千红的春,离我匆匆而去,一时万树枝头,落花飞红。这凋零衰败的景色本就够惨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几次摧残呢?花是春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儿迟开晚放,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种幻想而已。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问:“你且留步!听说海角天涯并无你的归处,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无语、依旧悄然离去。如果说,在人间还有什么春的痕迹,那只有画檐蛛网上沾着些的柳絮,给我们一丝慰藉。
  后一片中,作者愤懑不平,是控诉,更是一种诅咒。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武帝后宠幸贱民歌妓出身的卫子夫,喜新厌旧、过河拆桥之下以“挟妇人媚道”为名义废陈皇后。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这个《序》多少有点夸张其事,目的不外乎吹嘘相如才笔。
  正象《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将前二事按自己的想象融合,加以改造。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争宠人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个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也难将自己的脉脉真情传递过去。不过,在此也要对那些离间妒者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辛弃疾在词的下片中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痛陈蛾眉遭妒之愤,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臣,其命运将一如玉环飞燕。他们既害了国家,最终也就害了自己。
  「上阳宫辞——吴融 」
  苑路青青半是苔,
  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
  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
  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
  不惜千金奉酒杯。
  「长门怨——崔道融 」
  长门花泣一枝春,
  争奈君恩别处新。
  错把黄金买词赋,
  相如自是薄情人。
  「长门怨——张祜」
  日映宫墙柳色寒,
  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
  强把花枝冷笑看。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贺新郎
  【宋】 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赏析: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编辑本段]【万艳同哭】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比较而言,武帝对原配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且居于别宫‘长门宫’而不是宫廷监狱,最后得以善终。刘彻其他的女人们就不同了,除了有幸早死(如:李夫人)下场都很惨。
  赵婕妤: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只因为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开中国政治传统中‘立子杀母’的先河。
  卫子夫:所有武帝的女人中,遭遇最悲惨的一个。
  卫子夫其人很值得玩味,在她身上至少有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第一’:卫子夫是中国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一个出身‘贱民’的‘父不详’私生女。‘贱民’是帝制时代里社会最底层,中国习惯法和后世明文法里都有‘良贱不通婚’的规定。不过刘彻在这方面肆无忌惮,其嫔妃中甚至有娼妓。
  中国皇后不要求出身高贵,但至少得是家世清白的自由民:刘彻祖母窦皇后就是个家徒四壁的‘良家子’。中国皇后也不要求初婚,但必须合法合理;比如汉武帝的曾祖母薄太后是寡妇改嫁,母亲王皇后则是离婚再嫁。卫子夫则大不同,她非但出身‘贱民’而其家庭荒淫肮脏。其生母卫媪风骚无耻,和很多男人淫乱生三男三女;除卫青外其他子女之父竟然一律不知;可见其淫贱。更甚者‘私通好淫’似为卫家家风,甥去病亦私生子,还好尚知生父是谁。
  卫女以女奴贱民之身进位为汉武帝的侍妾,又从小妾爬上了皇后之位,窜起之快简直就是奇迹,为后世无数野心勃勃姬妾的夺嫡树立了一个榜样,不亏是‘未央宫神话’。可惜,未央宫‘神话’破灭起来比‘金屋藏娇童话’更彻底更酷烈。卫子夫是活着的时候被武帝下诏废黜皇后的,然后畏罪上吊,死后尸骨无存。她死前眼睁睁看自己所有的子女、孙辈和近亲一家家地灭在自己夫君手上而无能为力;其心中的绝望和痛苦可以想见。卫女共生三女一子,子女及亲属结局概况如下:
  长女当利公主:丈夫曹襄早逝。被武帝迫嫁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武帝烧死。当利公主独子曹宗,于“巫蛊之祸”中遇害。
  次女阳石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三女诸邑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独子刘据: 谥号‘戾’。刘据怕受巫蛊案牵连失去储位,伙同卫子夫策划发动兵变以谋夺皇位。这对母子勾结外族,凭借皇后和太子卫队在中国首都与政府军展开五日血战——长安城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据兵败后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自缢,全家包括二子和诸孙(除婴儿期的刘病已漏网)都被武帝处死。
  卫青家族: 灭族。
  公孙家族: 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 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第二个‘第一’则是‘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策划和实施军事叛乱的皇后’。作为妻子,她谋害丈夫;作为皇后,她反叛皇帝、颠覆国家。在这点上,即使是后世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也只能自叹不如:武则天好歹也是等到皇帝丈夫李治病故后才开始篡位行动的;并且只是宫廷和平政变,没有伤害到平民大众。
  卫子夫成也‘巫蛊’败也‘巫蛊’,可谓现世报应。征和二年的‘巫蛊’案牵连众多,卫子夫担心儿子失去储君之位,就乘汉武帝不在长安之机和太子刘据策划发动兵变夺位。这场叛逆虽然最后被平定,但其性质和后果都极其严重:
  卫子夫母子为扩充兵源,赦免放出监狱囚徒,更开武库发兵器武装这些罪犯。这造成长安治安迅即崩溃,引起大骚乱;
  尤其可恨的是,刘据母子还吃里爬外勾结外族,行汉奸之实——竟欲利用‘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太子系军队与丞相刘屈髦带领的政府军在京城长安血战的五日,长安民众不明所以、无所适从,可怜在两军夹缝里躲无可躲,数万长安士民罹难——只为了她母子两人能长保富贵,无数中国平民家庭家破人亡,横尸街头。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曾孙(刘据之孙)刘病已漏网没被杀。汉昭帝早逝且无嗣,此曾孙乘虚而入成了汉宣帝。汉宣帝为证明自己作为叛逆之后却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利用皇帝实权给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她为‘思皇后’并建空墓。如无宣帝,绝无史书卫女所谓‘贤’名。勾结外族谋反的事实罪名俱在,数万长安民众冤魂在天,‘贤’在哪里?
  汉武帝后宫中其他生有孩子的嫔妃:凡是给刘彻生过孩子的后宫女人,都被汉武帝‘遣死’——在宫中处决。
  其中,最无辜最可怜的是那些生女孩的嫔妃:公主没有皇位继承权,可即使这样公主的生母也不免横死,实在冤枉。
  如此决绝惨烈,透露出武帝对外戚势力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为幼帝不受钳制,别说‘亲生母亲’就是‘可能的养母’也不留,所有外戚隐患都铲除干净!

