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特权等级体系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

作者&投稿:淳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摘要]封建社会法律共有的特性就是特权制度,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必然形成的产物。我国古代特权制度的形成开始于西周,西汉时进一步扩张和发展,直至“八议”的形成后而记入律法。阶级性是阶级社会的法律特征,特权制度也是封建专制律法的法律特征,中国古代的的特权制度发展较为丰富和多样化,它与封建专制社会相苟合。笔者对我国古代特权制度的形成原因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古代社会;特权制度
  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它的特征是维护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背离了法律的正直目的——维护社会的公正性。但这种“非法之法”却在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认可和遵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被广泛地运用。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是以因社会各阶级的等级关系不同为基础的不平等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西周法律有“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规定;汉代有“先请”之制,对犯罪的贵族官僚的审理,要先奏请皇帝。魏律根据《周礼》的“八辟”规定了“八议”。至隋、唐,封建特权法相因沿袭又不断发展,《唐律》规定的“议”、“请”“、减”“、赎”“、官当”等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集中的表现。唐之后,宋、元、明各代法典均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肯定。古代特权法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员和贵族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之外,在法律上也能享受到很多的特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八议、请、减、赎、官当等等。八议是指八种人犯罪之后,不由司法机关直接审理,而是由大臣们讨论后,交皇帝决定如何处罚。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减、免的优待。请是比八议低一等的特权,在唐朝法律中规定,三种人可以享受这种特权,一是皇太子妃祖父一系的亲属,二是有八议特权的人的父系亲属以及孙子,三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贵族。请的范围适用于两种人,一是六品和七品的官员,二是有 “请”这种特权的人的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妻子。赎则适用三种人,一是有上述三种特权的人,二是八品、九品官员,三是六品、七品官员的直系亲属和妻子。此外,五品以上官员的妾也享受此项特权。赎罪用不同数量的铜来赎。官当又叫当,指官员犯罪可以用官品来抵当,主要当徒罪和流罪。一般情况下,品以上可以当二年,九品以上可以当一年。中国古代特权制度最初是由家族发展而成的。
  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就有了发展,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从生到死只能在同一块土地生活耕种,从而就形成了家族,相应地随家族的产生就有了家族制度,在这样一个家族里都会有一个位高权重的祖先领导人们的活动,从而就会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法律。这时,父权至上的规范和法律也被推广开来,随家族成员的不平等由此也拉开了帷幕,从而也就产生了社会特权制度。中国古代的“礼”强调“等差”和“别异”,具体体现在祭祀、服饰、礼仪、服制等方面。在法律上突出表现为八议制度。凡属八议特权优待范围以内的贵族官僚,除“十恶”外,流罪以下减一等,死罪则根据其身份和犯罪情节由官史集议减罪,报请皇帝批准,此谓“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八议制度是封建法律与司法特权性的集中表现, 展示了中国古代特权法的精髓:通过整套互为呼应的律文,使贵族官吏的犯罪处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以致完全逍遥法外,而这一切均是在合法且合的旗号下进行的,法的公平要求与礼的差等性在古代中国实现了奇妙的合一。从中国古代的立法来看,能突出体现等级特权欠佳的罪名有:第一,奴隶社会的“变更等级名分罪” 它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等级特权而产生的罪名。在奴隶时代,天子、诸侯、大夫各有与其名分相适应的礼乐服制,违反者治罪,甚至为天子制作棺墩不符法定标准,也要处死刑。总之,中国古代社会通过这些罪名的制定,严格维护着等级特权制。第二,能突出体现等级特权法的刑名就是赎刑。从内容上看,赎有金赎、赀赎、役赎,而金赎只适用于有一定身份的上层人物。由于赎刑只对有产者有实际意义,故实行结果是“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这就表明,赎刑之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专为少数剥削统治者减免刑罚而设置的,为他们享有法律特权提供了保障。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必然导致司法实践中特权的存在。
  中国古代的犯罪特权主体在诉讼的提起,案件的审理,刑具的适用,刑罚的适用,行刑的场所等方面都享有充分的特权。大夫等命臣又实为天子、国家的肱股,体现天子、国家的尊严,故不得如外族、庶众一样,具有刑人身份的结果。第三,必须对他们的犯罪做变通处罚。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法律植根于封建等级社会,打上了深深的等级特权烙印,这是由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儒家化的进程~

