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作者&投稿:才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秋水仙碱
[编辑本段]简介
〔英文名称〕 colchicine
【化学名称】(S)-N(5,6,7,9-四氧-1,2,3,10-四氧基-9-氧苯并〔α〕-庚搭烯-7-基)乙酰胺。
【CAS No.】64-86-8
【来源】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 indica Kunth et Benth 的球茎。
【分子式及分子量】C22H25NO6;399.44
【点及溶解度】148-153°C,易溶于冷水、乙醇和氯仿,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热水中难溶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色变深。
【作用时间】症状在大约 4个小时内发生,大约4天内死亡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
[编辑本段]作用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对一般的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其作用主要是消炎,抑制粒细胞浸润,原因是与粒细胞微管蛋白结合妨碍粒细胞的活动,秋水仙碱能抑制细胞菌丝分裂,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素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日本学者木原均,用同样方法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秋水仙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秋水仙素有剧毒,使用时要小心。
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结果到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重组成一个双倍性的细胞核。这时候,细胞加大而不分裂,或者分裂成一个无细胞核的子细胞和一个有双倍性细胞核的子细胞。经过一个时期以后,这种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的细胞再分裂增长时,就构成了双倍性的细胞和组织。
秋水仙素不论是破坏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都是一时的。秋水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分裂,——然后过一段时间秋水仙素代谢掉,不再起作用,细胞继续分裂,——然后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的分离与纺锤体无关,因为在用秋水仙素处理,破坏微管的情况下,两条单体也可以分开。这是由于Ca离子的诱导,使着丝点分开后,再由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也就是说纺锤体只起牵引染色体的作用。
秋水仙素之所以造成两个方面的应用,是在于他们在利用时,秋水仙浓度的不同。用于中期核型分析的浓度较高而用于产生双倍体或多倍体时浓度较低,并且当秋水仙素浓度很低时,还有加快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更快的到达两极!
那么如何确定作用时期呢?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纺锤体微管的形成。在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锤体。”《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1995年1月第1版)可见,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应该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
可用于诱发基因突变。
[编辑本段]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编辑本段]剂型规格
片剂 0.5mg×20s/盒
[编辑本段]适应症
本品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亦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抗肿瘤作用,但毒性大,现已少用。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
①治疗急性痛风:口服首剂1mg,以后2~3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极量:每日3mg。
②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每日或隔日0.5~1mg。
③在应用别嘌醇或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慢性痛风时,亦可同时给予本品以预防发作。
[编辑本段]用药须知
①使中枢神经抑制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增强。
②可引起可逆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③胃肠道反应通常是对本品不能耐受或中毒的前驱症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④与高血压药合用,可降低后者的抗高血压疗效。
⑤噻嗪类利尿药与秋水仙碱同时应用,会影响其抗痛风疗效。
⑥有文献报道,本品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效。
⑦孕妇可致畸胎,老年人易发生积蓄中毒,应慎用。
⑧干扰尿17-羟皮质酮测定值,使血清ALT及AST增高,尿血红蛋白试验出现假阳性。
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并可有麻痹性肠梗阻,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坏死(静脉注射时用)

当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生物碱,应该是属于他感作用或者毒虫之类的比我保护剂

根据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87页“当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考试中写破坏纺锤体的全错,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因此前几个人是错的!一点都不专业

自我保护的作用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
1、抑制作用: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抗炎作用: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3、抑制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毒性肝坏死的雄鼠死亡率,阻止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并改善其肝功能,国内实验也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

扩展资料:
有丝分裂:
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碱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
例如:小麦与黑麦杂交,杂种是不育的,用秋水仙碱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就能变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在云贵高寒地区种植,产量和品质都比小麦和黑麦好。
50年代日本用秋水仙碱处理一般甜菜得到了四倍体,后者与二倍体品种相间种植,从四倍体植株上收获到三倍体种子。推广种植三倍体甜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水仙素

