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变法或者改革是自上而下,哪些又是自下而上?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作者&投稿:匡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上而下的变法或改革,初具规模的,大概有:
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
2.西汉末年的王莽改革
3.唐朝的王叔文改革(仅仅146天就夭亡了)
4.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也叫熙宁变法
5.北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主导人是范仲淹
5.元顺帝时期的“脱脱更化”,主导人是宰相脱脱
6.明朝的万历新政(也叫张居正改革)
7.清朝的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
/////////////////////////////////////////////////
至于自下而上的改革或者变法?那我们中国是没有的,我们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缺乏民主自由传统,没有这个土壤啊。
我们的群众要变法要改革,唯一的途径就是造反起义,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了。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急啊 速度求答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自上而下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自下而上的。

相同点:
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不同点:
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扩展资料: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派试图通过与清朝统治者的合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无异于?_百度知 ...
答: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是打算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但是这条路已经被证明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太过顽强,很快就被慈禧太后扼杀了

大胆改革,历史上著名的几次变法,你都知道吗?
答:覃恩信,重命令。疏上,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6、 戊戌变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中国近代史自下而上的改革有哪些?
答:我国在自下而上的改革有哪些?近代史上的改革还是非常多的。最有名的就是无需变法了。

历史改革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有何区别?
答:错。改革没有自下而上的,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由底层人民推动的,那必然是革命。革命和改革的区别,革命是激进的,改革是缓和的。革命容易产生破坏,改革则容易不彻底。二者各有优劣。

曾经的商鞅变法对我国后来的朝代都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秦朝商鞅变法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富国强兵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这次变法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和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商鞅...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是什么意思,上和下分别代表什么
答:“自上而下”,由上到下的意思;相反的就是“自下而上”的.举个例子,我国上个世纪70、80年代, 经济 改革就是,先是从最基层的安徽农村开始的,可以这么说是,“自下而上”,但要真正向全国推行开来,还得“自上而下”,没有最高层的红标头档案,是万万行不通的,后来全国的改革全面的展开,归功于那位领导,这是...

中国历史上三大改革 中国历史上有哪三大著名的变法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

中国历史十大变法
答:二、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便汇集各国刑典,以法律...

历史上的主要改革
答: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都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自上而下推行的,但改革过程中无不遇到朝野上下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破坏。革新与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往往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或支持改革的皇帝是否真正拥有实权和他所依靠的官员是否得力,即支持改革的官僚集团能否树立权威,提高政权的调控能力,...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
答: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一 、管仲变法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于丞相任位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工商业繁荣发达,依靠国家垄断商业及经营(计划经济)而致富成为强国。管仲在长达40余年的丞相任期内功成名就。其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