汉朝陈阿娇皇后是同性恋,怎么看待?~

不等等同性恋是扭曲谁告诉你的?另外阿娇不是应该是把楚服当成了刘彻吗?(虽然我吃这对cp来着)首先把同性恋当成心理扭曲的你本来就有问题好吗?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统上也是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 陈氏小名阿娇,世人称之为陈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大汉汉景帝的薄皇后无子被废,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长子——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以后的汉朝皇后,就想把陈阿娇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 。不料,竟遭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 此时,后宫的王美人王娡发现有机可乘,于是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是胶东王)谋划夺取太子宝座。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此典故载于 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馆陶长公主见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也融洽,就同意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正式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 ‘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 对自己的原配正妻 许下的承诺。 ‘金屋藏娇’婚姻的缔结是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陈阿娇和刘彻的定婚,馆陶长公主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大变。中国的政治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 刘彻,这个既不是皇后所生、又不是长子的庶出幼子,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从此得以展露头角,一路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成为皇后。初期,汉武帝因为政见上和祖母窦太皇太后有分歧,几乎失位。 也是因为妻子陈阿娇作为窦太皇太后唯一的外孙女极受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馆陶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才有惊无险保住帝位。 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最先为汉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朝宫廷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 巫蛊,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是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巫蛊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 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刘彻二十七岁时候,以‘巫蛊’的罪名颁下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汉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 别宫长门宫 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最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 陈皇后的被废,明面的罪名是‘巫蛊’。但陈后之‘巫蛊’一说,后世多认为推敲起来破绽百出,总体上匪夷所思。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汉武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综观汉武帝的一生,一直和外戚权势斡旋缠斗,制衡、打压、剪除和利用等手段轮番使用: 得帝位是因为外戚(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几乎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 执政前期对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中后期是打压平衡外戚军权(卫子夫卫青家族集团,李夫人李广利家族),晚期更是为了防止外戚对下一任皇帝的干扰而直接冤杀了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 从后宫争斗中胜出的汉武帝深刻了解外戚势力的难缠和厉害。 