法制儒家化的进程就是以礼入法亦称援礼入法
一、法制儒家化简要过程
1、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制定《法经》开始,社会法制儒家化确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代但随着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儒家所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礼制规范和伦理纲常(“三纲五常”),逐渐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代上升为统治思想以后,“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精神日益渗透到法律之中,并且成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准则。)

2、隋唐时代,以“以礼入法”为特征的法律文本大体成型。(“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过程基本完成。)
《唐律》和《唐律疏议》集历代法制之大成。

3、宋元以来的法律修订,也都沿袭了“以礼入法”的精神。(由于法律充满了儒家精神,唐宋以后的统治者都十分强调“明刑弼教”,即用法律来强化儒家的教化,从而巩固其专制统治。)

二、法制儒家化实质
“以礼入法”的实质是将传统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的原则贯彻到国家法律之中,依据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
表现1、十恶:
魏晋以后,统治者将危及社会等级秩序的十项行为定位“十恶”,视作不可饶恕,必须严惩的重大最恶。

表现2、八议:“十恶”之外的罪行,如果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则可根据其身份地位以及对朝廷的功绩酌情减刑,称为“八议”。

表现3、如果是平民侵害权贵,晚辈侵害长辈,则根据尊卑上下和血缘亲疏加等严惩。

三、法制儒家化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成员法律地位的不平等,与“以礼入法”密切相关。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答案选B,A C D三项是重要因素但非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影响的理解,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等级制度
答:印度种姓等级森严,结构稳固,表现出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等级的封闭性、高等级享受特权和等级身份的世袭继承。在古代西亚地区,社会分工和财产分化,也造就了古伊朗的种姓制和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等级制。中国先秦时代的宗法等级制虽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但也和征服兼并与分封制相关联。古代日本的身份等级制...

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
答: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宗族家长制:宗族家长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基础之一,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家长制度是中国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梁启超先生曾谓:“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在封建社会,家长、族长在法律上的特权...

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答: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专横的特权制度,却坚持要用儒家仁义道德的脂粉来粉饰自己,但又总是骗不了老百姓。从前民间流行一句话,用来形容清朝和民国的那些官员。说他们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可谓一语中的,十分形象传神。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官僚对社会的压迫和 不平等才导致中国当前进行...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
答: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时间,朝代,内容,影响)(禅让制,世袭制,郡 ...
答:从此,中国封建社会有了明确的统治思想;皇帝对各级管理的监察也逐步制度化。(4)隋唐时完善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做法也为后代所效法;后者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

古代官员的品位如何分级?
答:官员的品位不仅影响了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和职责,还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待遇和特权。这些官职等级通常基于朝廷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命和晋升程序来确定,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总之,古代中国官员的品位等级体系是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尊卑有序的文化价值...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
答:相比之下,中国的地主通过购买而非分封获得土地,土地可以买卖。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权力通常不与土地关系相结合,地主个人通常不享有西方封建领主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力由国家行政机关掌握,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由专职官吏管理的中央集权制。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方面,西方实行等级制,而中国则实行官僚制。其次...

比较分析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答:(1)封建制度是中古时代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制度。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帝国的统治结束,这个体系便在中央权力崩溃和社会动乱中逐步发展起来。效忠强人的的等级制度,代替皇帝、元老、行省、城市和城镇等的罗马体系。(2)同时封建制度也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在中国,封建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

中国封建制度有哪几个制度?比如说等级制度,还有什么?
答:然而,对于“封建”一词的内涵或概念的理解,古人与今人显然有“文字障”;彼此涵义迥然有别,不可相提并论。因此,有人指出:“在中国,‘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个不同的对象:第一是指中国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国从古代社会延续到近代的‘封建社会’,久讼...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3)宗法制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 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4.周礼:西周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