着丝点在分裂后期会自动分裂,两个染色单体分为两个染色体。纺锤丝的作用是将分裂的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然后细胞中间自动形成细胞板,最后变成两个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后,纺锤丝的合成被抑制,在后期染色单体分裂后,没有纺锤丝,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于是也不会形成细胞板,细胞就不分裂,最后就形成了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扩展资料:药理作用:
1,抑制作用:
秋水仙碱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微管蛋白转换,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抗炎作用:
秋水仙碱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黏附性及趋化性,抑制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另外,它干扰细胞间黏附分子及选择素的表达,从而阻碍T淋巴细胞活化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抑制炎症反应。秋水仙碱还可通过减少E-选择素、L-选择素及内皮素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
3,抑制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秋水仙碱能降低中毒性肝坏死的雄鼠死亡率,阻止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纤维化并改善其肝功能,国内实验也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
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颗粒、抑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并抑制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移动。
其他作用:
秋水仙碱可以降低体温,抑制呼吸中枢、增强拟交感药物的作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秋水仙碱还可通过神经元刺激增强胃肠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肌接头的功能。由于秋水仙碱有抑制细胞分裂,同时还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活力以及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从而诱导多种实体肿瘤细胞凋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水仙碱

什么叫秋水仙素
答:秋水仙素是诱变多倍体效果最好的药剂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一方面能使染色体的着丝点延迟分裂,于是已复制的染色体两条单体分离,而着丝点仍连在一起,形成“x”形染色体图象(称为c-有丝分裂,即秋水仙效应有丝分裂);另一方面是引起分裂中期的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懂生物的来,秋水仙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和原理_百度...
答:【分子式及分子量】C22H25NO6;399.44 【熔点及溶解性】148-153°C,易溶于冷水、乙醇和氯仿,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热水中难溶 【性状】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色变深。【作用时间】症状在大约 4个小时内发生,大约4天内死亡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

秋水仙素作用时期和低温诱导作用时期
答:秋水仙素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低温诱导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

前处理的秋水仙素的浓度和时间对染色体标本纸片的影响
答: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又名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化学式为C22H25NO6,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秋...

怎样制作秋水仙素
答:和质量浓度为30%~35%的硫酸溶液按1:2.5的体积比混合、缓慢加热至150~170摄氏度、待混合液变为淡蓝色时停止加热、迅速加入少量干燥的二氯甲苯、并不停搅拌、待降温成为胶体状时、通入一氧化氮气体、再过滤去除沉淀物、得到的清液就是浓度为0.10%的秋水仙素、但这种浓度的秋水仙素不常用、效果不...

0.2%-0.4%的秋水仙素溶液怎么配置,用于无籽西瓜种子的培育
答:0.2%-0.4%的秋水仙素溶液配置方法如下:1. 准备所需材料:秋水仙素,蒸馏水,称量纸,烧杯,容量瓶,玻璃棒,滴管,标签纸。2. 称量所需秋水仙素,例如0.2-0.4克,记录精确重量并粘贴在烧杯上。3. 用蒸馏水溶解秋水仙素,并定容至100毫升。4. 将溶液转移至密封的容器中,标记好溶液名称和...

生物中秋水仙素有什么作用?
答: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 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是什么
答:秋水仙素的诱变原理 秋水仙素(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易溶于冷水、酒精和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熔点155℃。一般多使用它的水溶液。实验表明,有效的诱变浓度是0.0006—1.6%,以0.2%的...

秋水仙素对染色体的影响
答:秋水仙素并没有对染色体改变什么,而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使植物形成多倍体,从而达到人为目的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素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

秋水仙素对微管的影响
答:影响如下:1、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可以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阻止其转换,从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这使得细胞分裂时出现异常,导致染色体数目增加,形成多倍体细胞。2、破坏纺锤体结构:秋水仙素可以破坏已经形成的纺锤体结构,导致染色体无法被拉向细胞两极,或者在中央无法分离。3、阻止微管蛋白转换:...