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花千金请司马相如 写《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 陈皇后被废后两年,因为生皇长子刘据,且异父弟弟卫青有军功,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附言: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 相比之下,汉武帝对原配妻子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废后在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并且余生居住于 别宫长门宫 而不是宫廷诏狱,最后得以寿终正寝。 汉武帝其他的女人则不同,除了有幸早死的,下场都很惨。如汉武帝之后即位之刘弗陵(汉昭帝)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其他所有生育过子女的后宫女人,在汉武帝驾崩前也都被他用各种罪名处死了。其中,遭遇最悲惨的就是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了。 卫子夫是第一个从贱民爬上后位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这个记录空前绝后。其他的皇后,例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和祖母窦太皇太后,虽然不是贵族世家的女儿,但至少还是平民自由民——贫困但清白。而卫子夫则大不同,她是个生父不详的贱民。 卫子夫的家庭世代为奴。其生母卫媪是个风流女奴,和很多男人私通过;前后生了三男三女,但除了卫青的生父明确知道是郑姓小官以外,其他子女的父亲是谁则一律搞不清楚。糟糕的是,私通似乎是这个家族的家风——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不过还好总算知道父亲是谁。 卫子夫以女奴之身进位为汉朝皇后,成为后人口中的‘未央宫神话’,窜起之快简直就是奇迹。只是可惜,‘未央宫神话’破灭起来比‘金屋藏娇’童话更为彻底更为惨烈。 卫子夫是在身前被汉武帝下诏废皇后之位的,然后畏罪上吊自杀。她死后尸骨无存。多年后其曾孙汉宣帝只能给她建空墓。 卫子夫在死之前,她眼睁睁地看自己所有的子女、孙辈和近亲一家家地惨死在汉武帝手上而无能为力;其心中的绝望和痛苦可以想见。‘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大不幸,一次已让人悲痛欲绝,何况是如此接踵而至?看卫女亲属子女的结局概况: 长女当利公主: 原配曹襄死后,被汉武帝逼迫改嫁给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汉武帝烧死。当利公主的儿子曹宗,也在“巫蛊之祸”中遇害身亡。 次女阳石公主: 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三女诸邑公主: 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独子戾太子刘据: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凭借从卫子夫处得到的皇后卫队,起兵逼宫夺位。刘据妄图子盗父兵,在中国首都长安引发大规模骚乱,因私利而害公益,最终连累长安城内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刘据后在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上吊自杀。戾太子刘据全家,包括2个儿子和孙子们(除一个婴儿漏网)也被汉武帝处死。 卫青家族:灭族。 公孙家族: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卫子夫获罪的起因同样也是‘巫蛊’。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姐姐、姐夫、两个女儿相继在此案中丧命后,‘巫蛊’案终于又牵连到卫子夫的底线和命根子——太子刘据。卫子夫担心‘巫蛊’案会使儿子失去储君之位,就乘汉武帝不在长安的时机和太子刘据策划兵变;她把自己的皇后卫队交给儿子用来夺权。 这场兵变的性质和后果都极其严重:这对母子放出长安监狱里的罪犯,造成京城的治安迅即崩溃,引起大骚乱;刘据更是勾结外族,企图引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还好没有得逞;太子系的军队和丞相刘屈髦系的政府军在汉朝京城长安血战数日,长安士民不明所以、无所适从,可怜在两军夹缝里躲无可躲,数万长民众罹难——只为了她母子两人能长保富贵,无数平民家庭家破人亡,横尸街头。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有个曾孙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在兵变失败后的搜捕行动后漏网没被杀。偏巧汉昭帝早逝且无嗣继位,于是这个曾孙子乘虚而入当了皇帝——汉宣帝。汉宣帝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就利用皇帝实权给自己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并建空墓。 如果没有汉宣帝,如今史书上根本不会有卫女的所谓‘贤后’之名。毕竟谋反的事实和罪名俱在,以私利害公益的叛逆罪人,‘贤’在哪里?可敢面对那惨死长安街头的数万无辜生灵?我们要明白:史官们也是人,一样会趋炎附势,一样要讨好皇帝的。
采纳哦

历史上的陈阿娇皇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答:陈皇后(前2世纪-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陈皇后的名字在《汉武故事》记载为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与汉武帝刘彻青梅竹马,后嫁与刘彻成为大汉朝身份最尊贵的皇后之一。“千金买赋”及“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陈皇后有关。现存描写陈皇后诗词共70余首。景帝去世之后,刘彻即位,为汉...

卫子夫性情温和不被人喜爱,陈阿娇泼辣蛮横为何备受追捧?
答:先来介绍一下陈阿娇,陈阿娇的母亲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这么说来陈阿娇和汉武帝刘彻是表兄妹。刘彻小的时候去姑姑刘嫖家玩,刘嫖问他要不要媳妇,刘彻高兴地说要,刘嫖指了上百个宫女问他喜欢哪个,他却说喜欢阿娇。刘嫖就将这件事说给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听,王夫人自然是想攀上这门亲事,于是两个小...

陈阿娇的有关事情
答:汉景帝去世后,刘彻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陈氏为皇后。初期,刘彻在政见上与祖母窦太皇太后发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触犯了当权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强烈反弹。有赖于皇后陈阿娇作为唯一的外孙女极受窦太皇太后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汉武帝有惊无险保住了帝位。此时,‘金屋藏娇’就象当年人们...

汉朝皇后陈阿娇有孩子么
答:无子。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小名阿娇,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 。陈皇后为堂邑夷侯陈午与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之女,皇家血统,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妹。 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在刘彻4、5岁为胶东王时,定的娃娃亲,刘彻的妹妹与长公主的儿子隆虑侯也定了娃娃亲,在长公主的运筹下,粟太子薄...

刘彻是非常厉害的皇帝之一陈阿娇又是如何被他气死的
答:汉武帝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皇帝之一,但他的妻子为何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呢?要么服毒、要么自杀、要么气死。汉武帝晚年更是把所有生了孩子的嫔妃全部“遣死”。其中陈阿娇就是被他气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阿娇出身显贵。她的父亲是世袭堂邑侯陈午,先祖是项羽手下大军...

《梅汝_》陈阿娇的人生悲剧从《金殿皇后》到《长门的仇恨》
答:陈阿娇赢得了她的祖母窦太后的宠爱,窦太后是韩晶的母亲。翟晶的瘦皇后再也出不来了。由于没有儿子,景帝按照“立君”的传统,先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刘仆希望他的女儿陈阿娇成为汉朝的皇后,所以她想把女儿嫁给刘裕新容。却被刘蓉的生母李记粗暴拒绝。陶公主大怒,遂弃太子心。孝宗皇后陈是中国汉孝宗吴...

陈阿娇是那一代的皇后,怎么被废除的?当朝皇帝是哪个?
答:陈阿娇是汉朝的饿一位皇后,当时的皇帝是汉武帝刘澈,好像是因为她整了卫子夫的吧,整的瞒残的,而且她好像还不允许皇上纳妃,所以就把她废了.这是我看的大汉天子1里面的,呵呵.

汉武帝废掉皇后陈阿娇,背后有哪些原因?
答:馆陶长公主也大动心机,她为这一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预先安排下了“青梅竹马”的婚姻格局。可惜。“金屋藏娇”并没有给刘彻带来什么幸福。居皇后尊位十一年的陈阿娇,最终还是被汉武帝废黜、瞬间失宠了。第一,陈阿娇身上的有狐臭,汉武帝难以忍受。第二,婚后不生育,逼得刘彻在婚后滋生了巨大的隐忧...

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是如何从金屋藏娇最后沦为被打入冷宫?_百度...
答:第一个就是恃宠而骄,这个是一个皇后最不应该做的。应该做的就是母仪天下,当时的陈阿娇可没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这个老公就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你要是敢来,我就要弄死你。谁知道,自己的老公也不帮自己,结果就出现了被打入冷宫的境地,虽然没有杀她,但是也是自己孤灯残影度过一生了。第二个...

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答: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陈阿娇(生卒不详),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刘嫖本想把阿娇嫁给太子刘荣,遭到刘荣生母栗姬的拒绝,于是转而把阿娇许给王美人所生的儿子刘彻,景帝认为阿娇比刘彻大了好几岁,表示不同意,有一天,王美人带着刘彻向馆陶公主请安,馆陶公主把刘彻抱过来,问道: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